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6小题,18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以为轮,其曲中规 规:规则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
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⑥其曲中规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下面对加线的“师”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④则耻师焉
⑤孔子师郯子 ⑥吾师道也
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⑧不耻相师
⑨或师焉,或不焉
A.①②④/⑤⑥⑨/⑦⑧B.①③/②⑤/④⑦⑨/⑥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
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客有吹洞箫者 B.而今安在哉
C.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D.徘徊于斗牛之间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美美
纪东方
哨所设在人迹罕至的大风口。当地的老百姓说,山上一年只刮两次风,夏天一次,冬天一次,一次刮半年。
冬天里的风刮起来的时候,山上除了军装就再也看不见绿色,方圆几十里除了山就是光秃秃的石头。
大风刮了一天一夜,轮到新兵站哨了,一点也没有停歇的意思。
好像连山都刮散了,眼前飞沙走石,灰蒙蒙啥也看不清,耳朵里只听见呜呜的风声。不时有拳大的石头甩到哨位前。
一块石头滚进来,恰巧滚到新兵脚下。新兵用脚踢踢石头,发现石头会动,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鸟。
鸟一只翅膀耷拉着,显然是受伤了;腿上也有血,准是风刮起的石头砸的。鸟羽毛散乱,眼睛一睁一闭,不知道是冻的还是疼的,浑身哆嗦。新兵蹲下身子仔细看,鸟比麻雀大,比灰喜鹊小,秃尾巴,全身灰白,尾巴有一点黑毛。新兵不懂鸟,不认识这是什么鸟,想了想,就把鸟塞进军大衣的袖筒里暖和着。
下哨了,新兵小心翼翼两手把鸟捧回宿舍,找来剩米饭喂它。灰鸟见了生人也不害怕,瘸着腿一下一下艰难地吞米粒,吞一下仰一下脖子。老兵正在弹吉他,笑了,说:“看我的。”他先是轻轻顺毛抚摸鸟的身子,拿茶缸盛来半缸子温水,又找来药涂在伤口上,拿来绷带给它包扎。鸟吃饱喝足,拖拉伤腿在桌上走了一圈,啪嗒拉一摊屎,把新兵老兵都逗笑了。
两人商量给鸟起个名字。
老兵逗新兵说,这鸟秃毛乌灰,真丑,叫老丑吧。
新兵不愿意听,说,我看挺俊,叫美美。
新兵有个女同学叫美美,长得漂亮,学习又好,他们从来没有说过话。想起她,新兵心里暖暖的。
转眼冬天的风刮过了,夏天的风刮起来。山变得绿乎乎的,石缝里钻出草和矮灌木。美美腿伤好了,却不愿意飞走。新兵上哨,美美就在哨所附近的石头缝里找东西吃,要不就站在石头上用细细的喙梳理羽毛。新兵下哨,它忽前忽后,像个小跑腿儿,扑棱扑棱往回跑。开饭的时候,新兵给它也盛一小盘米饭。吃不饱,它在盘子边站着不走;吃饱了,就扑棱扑棱跑回去,蜷缩到床角睡觉。美美不是来时的样子了,变得又胖又笨,像只半大鸡,翅膀好像拖不动笨身子,忽达忽达飞不了几步远。羽毛却变得水滑光亮,脱去一层绒毛,长出的新羽毛黑白花相间,细看还真的有点漂亮。
没有美美的时候,新兵下了哨就看看书,看一周才送一次的报纸。然后闷闷地想家,想爹娘,想着想着就会偷偷流泪。老兵下了哨也是看看书,看一周才送一次的报纸。然后闷闷地想家,想爹娘,想谈了两年的对象,想退伍后安排工作,想着想着就会发愁。有了美美,两个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新兵想家的时候,就和美美说话;老兵发愁的时候,也和美美说话;美美咕噜咕噜的小眼睛瞪圆了,你说什么她听什么,高兴了咕咕叫,不高兴了也咕咕叫。美美咕咕一叫,新兵就不想家了,老兵也不发愁了。
这天,新兵在宿舍里和美美说话,连长突然领着班长、排长上山查岗来了。新兵手忙脚乱地把美美放进抽屉。
按照条例,营房不得喂养宠物,不得收留和部队无关的动物。违反者要受到纪律处分。
连长满意地巡视一遍,然后坐在桌前和新兵说话。新兵吓得心里怦怦跳。
恰恰就在这时,抽屉里突然一声清脆的鸣叫。连长疑惑地一拉抽屉,美美几个月吃饱喝足,身材肥胖,在抽屉里憋得难受,憋出一泡稀屎来。新兵心都凉了,完了,露馅了。
美美不知道自己闯祸了,神气地在桌上走来走去,还咕咕地叫了几声。
新兵脸都吓黄了。
连长黑着脸,问:“哪弄来的鸟?”
新兵不敢回答,也不敢不回答,声音像是从嗓子眼里挤出来:“我……”
老兵抢断他的话:“连长,这鸟是我养的。您处分我吧!”
新兵泪簌簌地流:“连长,处分我吧。让鸟留下,它会陪人说话。”
老兵几乎哽咽了:“连长,千万别赶它走,和它说话,就不想家了。”
连长不理他,从窗户往外看,好大一阵子没回头,好像一直看远处的山。看了一会儿,低下头慢慢地说:“通信员,明天到城里买个像样的鸟笼子。连个笼子都没有,像什么养鸟的样子?”
很快,山下的战士们都知道山上哨所有一只鸟。战士们传说,这只鸟不但会说话,会唱歌,还会给人跳舞解闷。战士们还发起给鸟起名的活动,有的说应该叫山里红,有的说应该叫边关月,还起了佳佳、团团、圆圆等等,文书专门查过书,说这鸟应该叫山雀。
连长听了说,尽扯淡!我们就叫它百灵!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多处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哨所环境的恶劣,哨兵生活的单调、枯燥以及精神的贫瘠,表达了作者对边防哨兵深切的同情。
B.“鸟吃饱喝足,拖拉伤腿在桌上走了一圈,啪嗒拉一摊屎”“在抽屉里憋得难受,憋出一泡稀屎来”,这两处描述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C.本文叙述饱含诗意,既体现在诗性的情节建构上,还体现在充满诗性语言铺陈的描写上,如画线段落对老兵新兵的描写,富有韵律。
D.“连长不理他,从窗户往外看,好大一阵子没回头,好像一直看远处的山”,表明连长内心被触动,对新兵老兵在哨所的处境感同身受。
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开头前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9.本文题目《美美》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薛讷,绛州万泉人也,左武卫大将军仁贵子也。为蓝田令,有富商倪氏于御史台理其私债,中丞来俊臣受其货财,断出义仓米数千石以给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以为储蓄,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 ”竟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其事乃不行。其后突厥入寇河北,则天以讷将门,使摄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久当边镇之任,累有战功。玄宗即位,于新丰讲武,讷为左军节度。时元帅与礼官得罪,诸部颇亦失序。唯讷及解琬之军不动。玄宗令轻骑召讷等,至军门,皆不得入。礼毕,上甚加慰劳。时契丹及奚与突厥连和,屡为边患,讷建议请出师讨之。开元二年夏,诏与左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率众二万,出檀州道以讨契丹等。杜宾客以为时属炎暑,将士负戈甲,赍资粮,深入寇境,恐难为制胜。中书令姚元崇亦以为然。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威以为不便玄宗方欲威服四夷,特令讷同紫微黄门三品,总兵击奚、契丹,议者乃息。六月,师至滦河,遇贼,时既蒸暑,诸将失计会,尽为契丹等所覆。讷脱身走免。下制曰:“薛讷暗于料敌,轻于接战,张我王师,衄之虏境。观其畴昔,颇常输罄,每欲资忠报主,见义忘身。特缓严刑,俾期来效,宜赦其罪,所有官爵等并从除削。”其年八月,吐蕃大将率众十万寇临洮军,掠群牧而去。诏讷白衣摄左羽林将军,与太仆少卿王晙等率兵邀击之。大破贼众,尽收其所掠羊马,并获其器械,不可胜数。时有诏将以十二月亲征吐蕃,及闻讷等克捷,玄宗大悦,乃停亲征。拜讷为左羽林军大将军。寻以年老,特听致仕。八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常卿,谥曰昭定。
(节选自《旧唐书·薛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
B.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
C.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
D.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元,唐玄宗治国初期的年号。年号是古代君王用来纪年的种名号。
B.诏,本意指帝王召集大众讲话,秦汉以后专门用来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辞官回家,也称作致事、致政、休致。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褒奖其生前事迹而给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薛讷心系百姓,刚正不阿。来俊臣接受富商的贿赂,拿了数千石义仓里的粮食给富商,薛讷上疏揭露来俊臣与奸商勾结的罪行,使富商得到严惩。
B.薛讷出身将门,屡担重任。薛讷是左武卫大将军薛仁贵的儿子,武则天因他是将门之后,令他镇守边关;玄宗几次命令薛讷统帅大军征讨外族。
C.薛讷严于治军,纪律严明。因元帅、礼官获罪,各部军马混乱,但薛讷所领兵马岿然不动;玄宗派遣轻骑宣召薛讷,到了薛讷军营门前不能进入。
D.薛讷抗击吐蕃,战功赫赫。薛讷率领军队大败吐蕃军队,全部收回了被敌军掠夺的羊马,缴获的器械不计其数;玄宗很高兴,停止了亲征的计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份,共15分)
(1)义仓本备水旱,以为储蓄,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
(2)六月,师至滦河,遇贼,时既蒸暑,诸将失计会,尽为契丹等所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卜算子·漫兴①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年),作者61岁,被罢官退隐于铅山时所作。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题目“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之作。作者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抒发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和心中郁闷。
B. 词中的李广,实则词人的自我写照。为其鸣不平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头直指当时的南宋统治集团。
C. 下阙四句,作者既根除园中杂草,又修葺乡间住宅,词人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认为力田之职非我莫属。
D. 此篇为小令,心境之悲慨与众不同,呈现出旷达乃至玩世不恭的外观,话说的极其风趣,实则带泪的微笑。
15.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 ”的雄心,也难免“ ”。
(2)古代诗词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点点滴滴”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_____ ,_______ 。
(4)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朋友从印度回来,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外形如陡峭的山,颜色黑得像黑釉。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连绵不绝地从沉水香中渗出,飘流在空气里。最特别的是,①___________,远非一般的木石可比。朋友说:“这是最上等的乌沉香,由于它的心很坚实,丢到水中会沉到水底,所以也叫沉水香。而且,它的香味是不断从内部散出来的,永远也不会消失,这一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还是和它从前在森林里时一样的香呀。”沉香能够静心、能够去除秽气,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沉香作为一种象征,需要更深的感受,像有着坚实的心,像永远散放木质的芬芳,像沉定的心情,谦虚如同在水底一样。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②___________,成就,永不散失。沉香不只是木头吧!也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动的、浮华的人世中,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样沉静,一样的香。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
17.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分)
A.比喻 排比 对比 B.比喻 通感 对偶
C.排比 通感 夸张 D.拟人 排比 夸张
18.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这块历史悠久的沉水香散发着与在远古森林时相同的芬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表达有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对一个人类学家来说,“行”十分至关重要,②没有四处行走,也没有真正的田野考察。③在费孝通的晚年,他出版了两本先后记录行走的书,④这两本书便是《行行重行行》和《行行重行行(续集)》。⑤如果算上他早年在大瑶山、江村以及云贵川诸地的行走,⑥“行”这个字可以说贯串了费孝通一生的学术生命历程。⑦很显然,这种行走绝对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空洞行走,也不是游山玩水般的旅游式行走,而是有特殊学术研究目的。⑧行中有访,访中有行,行访相互渗透,⑨并且由行与访这样的认识途径去直接面对现实社会中的真实。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精彩的高中生活开始了,在短短的两个月中,你有哪些所见又有哪些所感……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叙议结合。
答案
1.【答案】C 【解析】题中C项,规:圆规。
2.【答案】A【解析】①②名词做状语;③⑤名词做动词;④数词用作形容词;⑥形容词做名词。
3.【答案】D【解析】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A项,第一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代词,代指“道”。B项,第一个“其”,代词,那些;第二个“其”,语气词。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①“师”,名词,老师;②“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作老师;③“师”,名词,老师;④“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⑤“师”,名词意思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作老师;⑥“师”,名词做动词,学习;⑦“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⑧“师”,名词做动词,学习;⑨“师”,名词做动词,拜师学习。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C项,第一个“乎”,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 “比”;第二个“乎”,助词。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古代特殊句式的能力。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为状语后置,译为“与客人在赤壁下坐船游玩”;A项是定语后置,译为“有会吹洞箫的客人”;B项是宾语前置,译为“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C项是判断句, 译为“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D项是状语后置,译为“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故选D。
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C项,唐宋八大家中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7.A
8.①描写出哨所环境的恶劣,以及老兵新兵生活的单调。②歌颂了军人身上凝聚的不惧艰辛的精神力量。③为后文救治照料美美以及连长允许养鸟的情节做了铺垫。
9.①指鸟的活泼之美,带给哨兵心灵上的慰藉。②指军人的奉献之美,为了国家和人民,军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③指部队生活的人情之美,连长爱护士兵,大家都关心小鸟。
10.C; 原文标点为讷独曰:“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时议咸以为不便。
11.D; “为褒奖其生前事迹而给的称号”错误,也有贬抑之类的谥号,如“炀”。
12.A; “拿了数千石义仓里的粮食给富商”错,只是这样判决,并没有实行,从“其事乃不行”可知;“使富商得到严惩”错误,原文是“会俊臣得罪”,即来俊臣因其他原因获罪。
13.(1)义仓原本是防备水旱灾害,把它作为储备用的,怎么敢牺牲众人的生命,来资助一家的财产呢
(2)六月,军队前进到滦河,与敌兵相遇,当时已是酷暑天气,各位将领又没有周密的作战计划,被契丹打得全军覆没。
(3)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4)不了解句读,疑惑就不能解开,有的向老师求解,有的却不向老师求解,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5)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参考译文】薛讷,绛州万泉人,是左武卫大将军薛仁貴之子。薛讷担任蓝囯令时,有一倪姓富商到御史台申诉私人债务,中丞来俊臣接受了他的财物,判决从义仓拿岀数千石米粮来还给倪姓富商。薛讷说:“义仓原本是防备水早灾害,把它作为储备用的,怎么敢牺牲众人的生命,来资助一家的财产呢 ”奏疏上报始终得不到答复。正赶上来俊臣获罪,这件事才没有执行。后来突厥入侵黄河以北地区,武则天认为薛讷出身将门,让他代理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薛讷镇守边疆多年,多次立下战功。玄宗登基,在新丰阅兵,薛讷当时为左军节度。当时因元帅和礼官都获罪,各部军马十分混乱。只有薛讷和解琬二人所领兵马岿然不动。玄宗派遣轻騎宣召薛讷等人,到了薛讷军营门前,都不能进入。阅兵完毕,皇帝深表慰问。当时契丹和奚与突厥串通起来,多次为害边疆,薛讷奏请岀兵讨伐他们。开元二年夏天,皇帝下诏让薛讷和左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吏崔宣道等人率领二万士兵,从檀州道岀兵来讨伐契丹等。杜宾客认为正值炎热的夏夭,将士们披甲执戈,携带粮草,深入敌境恐怕很难获得胜利。中书令姚元崇也认为如此。只有薛讷说:“夏天水草丰茂,正是牛羊生长的时期,不耗費粮草储备,也可以慢慢前进。一举振扬国家戚名,机不可失啊。”当时的议论都认为这样做不利。玄宗正想要以武力震服四夷,于是特别命令薛讷同紫微黄门三品,总督兵马征讨奚、契丹,议论才停息下来。六月,军队前进到滦河,与敌兵相遇。当时已是酷暑天气。各位将领又没有周密的作战计划,被契丹打得全军覆没。薛讷脱身逃走幸免于难。皇帝下诏令说:“薛讷不能预料敌情,忽视具体战术,率领我大唐军队在敌虏境内遭到失败。观察他往日的表现,很能尽心尽力常常想着秉忠报主,见义忘身。特缓严刑,以观其后效。可以宽赦他的罪責。所有官爵等全部削除。”当年八月,吐蕃大将率领十万军队侵犯临洮军,掠夺一群牧马而去。皇帝下诏薛讷以平民身份代理左羽林将军,与太仆少卿王睃等率兵截击敌军。大败敌人,全部收回了被敌军掠夺的羊马,撤获的器槭不计其数。当时皇帝有诏令,将要在十二月亲征吐蕃,等到听到了薛讷等人获胜的消息,玄宗十分高兴,便停止了亲征。授予薛讷左羽林军大将军。不久因为薛讷年老,特别准许退休。开元八年,薛讷去世,终年七十多岁,追赠太常卿,谥号为昭定。
14. C “词人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认为力田之职非我莫属”错误。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时在园中根除杂草、修葺乡间住宅的田园生活景象。表面上很自信,其实是自我解嘲。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不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故选C。
15. ①用典,表达词人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②对比,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词人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③反语,有朝一日恢复汉代官制,选举“力田”,看来是非我莫属了。表面微笑,实则心酸自嘲。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并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前两联,用李广与李蔡二人进行比较,词人用李广骁勇善战之典故并将李广战功卓著却未封侯与其堂弟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故运用的是对比手法;借李广和李蔡的故事来抒发心中的不平,上阕用典,全从《史记·李将军列传》化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故为典故的表现手法。“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运用的是反语的手法来自嘲。答题时,要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
16、(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4)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A; 解析:“外形如陡峭的山,顔色黑得像黑釉”是比喻;¨像有着坚实的心·像永远散放木质的芬芳·像沉定的心情谦虚如同在水底一样”是排比;“远非一般的木石可比”是对比;俗木与沉香构成对比。
18.①改写后的句子中“历史悠久”“远古”“散发”“芬芳”等词语雅致,多为书面语。原句用“几百年的历史”“从前”等口语。符合文中直接引用朋友话语的语境。②改写后的句子较长、句式复杂,难以一口气说完·原句由两个单句构成,句式简单,节奏明快。
19.①那沉香木非常沉重;②也在它的“香”;
20.答案:①“十分”与“至关”任删其一;②“也”改为“便”;③“先后”放到“出版”前;⑦“研究目的”后加“的行走”。
解析:①“十分”与“至关”意思重复,需任删其一;②关联词搭配不当,句子前后是条件关系,不是并列关系;③语序不当,“先后”应放到“出版”前;⑦“这种行走……是有特殊学术研究目的”,缺宾语中心语,可在“研究目的”后加“的行走”。
21.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命题作文的能力。
【审题】
首先解读命题。“遇见”意思是“遇到,碰到”。考生可以给“遇见”添加主语或宾语,如“遇见”谁,“遇见”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人,甚至是历史人物、名著人物、影视剧中的人物等等。接着就要思考,“遇见”时发生了哪些事,这些事对自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从立意上来看,考生可以在“遇见”中凸显“爱”“成长”这两大主题,将这两个方向具体化。
如遇见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他不仅性格和蔼,而且乐于助人,帮自己克服了自卑心理,并提高了学习成绩。这就是师之爱。
写作时,集中一两件事写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人物刻画和细节描写来突出中心。如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叔叔。当汽车在半路抛锚时,对方出现了,帮自己和妈妈换好轮胎,并对旅行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这是“遇见”的陌生人的爱。写作时,可以采用对比手法,前面的几个路人都冷漠对之,唯有这位叔叔主动上前帮忙,而且十分热心,让自己感到了温暖。
如在阅读中遇到了自己崇拜的人物,像李白、杜甫、岳飞、诸葛亮以及文天祥等,这些人物的身上都闪现着夺目的光芒。行文时,可集中写一个历史人物,也可以点带面,通过几个人物来反映一个主题,像爱国、忠诚等。
如在电视荧屏上遇到触动心扉的对方,使精神受到鼓舞,使情操得到陶冶,遇见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平凡的工人,却在“挑战吉尼斯”的舞台上大放异彩;遇见的对象可以是一个普通的职员,却通过努力成了“草根明星”;遇见的对象可以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却遭到了人类的迫害……这里遇见的对象是一种泛指,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身边的亲人朋友,也可以是书中的人物,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加以确定,选好切入点,写出遇见后的非同一般的感受……
题干在体裁上没有限制,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或散文,如写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立意】
1.遇见“什么”的角度:
遇见善解人意的老师;遇见好心人;遇见陌生人的爱;遇见我崇拜的历史人物;
遇见生命的美妙;
2.遇见的“意义”角度:
遇见让我成长;遇见让我感受到美的存在;遇见,让我的人生有了转折。
【素材】
1.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朗读者》“遇见”大家,就会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的遇见。
就像冬天遇见寒雪,就像春天遇见繁华,遇见美好,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遇见美好,让我们更爱这个世界!
3.遇见,是一件普遍而美丽的事情。普遍在,人的一生,都在遇见。美丽在,遇见总是带来很多东西,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有的遇见,也许明天就已经遗忘,有的遇见,也许留在身边一辈子。
4.遇见这个世界,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赋予我生命的那两个人,还给了我一个家,让我能够,在这个世界上长大,真好。这个世界是好的,还是坏的。谁又能够真正去定义呢?是好的吧,至少没有活不下去。是坏的吧,因为有的时候,真的痛彻心扉。但是不管怎么样,遇见这个世界的第一天,以及后来的每一天,我都应该,认认真真的去面对,也许不能够快快乐乐的每一天,但至少,也别白活。生命的这场遇见也许是稀里糊涂的,但同样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遇见,可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每一件简单的事情都可以被赋于深刻的意义。所以遇见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每场遇见,不一定都会记住,但是都存在着,我没办法说哪一场遇见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办法说,哪一场遇见就是绝对错误的。
【范文展示】
【第1篇】
遇见,是一种神奇的安排。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笔遇见纸,有了文字。
山遇见水,有了风景。
黑遇见白,有了光明。
心遇见心,有了爱。
而我,正因在这如花般的年华里遇见了你们,情才会深深沉淀。
遇见良师
第一天上课,您高高扬起年轻的脸庞,像一朵绽放的花儿,跳动着一颗火热、充满激情的心。您用力挥洒青春,正如上课时粉笔灰洒满肩头,染白了鬓角。那一刻,岁月和青春,真是一场美妙的邂逅。
有一天,您没来给我们上课,我们高兴坏了,在教室里又吵又闹。第二天,当我们又期盼着代课老师的到来时,您却匆匆出现在教室门口,操着沙哑的嗓音,继续为我们上课,教室里原本兴高采烈的气氛立即压抑了下去。下课,我和周昱宸抱着作业本来到老师办公室,忽然发现老师的办公桌上斜架着一块大大的木板,这让我们俩又惊奇又疑惑:“程老师为什么要放一块木板在办公桌上?这块木板有什么用呢?”我和周昱宸兴奋地猜测着,很快又回到了班级。之后,我们谁也没把它放心上。
几天后,我和周昱宸又去抱作业,听到数学老师在和另一个老师谈程老师得颈椎病的事情,心不由一紧,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程老师得了颈椎病后,依然坚持改作业,但因脖子难受,所以架了一块木板。我鼻子一酸,心暖暖的,好像有阳光沐浴在身上。
我与良师的邂逅,正如嫩芽与春天的邂逅,星辰与月亮的邂逅。
遇见益友
刚入学的时候,早上,在上学途中,只有你,会与我的目光相遇,然后挥舞着手臂,对我露出大大的笑容,清澈如水,马尾辫一甩一甩的。只有你,在我困难时伸出援手,拉着我出去散散心。但是女孩敏感的心事,正如那六月的天一般,说变就变。我知道,是我没有在意到你的心情,所以你和我渐渐的疏远了。等我再想起你时,你已经变得冷漠又陌生了。本应该是我向你道歉,但你却提前开了口:“张莹,我们和好吧!”那句话,我至今难以忘怀。你永远都不知道,我那时的心情是多么复杂。你的勇敢,让我为自己的胆怯而羞愧和内疚。
只有你,一直默默地和我分享美丽,一起欣赏路边的风景。遇见你,正如花儿遇见了蜂蝶,雨露遇见了晴空!
六年终将过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毕业季将要来临。
但幸运的是,遇见了你,遇见了你们。
【第2篇】
一种遇见,不曾邀约,刹那,便为记忆的永恒!
林荫小道,铺满秋的气息,石板路上淡黄的枯叶随风走动,发出“飒飒”的响声,高远的天淡了洁白的云,伴随着夏季的逝去,世界安静了许多。鞋底在石板路上碰撞,发出轻微的声响,慢慢向前走去,感受这秋日的凉意。
忽然,不远处传来一声久违却又熟悉的浑厚的吆喝:“炸炒米喽!”随之一声巨响,循声望去,一团白烟随声涌起,烟雾散去,我看见不远处路边的斜坡角落,一辆平板车,一个黑机器,一位老人在手脚麻利的忙活着。
走上前去,老人皮肤黝黑,皱纹被岁月刻划得很深,肆意的在他脸上爬满,碳灰更是加重了他的颜色,让我无法判断他的年龄,只是觉得他很苍老,也许只有这台老式的爆米花机才能知道老人的真实年纪!
不由得脑海里想起小时候,听到爆米花的吆喝,便急不可耐的缠着爸爸拿米出门,流着口水等在一旁,随着一声巨响,我迫不及待的一把抓起白白的、带着温度的爆米花往嘴里塞,那份柔软的清脆、淡淡的香甜,仿佛融入我的血液,令我无法忘怀!
老人看了看正在发呆的我,冲我微微一笑,低声说:“姑娘,来一份吧,刚出锅的,才五元!”我点点头,掏钱付钱,老人赶紧起身拿起一份装好的爆米花递给我,嘴里还说:“这份刚出锅,火候刚好,姑娘拿好喽!”我伸手接过,看见老人的手指被机器磨的发黑发亮,指甲里布满灰尘,那双手就如冬日的枯枝,令人心生怜悯,短暂的过程,透露出老人的小心翼翼。
我一手拎着袋子,一手伸进去捏出几粒放在手心,粒粒白净、饱满,放进嘴里,淡淡的甜意立刻盈满齿间。这一大袋的爆米花轻飘飘的,我的心里却是沉甸甸的。
告别老人,往回走了许久。秋风乍起,落叶加速了滚动,我缩了缩脖子,回首:老人继续忙活着,那双手缓缓的转动着轮轴,一声巨响,一声吆喝,有规律的进行着。我注意到老人还有几袋没有卖出去,但他仍然不停的爆着,我有些许不解,秋叶飘落间,那些疑惑全部化在了老人勾起的嘴角,也许,老人也在回忆起了许多的过往,心里默默的期盼老人今晚能多卖几份。
我又向前走去,身后又传来“嘭”的一声,一锅新的爆米花出炉了……
口中的香甜还未散去,路上的人已见稀少,不由的想:下一次遇见,又待何时
【第3篇】
宗璞遇见了一束开放的紫藤萝,便升发出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尽的”的人生哲理。——题记
在茫茫人海中,我遇见你,这是缘;心遇见心,这是爱;春风遇见草树,这是美;智慧遇见追求,这是创造;人道遇见世界,这是和平……人生有太多美好的遇见,每一个遇见都包含着最幸福的回忆,蕴藏着不易发觉的真理。
在我满目枯黄,迷茫自失时,我遇见了萌芽的小草。瞬间满眼充斥清凉的绿色,这是怎样耀眼的明媚呀。我的忧伤、落寞被阳光不动声色地掏空,塞进的全是灿烂的快乐、金色的希望。暖风吹过,丛生的细小的草尖泛起一丝萌动的涟漪,告诉我春天已经走来。我迎风伫立,短短的发丝浸泡在氤氲着草香的空气中哼着明快的小调,迎接迷失后的希望。我遇见小草,笔底流泻出“落寞时,给自己一点希望”的感慨。
在我抱怨无聊、无所事事时,我遇见了静默的书。鼻尖嗅着淡雅的墨香,精神沉淀在书中。一时间不再有抱怨,只有那专注的眼神和随之动荡的心。走进书的世界,我找到了方向。阅读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一种情怀。在书中,我读出了庄子的超脱,陶潜的隐逸,悟出了岳飞的壮怀,路遥的奋力。正因有了这美丽的遇见,我的心开始变得澄澈,充沛,向上。品味着书香传送来的美好,我嘴角轻扬。纷乱的世界,繁杂的生活,像细流归入大海,唯有书带给我的一种感动,一种震撼,一种智慧,一种美丽。我遇见了书,从而引发了“将生命的三分之一给书,你的眼睛便会多一份睿智,心底便会多一份靠拢太阳的勇气”的人生思索。
在我苦闷烦恼时,遇见一束鲜花,它为我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我发现了“碰上烦恼”先“放一放”,或“像蛛丝一样轻轻拂去”的真谛。
在我于暗夜徘徊时,遇见一束焰火,像流光溢彩的喷泉给我以隆重的洗礼,虽稍纵即逝,我却明白了“黑暗中的光明短暂,但它属于我”。
在我……
孤立静止不是生活,唯有遇见的人生才是多彩。感谢遇见,正因为有了这些与美丽、幸福、快乐的遇见,才使我发觉生活的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