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8 19:0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2)曹魏中期,大臣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3.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4.统治
(1)背景: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
(2)措施: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3)表现:当时的很多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而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1.背景
(1)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2)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2.时间、地点:晋惠帝在位时。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3.概况: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目的),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4.影响
(1)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1.北方游牧民族
(1)生活地点: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的草原,养育了北方游牧民族。
(2)生活方式:他们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他们生活的生动写照。
2.少数民族的内迁
内迁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内迁民族 匈奴族、羯族、氐族、羌族、鲜卑族
内迁路线 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 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 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 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迁徙结果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影 响 他们与汉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3.西晋的暴政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4.十六国
(1)时间: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
(2)构成: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3)社会状况: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5.前秦的统治
(1)建立: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2)改革
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3)影响: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1.“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可以说明什么?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可以看到人们牵着羊和驱赶着马,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该地区的人们过着游牧生活的情景。
2.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请问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内迁有何积极影响?
内迁的民族有鲜卑族、匈奴族、羯族、氐族、羌族等。内迁对于他们来说,转入农耕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融合,缩小了民族界限。
3.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的历史发展图示。
一、选择题
1.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热播,爷爷在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小虎认为不对,最终使国家统一的是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是指(  )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右图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3.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4.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成为短命王朝的原因不包括(  )
A.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B.内迁各族起兵反晋
C.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D.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右图砖画反映了北方民族的(  )
A.农耕生活
B.渔猎生活
C.游牧生活
D.宫庭生活
6.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7.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为国号。建立前秦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氐族
8.右图反映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什么特点(  )
A.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B.北方战乱频繁,国家统一
C.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D.北方稳定,人口南迁
9.曹魏、西晋、前秦这三个政权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少数民族政权 B.都曾定都洛阳
C.都曾统一黄河流域 D.都因权臣篡权而灭亡
二、非选择题
1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泰始元年十二月,晋武帝司马炎刚即帝位……改革分封制度。鉴于当时人们议论以为曹魏宗室诸王力量弱小,使司马氏才得以顺利取代曹魏,晋武帝将其祖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
材料二:西晋沿袭汉魏。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全国统一后,共分19州、173郡……州置刺史……郡以太守主事,大县置令、小县置长……
材料三:封王们结纳封国内的士族人士,任用在西晋士族制度确立以后难以仕进的寒族士人,形成一个个与中央政权相背离的政治集团,并凭借其王国军队争取自己的利益。
(1)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西晋实行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2分)
(2)材料三中封王们“争取自己的利益”指的是什么?出现了什么事件?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哪些。(4分)
11.
(11分)读图学史。
(1)写出右图中A、B、C处内迁少数民族的名称。其中哪个少数民族在4世纪后期建立的什么政权曾统一过黄河流域?(5分)
(2)少数民族内迁有何积极影响?西晋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了什么政策?带来了什么后果?(6分)
参考答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当堂巩固】
一、选择题
1.C 2.D 3.A 4.D 5.C 6.A 7.D 8.A 9.C
二、非选择题
10.(1)西晋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的政治体制。
(2)“争取自己的利益”:争夺中央政权。(1分) 事件:“八王之乱”。(1分) 影响: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4分)
(3)原因:西晋统治者的腐朽;分封制的实行;“八王之乱”的影响;民族矛盾激化等。
11.(1)A:羌。(1分) B:匈奴、羯。(2分) C:氐。(1分)
氐族建立的前秦。(1分)
(2)少数民族内迁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2分) 西晋统治者向内迁各族人民征收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2分)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