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8 17:4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下列建议可行的是
A.开发太阳能 B.禁止使用煤
C.禁止使用汽油 D.禁止使用天然气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汽车燃料的燃烧 B.动植物呼吸
C.牛奶变酸 D.农家肥料腐熟
3.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D.过度使用化肥不会污染水
4.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基于事实的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杀菌消毒,因此净水时加入明矾的目的就是杀菌消毒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火星四射,放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B.可以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6.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归纳、整理合理的是
A.金属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
B.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氧气性质实验时都有需要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的水,其目的都是一样的
C.所有具有发光放热的现象都是燃烧
D.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7.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和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图书馆资料着火时,立刻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一旦发现有人触电,立刻用手将人拖离电源
C.厨房里液化气大量泄漏时,立刻打开排风扇换气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盖灭
8.2021年1月27日茂名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下列做法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不相符的是
A.倡导低碳出行 B.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9.对蜡烛燃烧和呼吸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取干净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B.呼吸过程中,含量几乎不变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熄灭蜡烛时的白烟能重新被点燃
D.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通常需要氧气
10.以下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氢能源 D.天然气
1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C.已知镁和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镁,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12.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存在错误的是
A.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的对应关系 ①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②氮气—由分子构成
B.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①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作高能燃料 ②氧气能支持燃烧—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C.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①家庭利用甲烷燃烧做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给手机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①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②利用化学技术消除机动车排放的有害气体,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石化材料消耗
A.A B.B C.C D.D
13.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B.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C.铁丝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
D.图书、档案着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也可使用水基型灭火器
14.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15.分类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表格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是包含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选项 甲 乙
A 化学变化 粮食酿酒、呼吸作用、铁钉生锈、食物腐败
B 纯净物 液氧、冰、冰水混合物、天然纯净水
C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试管、蒸发皿、坩埚
D 清洁能源 太阳能、风能、含硫煤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空气和我们关系非常紧密。
(1)在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_______(填化学符号)而受到抑制,防止食品发生变质。烤焦的食物表面呈黑色,说明这些食物中含有_______元素(填名称)。
(2)茶叶、膨化食品等采用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的方法,充入的气体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可将空气中主要成分之一_______(填化学符号)充入包装袋内。
(3)节日庆典中经常将氦气充入气球中,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准确反映空气质量状况。目前计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有:_____、_____(均填化学符号)SO2、PM10、PM2.5和O3。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级别越高,则空气污染越____(填“轻”或“重”)。
(5)向空气中大量排放 SO2会导致_______的产生,含有金属元素的粉尘会加速 SO2 的转化,此时粉尘可能起到的是_______作用。
(6)下列行动不利于保护空气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积极治理沙漠、荒山 b.露天焚烧固体垃圾
c.提倡绿色出行,以私家车出行为主 d.有条件的地区大量使用太阳能
17.某同学在化学笔记本中总结了如下规律:“①燃烧一定要用火去点燃;②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③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一定具有相同的性质;④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其中有些说法不正确,请指出并填写下表。
错误说法的序号 驳斥错误观点的事例或方法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18.水、燃烧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3)厨房使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4)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可燃物、___________。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的方法,采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9.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
(1)写出D、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20.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D、E、F、G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红色固体,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F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_。
(2)天然气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3)若E是一种汽水中含有的不稳定物质,则该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色。
(4)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5)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
21.小芳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装置。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出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关上活塞。请看图回答问题。
(1)一段时间后,B 中白磷能够在水下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2)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E 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2.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可反应生成铜和水。实验室采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氢气反应),设计了实验Ⅰ和Ⅱ、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氢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若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一瓶干燥的氢气,装置的合理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B装置可用作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测定成分
按下图连接好甲、乙装置(玻璃管中有 9 g 氧化铜样品)。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氢气,过一会再加热。当使反应物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再停止通入氢气。反应前后称量甲、乙装置中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质量 反应前 反应后
甲装置中固体的质量/g 9 7.4
乙装置中液体的质量/g 110.0 111.8
(4)加热前应先通入氢气的目的______,反应时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五、计算题
23.某发电厂改用燃烧清洁燃料发电,不仅一年节约燃煤320万吨,还大大减少了污染物SO2的排放。煤的平均含硫量约为1%,假设煤中的硫元素经燃烧后全部转化为SO2,试计算该发电厂每年可减少排放SO2多少万吨?提示: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过程可表示为:S+O2SO2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4.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SO2的浓度级别规定如下表所示(空气中SO2的浓度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SO2的质量表示)。
浓度级别 SO2标准(mg/m3)
一级 浓度≤0.15
二级 0.15<浓度≤0.50
三级 0.50<浓度≤0.70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当地空气中SO2的含量。将2m3空气通入一定含量碘(I2)2.54mg的碘水中,经测定I2与SO2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 + I2 + 2H2O =H2SO4 + 2HI 。此空气中SO2的浓度级别是____。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D 6.A 7.D 8.B 9.B 10.C 11.C 12.D 13.C 14.B 15.A
16.(1) O2 碳
(2)N2
(3) 氦气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稳定
(4) CO NO2 重
(5) 酸雨 催化
(6)bc
17.① 白磷可自然 ③ O2和O3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 ④ 石蜡燃烧,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18.(1)煮沸
(2)AC
(3)吸附
(4) 温度达到着火点 隔绝氧气(或空气)
19. 分解反应 灭火或制冷剂或气体肥料或化工原料等
20.CO2 不可再生 红 作燃料(或用于冶金工业,答案合理即可)
21.(1)A中生成O2 进入B中,热水中的白磷达到着火点,同时遇到氧气,因此能在水下燃烧
(2)
(3) 试液变红
(5)请根据甲装置中固体质量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计算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若利用乙装置中液体质量进行计算,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2.(1)锥形瓶
(2) BFD Zn+H2SO4=ZnSO4+H2↑
(3)2H2O22H2O+O2↑
(4) 排出装置内空气,以免引起爆炸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5) 88.9% 甲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了乙装置中
23.煤的平均含硫量约为1%,假设煤中的硫元素经燃烧后全部转化为SO2,320万吨煤中硫元素的质量为320万吨×1%=3.2万吨。
解:设该发电厂每年可减少排放SO2万吨。
=6.4万吨
答:每年可减少排放SO2 6.4万吨。
24.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碘的质量2.54mg,计算出二氧化硫的质量为0.64mg,再除以二得0.32mg/m3,因此为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