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8 19: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秋期末单元章节过关培优训练试题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2.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出土了骨针和穿孔饰物,这表明山顶洞人(  )
A.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 B.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C.建筑干栏式房屋 D.开启原始农耕
3.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可信度最高的是(  )
A.神话传说 B.考古发现 C.影视作品 D.学者推断
4.如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
A.打制 B.磨制 C.烧制 D.炼制
5.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6.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  )
A.定居生活 B.学会用火 C.饲养家畜 D.种植粮食
7.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掘出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炭屑和烧骨,说明了元谋人(  )
①是我国最早的人类
②属于现代人
③能够制作工具
④知道使用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某作品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历史学家借助“元谋人牙齿化石”可以了解到(  )
A.元谋人生活的时间 B.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
C.聚落时期生产状况 D.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9.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
A.元谋人直立行走用火
B.北京人掌握磨光钻孔技术
C.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D.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10.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
A.石铲 B.骨耜
C.骨针、骨锥、纺轮 D.渔叉、渔钩、渔网
11.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12.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远古传说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13.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
A.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4.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  )
A.标志着中国远古人类已经步入定居生活
B.为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C.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到封建社会
D.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15.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
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
C.人类很早就学会了收藏食物
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16.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下列人物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蚩尤 B.黄帝、蚩尤 C.炎帝、黄帝 D.禹、启
17.中国古代流传着大量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这些神话或传说共同彰显了古代先民(  )
A.坚强不屈,愈挫愈勇的抗争精神
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
C.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D.公而忘私,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
18.《史记 夏本纪》中记载,禹治水期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其治水成功(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
B.推动了“家天下”的出现
C.奠定了我国华夏族的基础
D.有利于青铜农具的推广
19.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推行了禅让制
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主持治水有功
20.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发祥地是长江流域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融合中形成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氏族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某地区举办轩辕黄帝祭祀活动,来自社会各界共1 000余人来到当地的黄帝祭祀广场,共同祭祀轩辕黄帝……诵读祭文、行祭祀礼,百余人着汉服颂歌乐祭,还有轩辕车会、舞狮等民俗表演活动,民众纷纷敬献花篮和鲜花……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较大的战役。战争结果如何?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3)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什么?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一说人们举办祭祀黄帝的活动的现实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13年,终于把洪渊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洪水由高处流入低处: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搬回了陆地,修房盖屋,垦荒种地,养牛牧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杨思华、陈鲁编著《画说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中华文明五千年就是从文中“轩辕”开始的,请问“轩辕”指的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流域?“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场战争,又是和什么人合作的?
(2)请列举传说中“轩辕”的发明两项。
(3)清明节时,有海外侨胞和我们一起来到黄帝陵、炎帝陵祭奠他们,为什么?
(4)材料二中,用13年从事治水的人是谁?他在治水过程中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这则故事体现了大禹什么精神?
三.解答题
23.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个友好国家的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中国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我们的客人一一介绍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吧!
(1)第一站是北京,在周口店他们将考察哪些远古人类的遗址?
(2)第二站是陕西西安,在西安历史博物馆里,他们欣赏了许多从当地原始居民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这个原始居民遗址的名称吗?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3)第三站是陕西黄陵县,在这里,他们集体祭奠和敬拜中华文明的始祖。你知道中华文明的始祖是谁吗?
24.体验新情景,回答问题。
(1)请你猜猜“我”是谁
①我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是   。
②我是黄河流域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我是   。
(2)请你教“我”种庄稼
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   的技术。
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   的技术。
(3)请你帮“我”找家
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住的房子是   。
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住的房子是   。
②造成图A和图B房层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工具 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 D.自然环境。
25.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根据下面考古资料写出推论:
(1)史实:北京人遗址上的堆积物厚达40米以上,较大的灰烬层有四个,第四层的灰烬最厚处超过 6米。
推论:   。
(2)史实: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个陶罐里,保留有白菜或芥菜的种子。
推论:   。
(3)史实:黄河上游地区出土了绳纹、蚕纹陶器,半坡出土了带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河南出土了骨笛。
推论:   。
(4)史实:在河南濮阳距今约6000多年的墓葬中,出土了贝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早期的龙的形象。
推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A; 5.B; 6.B; 7.D; 8.A; 9.C; 10.C; 11.A; 12.B; 13.B; 14.B; 15.D; 16.C; 17.A; 18.A; 19.A; 20.D;
二.材料题
21.(1 )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阪泉之战中,炎帝失败,归顺黄帝;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2 )华夏民族是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
(3)”人文初祖”。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同时可以增加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22.( 1)黄帝;黄河流域;涿鹿之战;炎帝。
( 2 )发明舟车、发明指南车。
( 3 )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等。
(4)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艰苦奋斗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解答题
23.(1)北京人,山顶洞人。
(2)半坡遗址。粟。
(3)黄帝。;
24.( 1 )①元谋人。②大禹。
(2)①水稻。②粟。
(3)①干栏式;②半地穴式;③D,
25.( 1 )北京人使用火,已经能很好地管理火,学会保存火种的方法。
( 2 )我国是世界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 3 )这一时期人们已经懂得纺织、养蚕,出现了文字的萌芽,出现了原始音乐。
( 4 )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