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8 14:3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2.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难点:
1.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活动 点评
(一)实验导入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以实验回顾金属活动性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二)交流展示学生出示课外收集到的矿石样品(重晶石、赤铁矿石等),朗读有关矿石的产地、产量、钢铁厂的名称等背景资料,课件展示人类最早使用的铁矿石──陨铁等其他矿石样品。 实物参观,资源共享。
(三)指导阅读阅读课本,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使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 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四)讨论分析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讨论:1.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2.尾气处理办法;3.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4.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5.得出哪些结论等。 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五)例题自学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尽量抓住有效信息,小组讨论读题后的感想,尽量将多的读少,抽出有用的、具体的条件。 指导方法,合作学习。
(六)例题剖析多媒体展示例题的断句、数据的含义,已知和未知量的关系;计算的过程分解;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不纯物质如何转化为纯物质等。 领悟开窍。
(七)自主评价学生小组之间、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谈谈收获和看法,教师总评。 及时评价,激励信心。
(八)升华训练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的计算的应用。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第二课时】
师生活动 点评
(一)导入课题出示铁锁、铜壶、菜刀、铁丝、水龙头,分析还能否使用。 实物导入,容易接受。
(二)学生展示由各小组的同学将一周前做的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用品展示给大家看,交流说明操作方法、现象、结论和解释等。 学生展示,利于培养动手、动口、交流合作能力。
(三)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所观察的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对发生的现象的解释。相互评价各小组的实验效果、结论和解释是否合理。
(四)自主评价推选一组进行自主评价,从不同侧面谈谈本次探究实验的成败,推广到工业、农业和各种生产生活中如何防止铁生锈。尝试介绍几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自主评价,增强信心,认识自我。
(五)教师引导分析铁锁、菜刀、铁丝、水龙头锈蚀的原因,讨论防止它们生锈的方法,推广到学生身边的金属用品如文具盒、自行车、铁桶等经久耐用的技巧。 回顾开头,衔接紧凑。
(六)动画展示1.出示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坐标分析图;2.金属回收公司情况介绍;3.废旧电池的污染;4.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 与生活息息相关,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七)讨论交流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金属,用各种方法防腐蚀,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并通过课件补充一些保护金属资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八)小结评价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九)课外探究参考以下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查询有关资料,完成一篇化学小论文或一份化学小报(题目要有个性)。1.金属的应用与保护;2.你身边的金属制品;3.铜壶为什么也生锈?4.废旧干电池还有可利用的价值吗?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