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8 17: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关空气成分的作用及对环境污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B.氮气的含量最多且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可以用来冶练生铁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主要来源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2.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发生反应,且实验证明:在反应前后水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未改变,则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充当
A.防腐剂 B.反应物 C.生成物 D.催化剂
3.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B 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氧分子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 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D 将煤进行粉碎后更容易燃烧 粉碎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A.A B.B C.C D.D
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C.已知镁和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镁,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酒精挥发
C.食盐熔化 D.煤的干馏
6.“宏观——微观一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甲酸(化学式为HCOOH)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图所示的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反应类型看: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从物质类别看:甲、乙均属于化合物
C.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
D.从微观实质看:反应中分子种类改变,但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7.下面对灭火的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A.用水扑灭燃着的木材—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B.用锅盖盖灭油锅内的火—降低油温
C.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清除可燃物 D.用扇子扇灭烛火--隔离空气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氮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9.9月7日11时01分,搭载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制的4台卫星有效载荷的高光谱观测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大气环境领域的高光谱观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下列做法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B.秋收后就地焚烧秸杆
C.增加城市湿地面积 D.洒水车在马路上洒水
10.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红磷和木炭都可以燃烧,所以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所以单质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1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蒸馏水是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软水,因此可饮用的软水一定都是纯净物
B.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因此有能量变化的反应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红磷和硫粉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因此可用硫粉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因此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1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室内着火时,不要着急打开门窗
B.地铁的自动喷淋系统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草原着火了,可在火势蔓延方向的前面再点一条火线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1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阴离子带负电,则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4.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15.2020 年 10 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 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 H2,③H2与 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 燃料 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水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反应Ⅱ属于化合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 CO2
二、填空题
16.天然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也是______的主要成分。
(2)甲烷易燃烧,产生______火焰,放出热量,在其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再将烧杯迅速的倒转过来,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现象是______,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______分子和______分子组成),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使______更严重。
17.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太原,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新常态,太原在行动。请结合 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021年7月9日,太原市双塔公园 1 期正式开园并投入使用,成为继晋阳湖公园和森林公园后的太原市第三大公园,公园里空气清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太原空气污染指数在逐渐变小,说明空气质量状况越来越_____(填“好”或“差”)。
(2)太原是全国首例,也是全球首个全部为纯电动出租车的城市,有效的减少空气中的________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写一种)。
(3)你认为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太原空气质量的是____(填序号)。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多使用“共享单车”
c、实施绿化工程,减少扬尘污染 d、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18.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而形成的。
(2)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
①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是将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但该方法不节能,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节能方法,以促进水的分解;
②水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6O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
19.如何合理、高效、节约地使用煤、石油、天然气这三大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化石燃料,加紧开发、研制其它清洁能源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当务之急。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是长沙市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在甲、乙两图中,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_;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如果报警器显示有天然气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填编号)______。
A.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防止气体进一步泄漏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立即打开电动抽风机抽风,把泄漏的天然气尽快排出室外
三、推断题
20.A~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D是红色金属,C、E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若A为沼气的主要成分,C是高梁发酵得到的物质,E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1.下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是有可燃性的气体,C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液体。请分析回答: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根据图示可推出A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
四、实验题
22.某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注射器加入液体后,加热C处红磷。
(1)写出A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通过B、C处实验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这三种物质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
23.某班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请结合图1帮助他们解决以下问题:
(1)写出图1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用B、D装置可制取某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常选用装置B或装置C,C与B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5)甲同学查阅资料知: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①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时观察到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②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6)乙同学用如图2所示装置完成一系列的实验(假设溶液足量,每步吸收都完全)。
①检验CO中混有的CO2的装置是____________。(用字母填空,下同)
②除去CO中较多CO2得到纯净干燥的CO,选装置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其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若充分燃烧8g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最少需要氧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
25.火山爆发时,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混杂在火山灰中,随空气流动,大面积蔓延。
(1)二氧化硫()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据专家估算,全球火山每年释放出数百亿千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污染。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试计算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______________。
(3)除火山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会加剧酸雨的形成。写出一种有利于减少酸雨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D 6.B 7.C 8.B 9.B 10.C 11.D 12.B 13.B 14.B 15.C
16.(1) 甲烷 沼气
(2) 蓝色 有水珠生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氢 氧O
(3) 甲烷(CH4) 水(H2O) 温室效应
17.(1) 0.03 好
(2)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
(3)abc
18.(1)氢元素和氧元素
(2) 电 C6H12O6
19.(1) 甲 CH4 + 2O2CO2 + 2H2O
(2)AB
20.CO C+2CuO2Cu+CO2 CH4 C2H5OH+2O22CO2+3H2O
21.CO2 H2O H2 碳 氢
22.(1)
(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氢气H2
23.(1) 酒精灯 集气瓶
(2)A
(3)
(4)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E(或F)##E##F
(5) BC 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石灰水反应
(6) A BC
24.44.76L
25. 植树造林(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