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植物种子的萌发(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植物种子的萌发(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18 09:4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植物种子的萌发
课题 植物种子的萌发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植物种子主要由种皮、胚等组成。 2.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通过观察,尝试设计探究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的行为习惯。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并逐步养成与人交流、分享协作的习惯。 3.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树立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借助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描述植物种子主要由种皮和胚等组成。 2.说出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 1.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 2.将设计的方案书面化,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在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都应该依次经历过哪些阶段呢 带着这个问题欣赏一段视频,观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总结。 播放视频:种子的一生。 提问:哪位同学能总结出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环节 对视频内容进行总结。先是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种子)。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实验:观察不同种子的结构 【观察实验】在大培养皿里放了若干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种子,两名同学为一组对这些种子进行观察,观察的时候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看看不同的植物的种子在形态、大小、颜色、质量等各个方面都有哪些特点 找同学来总结下你观察的结果。 【提问】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朗读】“种子王国”中的世界之最。分别介绍世界上最重、最轻、寿命最长和最短的四种种子。 不同植物种子的形态、大小、颜色都是不同的,并举出例子。 学生举手阅读PPT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探究二、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讲述并提出问题】不同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重量以及寿命长短都是不同的。但种子在适宜的情况下都能萌发出小幼苗,那么种子的内部结构是否相同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种子的结构(板书)。 【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对照教材63页的图用放大镜对大豆的种子进行观察,找到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并完成学案。 对学生学案结果投影展示,其他同学指出错误。并以提问的方式对大豆种子结构进行精讲。(1)种皮的作用 (2)有几片子叶 什么作用 (3)胚的组成。 分组观察实验,对照课本上的插图认识大豆种子的结构。实验后完成学案。 学生回答:(1)保护。(2)2片;贮藏营养。(3)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探究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三: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一滴碘液,观察有什么现象 然后对照学案上的图用放大镜对玉米种子纵剖面进行观察,找到相对应的各部分结构,并完成学案相应的内容。 对学生学案结果投影展示,其他同学指出错误。 【提问】(1)变蓝的部分是什么 (2)有几片子叶 (3)贮藏营养的部位是哪里 通过动手实验,对玉米种子的结构与功能有了全面的认识。 学生经过讨论后,进行回答:(1)胚乳。(2)1片。(3)胚乳。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四、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比较 小组内讨论交流,两种类型的种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学案,小组内4名同学互相交流讨论。 对学生学案结果投影展示,其他小组同学校正,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改正。 【提问】(1)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积极思考与讨论。完成学案。 学生回答: 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 不同点:子叶数目不同;贮存营养的结构不同;大豆没有胚乳。 培养学人所长,与人共享的意识,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
探究五、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想一想】把所有的种子都种到土地里,每一颗种子都能萌发成为一个小幼苗吗 播放视频: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提问】(1)国王为什么选中了这个手里捧着空花盆的孩子 (2)这个孩子种下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 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不一定。 因为这个孩子诚实。 因为国王给他们的种子是破损的或者是煮熟的。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探究六、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种子要能萌发除了具备自身条件外,还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一周前每个小组围绕一个环境条件进行了探究实验,下面老师就请其中的四个组来汇报一下实验过程。 答辩问题: (1)可以在每个容器中放2粒种子吗 为什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亲自栽培植物的生活经验,在回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选取一个外界条件
今天,我们选出六位同学担任观察团成员,欢迎他们。他们将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提出问题,请各小组答辩,最后观察团将对每个组进行评价打分。每组5分钟时间。 汇报按顺序进行。 教师点评:同学们能够精诚合作,坚持完成这次的探究实验,探究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验汇报真实可信,值得表扬,让我们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改进实验方案】能否改进实验方案,只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同时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三个外界条件 改进后的实验过程: (1)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1000 mL的烧杯,贴上标签“甲”“乙”。 (2)大豆装在纱布中用橡皮筋固定在玻璃棒上,每个纱布中装20粒大豆。 (3)向烧杯中加入等量的600 mL的煮沸过的凉开水,使中间的种子接触到水面,插入温度计。 (4)甲装置放在常温的地方,用盒子罩住,乙装置放在冰箱中,用盒子罩住。 (5)5天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同学们,根据你们开展的探究实验,你能推测一下甲、乙两个烧杯上、中、下大豆的萌发情况吗 我们一起打开纱布看一看萌发情况。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请同学们组织一下语言,概括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哪三个 【补充解释】因为种子中含有的淀粉和蛋白质等复杂物质,只有在水和空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能够被胚吸收和利用的简单营养物质。 【进一步讨论】如果我们本次实验选用的是绿豆种子,那么水、空气、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 【走进生活】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在播种上是很有讲究的。 (1)播种前为何要翻土、松土 (2)为什么许多作物都在春天播种 (3)在播种时,土壤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2)探究光:阳光下和阴暗处有温差,出现光和温度两个变量,可以怎样改进 (3)探究温度:冰箱里无光,与室温下作对照,出现温度和光两个变量,可以怎么改进 (4)若条件适宜,有的大豆也没有萌发,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5)用较多的凉开水淹没种子来说明没有空气,你觉得这样的实验设计是否有缺陷 可以怎么改进 (6)通过同学们进行的几个实验,你认为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土壤 可以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呢 甲烧杯中间的大豆能萌发,其他均不能萌发。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学生讨论: (1)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2)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3)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而本节课把重点放在对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上,强调实验设计的不唯一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整个实验过程需要连续七天定时观察、记录,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答辩环节,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和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或存在的问题,开放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教师设计的实验,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小结、分析,进一步加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和总结探究实验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三、课堂小结 一、植物种子的结构 植物种子:种皮和胚,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子叶构成。 二、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 三、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皮吸水破裂后脱落 2.胚根向下生长形成根 3.胚轴上下伸长形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4.胚芽背地生长形成茎和叶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四、当堂演练 1.下列有关种子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C ) A.种子的形态差异很大,种子的基本结构差异也很大 B.各种植物种子的营养都贮藏在胚乳里 C.种皮具有保护作用,但它不是胚的组成部分 D.具有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的种子都能萌发 2.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 C ) A.种皮 B.胚根 C.胚 D.胚芽 3.在大豆和玉米种子中,能为胚的萌发提供营养的结构分别是 ( C ) A胚和胚乳 B.胚芽和胚轴 C.子叶和胚乳 D.胚芽和子叶 4.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 D )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被虫蛀空了的水稻种子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5.下列有关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A.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 适宜的温度
【课堂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两个重点活动是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提前布置学生浸泡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如大豆、蚕豆、花生等。大豆种子的胚芽比较小,不易观察,可用蚕豆、花生的种子替换,观察效果比较好。玉米种子的胚和胚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易剥离和观察,可采用观察鲜嫩玉米种子,并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这样效果会好些。探究种子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是本节的难点。观察时间需要1周时间,并且还需要每天定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等。因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选取一个条件展开探究活动,并且每组确定一个负责任的小组长,以推进小组的探究活动。能用图片或影像记录下探究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很珍贵的一份资料。对于光、土壤等外界条件对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可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