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8 14:4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蔗糖、氯化钠、高锰酸钾、水、酒精、红墨水、玻璃棒、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烧杯、试管架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说说各溶液有什么不同。 每种溶液各部分味道一样吗? 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各部分的味道是一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你的猜想与假设自然就有了答案。 学生回答“颜色不同,味道不同……” 学生回答“各部分味道一样……”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由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新课 讲授 探究活动1 探究溶液形成的过程 学生实验: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或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形成共识。 [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溶液的形成? [播放动画]:蔗糖在水中的溶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你所配制的蔗糖或食盐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吗? [提问]我们各小组的液体,都是混合物大家思考一下: 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小结]:这种混合物就是溶液。 [小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以下表格: 现象 形成 什么
学生积极寻找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小组讨论形成共识: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 学生讨论、总结可知: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氯化钠以阴阳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向已配制好的蔗糖溶液或氯化钠溶液中添加高锰酸钾,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析、归纳两种液体的特征。由两种液体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初步推出溶液的概念。 学生理解概念 让学生自己动手配制是为溶液概念的形成建立丰富的感性材料。 由宏观向微观过渡,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形成的实质,对溶液概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能进行判断,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
[思考]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水可以溶解所有的物质吗? 是不是只有水能做溶剂呢? 探究活动2碘和高锰酸钾溶解性的比较[播放视频] [小结]: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现象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现象不同。 “不一定,如高锰酸钾溶液” “不可以” “不是,如酒精、汽油……” 学生观看实验,思考实验结论。 小组讨论并填课本27页图9-3的表格,归纳概括。 目的在于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种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
在以上实验中,溶液中的溶质均为固体,那么液体与液体能否相溶呢? 探究活动3酒精能否溶于水 药品:酒精、水、红墨水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液体与液体可以相溶,即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提问]: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小结]: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注意: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而溶剂只有一种。 学生思考,并作出猜想! 学生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分组设计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课本27页图9-4的表格: 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体现学生实验二次利用的思想。让学生了解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溶液的应用】 让学生交流与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溶液以及溶液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拓展训练】 结合本节课重点知识进行练习。 【叙谈收获】 学生就本节课所学内容谈感想 【有效作业】课后习题 学生各抒己见,介绍见过的溶液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课堂上完成电子白板展示的习题 让学生体会学习溶液的现实意义。 巩固重点知识!学以致用!
课堂小 结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液体和液体形成溶液时:量多的称为溶剂,量少的称为溶质。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5.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情况不同,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情况也不同。
【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 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三、溶液的用途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现象和熟悉的物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了解溶液的形成,明确溶液的特征。此外,教师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