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8 19:1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曹操势力的逐渐壮大的措施;官渡之战的过程和意义;赤壁之战背景和过程、意义;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三国发展经济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邦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 本节课 我们学习第16课 三国鼎立
(二)、讲授新课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材料: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对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加之古代社会,人民皆有宗教信仰,张角趁此机会,以自身的医术结合奇书《太平要术》上的内容 ,救助人民,又大力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2、曹操势力的壮大:
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迎献帝到许,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用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材料三:曹操组织军队、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经济上:采用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东汉末年,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这样,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料。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邟乡侯。初平元年(190年),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统一河北地区,交好北方少数民族,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公元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了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相关史事:
当时袁绍拥兵十万,战马万匹,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两军在官渡相持时,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告知袁军粮草辎重屯于乌巢。曹操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3、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3、经过:
曹操兵力有20万, 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两军在赤壁对峙。
曹军远道奔走,士兵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有流行疾病,以致刚一交战,曹军便遭到失利,撤到江北。
相关史事:
刘备的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但是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英奇才,就三次亲自登门求见,恳亲他出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三顾茅庐”的佳话。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舰船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
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黄盖送去“降书”后,率领几十艘船,上面载着浇上油的柴草,驶向对岸。
曹军官兵以为是来降的吴军,毫无防备。当来船离曹营不远时,突然同时点火,借着风力冲进曹营的船队,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烧死和落水的士兵无数。周瑜随即率军攻杀过来,曹军大溃败,曹操带着败兵北撤。
4、意义: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战局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问题思考: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 ”“孔明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 “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是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的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历史资料往往个人情感的含量比较少,而且真实性很高,它往往是对现实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描述。而文学作品中个人的情感因素很多,而且往往受所写者角度限制,容易偏激,过于主观,可以是现实的抽象描述。都有人为因素在里面,不可避免有情感的倾向。都能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材料:建安十六年(211年)春,曹操下命让驻守长安的钟繇起兵攻汉中张鲁,又把在并州平息民变的夏侯渊所部掉到了河东郡,去支援钟繇。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已,假道灭虢是也,一旦任由曹操所部假道潼关,进入关中平原,韩遂、马超等割据势力便只能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之地,束手待毙。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材料:公元209年,刘备得到荆州南部之地,但势力仍未能安定下来。其北面也受到曹操的压力,东面一直受到孙权在赤壁战胜后强硬要荆州统治权,否则便不肯罢休。后来不久刘备碰到了一个转机,这便是他应益州牧刘璋之请而前往救援。当时刘璋有巴蜀的统治权。因此刘备应邀亲自率军前往救助。但后来反而向刘璋攻击。益州人虽对平庸的刘璋绝望,有不少人去支持刘备,但益州也不是这般容易平定。虽有孔明、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驻守在荆州,但在荆州在攻击巴蜀后,只留下了关羽一人独守了。 公元二一四年刘备攻陷了益州成都,因而成功地制压任巴蜀之地。
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汉献帝禅让曹丕,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9年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三国发展概况
魏国经济的发展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吴国经济的发展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蜀汉的经济发展: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以理服人,没有选择残酷的手段来实行统治。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课堂小结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C )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C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4、下列人物在三国时期中最先称帝的是( D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5、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 B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五)、板书设计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背景
曹操势力的壮大
3、官渡之战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2、过程
3、影响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2、三国鼎立的形成
3、三国发展概况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