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沁园春 雪》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沁园春 雪》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8 19: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沁园春雪教学案设计
年 级 九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励志班 教师
课 题 《沁园春·雪》
1课 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熟读并背诵本词,把握文章内容,深入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能力目标 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本词准确、凝练的词语。
学科素养 感受作者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习重点 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本词准确、凝练的词语。
学习难点 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本词准确、凝练的词语。
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 对词的内容的理解,对写景、抒情、议论的写法的赏析。
教学环节设计导入(2)-目标(1)-预习检测(5)-自读课文、整体感知(7)- 精读细研、深入理解(20)-拓展(3)-作业(2)
具体环节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投放目标 知识目标:熟读并背诵本词,把握文章内容,深入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能力目标: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本词准确、凝练的词语。 学科素养:感受作者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并朗读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课堂教学,知能并重
预习检测 作者介绍背景介绍3文体常识 学生回顾相关知识,补充笔记。 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诗词 体会魅力。朗读全词,初步达成要求: 弄懂词字面上的意思,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多媒体播放录音,学生品读,教师指正后再读。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2. 用自己的话概括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北国雪景,展现山河壮丽。下阕:评价历代英雄,抒发诗人抱负。 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完成朗读任务。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精读细研深入理解精读细研深入理解 上阕 1. 上阕分几层意思?请理出写景顺序。 第一层:(1-3句)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第二层:(4-10句)具体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河山的壮丽。 第三层:(11-13句)想象描写,描绘雪后天晴的壮丽景象。2. 第一层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3. 第二层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有什么效果?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也有很大的想象成分,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意兴。4. 读读“望”字之后,诗人写到了哪些景观?从用词、修辞和写法的角度进行赏析。长城、大河 、山、原5. 第三层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等到雪后天晴,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美好!6. 上阕通过写景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下阕下阕分几层意思?第一层:(14、15句)承上启下,由上文的写景过渡到下文的议论。 第二层:(16-22句)具体评价五位帝王。 第三层:(23-25句)总结、歌颂无产阶级当代英雄。2. 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诗人是怎样把这两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阙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阙对历史人物的评价。3.第一层中“引” 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共性一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共性二 忽视文治 4.第二层中作者用哪个词对五位帝王作了总体评价?说说这个词所包含的感情。惜。“惜”中含褒 、“惜”中含贬 、“惜”中寓志5. 如何理解第三层意思俱往矣把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历代帝王的英雄历史一笔带过,旨在突出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三个字结束评古,气势逼人。点明全词的主题。 今朝指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写作特色动静结合,虚实相映;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明确上阕内容了解上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 培养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该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
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大家能背几句吗?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颀《古从军行》“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学生积极回答并抄录下一两句喜欢的写雪的诗歌 拓宽学生知识面
作业 课堂检测1.《沁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_。2.其中“沁园春”是________, 题目是________。3.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下作业背诵这首词。 学生完成作业 落实基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