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课题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过程与方法 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领悟科学的不断发展,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观察叶片的结构。 2.识别叶片的各部分结构。 3.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教学难点 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吗 拿起一片植物的叶子,提问:叶子由哪几部分组成,哪部分是主要部分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一片完整的叶子由托叶、叶柄、叶片三部分组成,最明显的是叶片和叶柄部分(用手指出),为什么说叶片是叶子的主要部分呢 回答得很准确,叶片适应光合作用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练习叶片横切面的徒手切片。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可诱导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激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播放:叶片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教师及时点拨要点,提醒学生注意哪些步骤的操作比较重要,避免实验失败。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想一想: (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 为什么 (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 观察植物菠菜叶片的结构。(学生2人一组) 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的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和实践能力。
(3)表皮细胞外壁的角质层有什么作用 拿一片叶在上面滴几滴水,水滴顺叶面滑下。这说明了什么 (4)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 (5)栅栏层和海绵层有什么区别 (6)叶脉内有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容易答出输导的功能,常常忽视了支持叶片的功能。举例扇子的扇骨完好和折断。拿出叶片书签让学生观看,掌握叶脉分布在叶子每一部分的特点。 小结:叶片的结构: 表皮——保护作用。 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水分过度散失。 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叶脉——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及支持叶片的功能。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玻片标本,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分组讨论,积极思考。 学生归纳总结知识要点。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探究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提问:(1)叶片为什么呈现绿色 (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讲述: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有绿色的叶绿素,所以叶片呈现绿色。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素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播放:显微镜下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讲述: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没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提问: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是不是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出示:在光下和黑暗处培养的小麦苗。 提问:你知道两盆小麦苗的叶色为什么不同吗 讲述: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产韭黄。 积极思考。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资料,获取更直观的印象。 分组讨论回答视频资料里提出的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在课下得以延伸。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四、当堂演练 1.绿色植物叶片的主要结构是 ( B ) A.上表皮、下表皮、气孔 B.表皮、叶肉、叶脉 C.栅栏层、海绵层、叶绿体 D.保卫细胞、叶肉、表皮 2.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是 ( C ) A.上表皮细胞含有叶绿体 B.下表皮细胞含有叶绿体 C.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 D.叶脉细胞包含有叶绿体 3.在叶片的结构中,保卫细胞存在于 ( A ) A.表皮 B.栅栏层 C.海绵层 D.叶脉 4.绿色植物叶片上的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A ) A.含有叶绿体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含有细胞壁 D.能吸水、失水
【课堂反思】 本节课着眼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在自主获得新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通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实验,动手动脑,既分工又合作;结果展示讨论的过程就是交流质疑的过程;结合实际事物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STS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