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田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鹰潭市田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8 14:1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鹰潭市田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
地 理 试 卷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继“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登月完成科研任务后,我国于2017年发射“嫦娥五号”,继续展开对月球的探测。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中国登月探测器在月球上可以观测到的现象有
①绚丽的极光 ②一划而过的流星 ③满天星星 ④昼夜更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 中国登月探测器在月球上探测不到任何生命物质,主要原因之一是月球
A.与太阳的距离不适宜 B.缺少重要的矿物质
C.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大 D.太阳辐射太强
积极促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图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
A.I地 B.F地 C.G地 D.H地
4. 图中I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纬度较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B.距离太阳近,接收太阳辐射量多
C.海拔较高,空气密度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D.晴天多,空气洁净,透明度高
图1—7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道题。
5.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6.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B.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C.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D.⑤圈层是密度极大的液态金属球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适合生物生存的行星。读“某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通电后太阳可发光)图”,完成下列各题。
7.该模型模拟地球上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地热能 B.重力势能
C.太阳辐射 D.太阳活动
8.该模型中有待改进之处有
①太阳位置需要上移 ②行星数量需要增加
③公转轨道未能显示 ④行星大小比例不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年3月5日,位于厄瓜多尔巴尼奥斯的通古拉瓦火山喷发出火山灰和岩浆。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9. 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10. 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2010年元旦过后,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上映。影片讲述地球人试图从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而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11.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12.影片中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行动时需要带氧气罩,证明其大气不适合人类呼吸,下列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B.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D.两栖类
14.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5.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哺乳动物时代 B.爬行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下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生物的出现 B.水体的运动
C.风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17.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2018年4月9日,日面上出现太阳黑子群,并伴随小级别太阳耀斑爆发活动,给航天、卫星、国防、通信、导航定位等系统的安全带来全面性威胁。据此完成。
18.下列对太阳活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增多、增大时太阳耀斑也会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及气候变化 C.太阳活动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D.自光球到日冕依次出现太阳黑子、日冕物质抛射、太阳耀斑
19.航天、卫星、国防、通信、导航定位等系统的安全将带来全面性威胁是因为
A.太阳活动引发极光 B.太阳活动引发气候变化,形成恶劣天气
C.太阳活动引发磁暴 D.太阳风形成的风力较大
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下面小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N2) 78.08 75.52
氧(O2) 20.94 23.15
氩(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3(变动) 0.05
20.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B.占大气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21.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川航3U8633:“我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我要返航,我现在风挡裂了……”。据此完成题。
22.驾驶舱风挡裂的瞬间,乘客面临的问题有
①低压 ②超重 ③低温 ④低噪音 ⑤缺氧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23.紧急下降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的原因是该层大气
A.上热下冷 B.上冷下热 C.水汽与固体杂质少 D.平流运动为主
地球生物处于不断地进化中。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有关生物进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①蕨类植物时代 ②被子植物时代 ③裸子植物时代 ④海生藻类时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25. 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许多地区气候暖湿,森林主要由蕨类植物构成,动物从海洋向大陆发展,该地质年代是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6.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 ④白天太阳辐射强 ⑤云层厚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⑥ D.②⑤⑥
27.某中学生在我国西北某地野外考察时,感受到林地和沙地间存在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该同学依据观察结论绘制了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28.如果图中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A.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9.图中决定风力大小的力主要是
A.F1、F2 B.F2、F3 C.F1、F3 D.F1、F2、F3
30.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二、材料分析题(20分)
31.读大气垂直分层图(甲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图中大气层A、B的名称。(4分)
(2)说出甲图A层气温变化规律, 指出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乙图中(①②③④)哪个箭头 (4分)
(3)开发绿色冰箱主要是为了保护________(填A、B、C序号)层中的臭氧;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 ________ (填名称)层会被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分)
201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阅兵期间,北京市天气晴朗,天空呈现了完美的“阅兵蓝”。5天后的10月6日,受冷空气影响,北京市出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
(4)根据所学知识解释10月1日北京上空“阅兵蓝”完美呈现的原因。(4分)
(5)与10月1日相比,10月6日北京的气温日较差大小有何变化 并分析其成因。(6分)
三、综合读图题(20分)
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等压面是指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因此等压面在空间上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下图为某地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1. 图示等压面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若气压只受气温影响,则①②③④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4分)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4分)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表示的是北半球某城市热岛环流,则①④两地为城市的是 ,该城市垂直方向为 气流,可能形成的天气状况是 ,该地城乡之间的风向为 。(8分)
4.如果①④两地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地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将 (填“增大”或“减弱”),两地之间的风力将 (填“增大”或“减弱”)。(4分)
参考答案
(1)C; (2)D
3 A; (4)B
(5)C;(6)A
(7)C;(8)D
(9)C;(10)B
(11)D;(12)A
(13)C; (14)C; (15)A
(16)D; (17)B
(18)A; (19)C
(20)A; (21)B
(22)C; (23)B
(24)C; (25)B
26.答案:C
27.答案:B
28.B
29.A
30答案:C
二、材料分析题
31.答案:(1)A:对流层;B:平流层。
(2)A层气温变化规律: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③箭头。
(3)B;电离
(4)阅兵当日天气晴朗,空气质量优,能见度高;波长较短的蓝色光被空气分子散射,天空呈蔚蓝色。
(5)10月6日北京的气温日较差比较小。
成因:阴雨天气云量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地面升温慢,近地面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强,地面热量散失较少,近地面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比较小。
三、综合读图题
32.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