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刻用嘴吹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了,立即用锅盖盖灭
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了,立即用水浇灭
D.在煤炉旁边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大庆被誉为“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含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B.石油、煤、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C.氢气燃烧的热值高,产物是水,它是理想的高能和洁净燃料
D.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因此可以无节制地使用石油资源
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这三种关系。以下关系界定错误的是
A.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B.氧化反应和燃烧属于包含关系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属于交叉关系
4.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是不变的,那么化学反应中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则化学性质也相同
5.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硫在空气燃烧产生淡蓝火焰,而在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反应物浓度
D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铁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氮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7.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收集CO2气体 D.检验装置气密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B.一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
C.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D.在实验室中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装氯酸钾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10.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用二氧化碳区分水和澄清石灰水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
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11.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1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倒入澄清石灰水 鉴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 观察药品的颜色 鉴别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D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1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热、发光现象,所以伴随发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4.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正确的是
A.CO2通入石灰水: CO2+H2O→H2CO3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Mg + O2 MgO
C.铜绿加热:Cu2(OH)2 CO3Cu+ H2O +CO2
D.双氧水分解:H2O2H2 + O2
15.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因为和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二、填空题
16.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甲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乙实验中,使紫色纸花(用石蕊试液浸泡过)变红的原因(用符号表达式表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图丙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变瘪 C.试管内液体变红 D.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7.环境与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
(1)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去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2.5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下列行为能产生PM2.5的是 。
A.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 B.为方便出行,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节日里燃放鞭炮
(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CO2,这是引发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自然界中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____。
(3)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注重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有待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写一种即可)。
18.长沙农村厨房里使用的燃料经历了柴草→煤→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的发展过程,反应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在使用柴草时,将柴草架空,燃烧会更旺的原因是______。
(2)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丁烷(C4H10),其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小明家欲将石油液化气灶改为天然气灶,他应将空气管口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气站的天然气需经过除杂、添加无毒臭味剂、减压等处理后才能输送到市民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天然气减压后体积会膨胀的原因______。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运输到用户家时,必须先将管道充满N2,填充N2的目的是______。
19.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1)硒是人体必需的重要元素,能预防多种疾病。“富硒猕猴桃”中的“硒”是指硒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单质”)。
(2)酥脆的薯片敞口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3)当发现家中煤气泄漏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______。
三、推断题
20.如图是A、B、C、D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无色液体,C的固体俗名为干冰,D是一种白色固体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试回答:
(1)物质A是______,物质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2)写出A→B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写出D→A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
(4)除了上述的转化,小航提出______、______也可以转化。
四、实验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写出用装置B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填标号)收集二氧化碳,理由是______,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4)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则选择的制取装置是图中的______。(填标号)
五、计算题
22.利用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可以冶炼铜。若80g氧化铜完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铜的质量____。
23.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补钙剂中钙的含量,取15克补钙剂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质量变化如图。假设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逸出,且不考虑水分和酸液的蒸发,补钙剂中其余杂质不参与反应。请回答。
(1)可利用______定律求出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
(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请列式计算)
(3)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则补钙剂中钙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D 6.B 7.B 8.D 9.B 10.C 11.C 12.B 13.D 14.B 15.C
16.(1)瓶中的氧气被耗尽
(2) 化合反应
(3)AD
17.(1)ABCD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太阳能(风能等合理答案)
18.(1)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2C4H10+ 13O28CO2 + 10H2O
(3)减小
(4) 分子间距增大 排除原有空气,防止爆炸
19.(1)元素
(2)水蒸气
(3)打开门窗通风,关闭煤气泄漏源,严禁烟火
20.(1) 水 提供呼吸
(2)水氢气+氧气
(3)
(4) C→B D→C、B→A、C→A(任填两个即可得分)
21.(1) 长颈漏斗 锥形瓶
(2)
(3)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C 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无毒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经集满
(4)AD
22.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
=
x=64g
答:生成铜的质量为64g。
23.(1)质量守恒
(2)解:二氧化碳质量为270g-265.6g=4.4g
设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3)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