3.3细胞分裂与分化(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细胞分裂与分化(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18 09:3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细胞分裂与分化
课题 细胞分裂与分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概念及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2.举例说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在生物生长与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说出植物和动物各个组织的生理功能。 3.举例说明组织是怎样形成的及各种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探究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特点以及组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生物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生命多姿多彩是由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而来的。 2.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健康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概念。 2.组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细胞是怎样分裂的。 2.组织的特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颗种子长成小树的图片。 师:种子长成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哪些方面有关 师: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是怎样造成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细胞分裂与分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生:与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体积增大有关。 生:因为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所以生物体能不断长大。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趣,使学生整堂课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新知。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细胞分裂 (一)细胞分裂的概念 出示细菌分裂的动画和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胞分类的概念。 (二)细胞分裂的结果 要求:用任意一种几何形状代表细胞,画一画该细胞分裂一次、二次、三次……的图示,填写下表,归纳出细胞分裂的次数与分裂后的细胞数量之间的关系。 分裂次数123…N细胞数目
总结:细胞分裂N次后的数量是2N个,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什么 (细胞数目增多。)我们把分裂之前的细胞称为亲代细胞,分裂之后形成的新细胞称为子代细胞(简称子细胞)。 (三)细胞分裂的过程 1.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播放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动画,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在结构上的变化。(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动画观察变化 播放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无声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什么 (染色体) 染色体的位置和形态在分裂过程中具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播放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有声动画,分步解读染色体在位置和形态上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分裂后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否减半 为什么 这对生物的遗传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学生思考:分裂前后的细胞像大家所画的那样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吗 细胞是如何从一个变为两个的呢 归纳质疑: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由内向外、逐一连续地一分为二,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也会一分为二而发生减半吗 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说出对细胞分裂的印象,概括细胞分裂的概念。 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个性的机会,通过动手画、动笔算和动脑想等活动,在做中学,让学生先宏观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同时进一步理解细胞分裂的概念及细胞分裂的结果。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带着疑问继续探究。
总结过渡:生物界是伟大和奇妙的,细胞中的染色体通过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的方式保证了遗传物质在细胞的亲子代之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维持了物种的稳定性。 我们已经从微观上认识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变化,接下来我们通过模型演示在宏观上进一步理解这种变化。 (2)演示理解变化 通过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在黑板上演示染色体的主要变化。 (3)排序识别变化 引导学生尝试给课本P45图3—6中的几个分裂时期进行排序,并尝试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根据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图像,推测洋葱根尖的生长与细胞分裂有什么关系 如果细胞只是分裂,像这支粉笔这样,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以此类推,分裂后的子细胞会不会越变越小 这样能否引起生物生长呢 学生讨论得出:染色体中含有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之前已经加倍,然后平均分成两等份,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能保证每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学生: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从而使洋葱根尖生长。 学生:分裂后的子细胞很小,需要由小长大。 通过观察动画,使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有了一个清晰地、连续地认识,然后在分步介绍中理解染色体在位置和形态上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解决上一环节的疑问,同在显微镜下观察相比,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通过观察和演示进一步理解染色体的变化。 通过排序活动检测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粉笔演示细胞分裂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生物体生长还与细胞体积的增大有关。
探究二、细胞生长 多媒体演示细胞生长的过程(细胞中的小液泡逐渐长大,合并为一个大液泡,同时细胞体积不断增大)。细胞在适宜的温度下,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引导学生说出细胞生长的结果是使细胞体积的增大。 出示资料和图片:植物生长在水分充足、营养良好、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细胞的体积就会明显增大,植物体的根、茎、叶生长迅速,植株高大,枝繁叶茂。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得出:细胞生长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物体的生长与细胞体积增大有关。一般来说,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思考: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采用哪些措施使庄稼长得更好 从细胞角度来说,生物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感受细胞生长同细胞分裂一样,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两者共同决定生物体的生长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体现知识的生命力和学以致用。
探究三、了解动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师:分组讨论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的作用。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如叶的表皮。  输导组织:具有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如导管和筛管。 营养组织:具有营养作用,如叶肉、果肉。 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如茎的顶端、根的尖端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 师:分组讨论动物的几种基本组织的作用。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的功能。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营养、连接、支持、保护的功能。 神经组织: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功能。 生:植物细胞通过分化形成了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等主要的组织。 生:动物细胞通过分化形成了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主要的组织。 学生归纳总结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的功能。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四、当堂演练 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 A.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B.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C.细胞的生长 D.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2.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中遗传物质与原来细胞相比有什么变化 ( D ) A.是原细胞的2倍 B.是原细胞的一半 C.是原细胞的4倍 D.与原细胞相等 3.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A ) ①细胞核平均分成两个 ②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核 ③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4.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 C ) A.12条 B.24对 C.12对 D.6对 5.细胞分化是指 ( D ) A.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 B.细胞之间相互连接的过程 C.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D.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6.下列组织中,不属于植物组织的是 ( C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上皮组织 D.机械组织
【课堂反思】 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生物科学知识有效地整合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丰富和发展原有知识体系,在大脑中建构起新的知识、能力、价值观联系。同时上课时语言幽默,讲些生物知识的小笑话,如“我们的细胞可不可以不断地分裂,我们人能变成大象吗 ”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