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怀疑与学问》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8 19:2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怀疑与学问教学案设计及教学观评
年级 初三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教师
课题 《怀疑与学问》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回顾掌握议论文文体知识,掌握《怀疑与学问》相关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理清《怀疑与学问》论证思路,梳理文章结构。
学科素养 体味议论文思维的条理性。
学习方法 朗读法 自主思考 小组合作 讲授法
学习重点 回顾掌握议论文文体知识,掌握《怀疑与学问》相关文学常识。
学习难点 理清《怀疑与学问》论证思路,梳理文章结构。
易错易混 论证方法的区分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 导入新课(2)——投放目标(1)——基础知识(10)——整体感知(25)——作业布置(2)
具体环节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分钟) 名人提出怀疑发现新知事例导入 思考回答,积累知识 提高兴趣,导入课文
投放目标(1分钟) 知识目标:回顾掌握议论文文体知识,掌握《怀疑与学问》相关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理清《怀疑与学问》论证思路,梳理文章结构。 学科素养:体味议论文思维的条理性。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课后自查是否达标
基础知识 走近作者 2、背景链接 3、基础知识检测 4、文体知识回顾 勾画、做笔记 了解掌握基础知识
整体感知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需疑)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这句话在文中还有何作用?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分论点: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作用:证明中心论点 联系: 在内容上从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3、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齐读,感受,做笔记 把握主要情感,学习朗诵现代诗
作业布置 抄写18课读读写写 预习下一课时,辨识文中论证方法 完成作业 练习巩固
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中心论点:做学问“会疑”与“须疑”。 分论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年级 初三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励志、实验、长华 教师
课题 《怀疑与学问》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难点)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重点)
学科素养 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及文化进步的重要意义。
学习方法 朗读法 自主思考 小组合作 讲授法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易错易混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 导入新课(2)——投放目标(1)——精段品读(17)——品味语言(13)——课文巩固(3)——拓展延伸(3)——作业布置(1)
具体环节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分钟) 复习导入 思考回答 导入课文
投放目标(1分钟)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难点)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重点) 学科素养: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及文化进步的重要意义。 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课后自查是否达标
精段品读 一、第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既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将它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研读3-5 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分哪几个层次? 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第三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因果关系 ①②③︱④ 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这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举例论证:论证“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学说便不攻自破了。(举例论证:举例说明对于传说要善于思考质疑,强调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引用论证:引用孟子的话,进一步论述怀疑精神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三、研习(6) 1、第6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简述本段的论证思路。 小组讨论问题,做笔记 培养学生阅读赏析议论文的能力
品味语言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一切”是副词,表范围,表明包括所有学问家,强调了怀疑精神是任何学问家都不可缺少的基本 素质,没有例外,如果删去没有强调作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常常”能不能去掉?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常常”是表频率的副词,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不能,有先后关系。只有先怀疑才能和学说辩论,进而评判真伪,最终达到修正错误的目的,体现出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课文勾画,自主思考,完善笔记 培养学生答相关习题的能力
课堂巩固 下列关于怀疑的材料,你认为它们可用来作为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毛泽东说:“多想出智慧。”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产生疑问,发明了万有引力。 李时珍发现古医药书籍中的谬误,发愤编写出当时最完备的医药宝典《本草纲目》。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自主思考,巩固知识 巩固新知
拓展延伸 做学问三大境界 欣赏 学习课外知识
作业布置 完成《怀疑与学问》练习册 完成作业 练习巩固
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中心论点:做学问“会疑”与“须疑”。(举例论证) 分论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