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8 15: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语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学会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念奴娇 赤壁怀古
题材?
咏史怀古诗
特点?
观眼前之景(临古地)
写历史之人(怀古人)
抒一己之怀(抒己志)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词)是指以古代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的一类诗歌。
①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②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③意象:历史人物、城池、宫殿、寺庙、陵墓等;江山、流水、野草、燕子、明月等。
④手法:用典、双关、对比、反衬、借古讽今、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
⑤思想感情:国家一国运衰微,统治者一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一壮志难酬。
⑥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文艺全能状元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
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
“朱竹”别具一格




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
坎坷的一生(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元丰二年(1079)遭遇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三次贬谪
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
※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在常州病逝。
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乌台诗案
看背景
北宋
元丰五年
“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课文朗诵
念奴娇
苏轼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以“读”贯之,以“情”串之
反复诵读,理解词意
小组探究品诗味(合作探究)
同桌之间对读诗歌,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1.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2.下阙作者描写周瑜怎样的形象的?作者为什么写他?
3. 如何理解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情感如何?他真的消极吗?把酒祭月的行为背后,流露出苏轼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含英咀华析词语
1.临古地
分析鉴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淘:
显示出气势
背景:
波澜壮阔
人物:
众多、风流
奠定了雄浑大气、壮阔磅礴 的感情基调
这一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为下片缅怀周瑜埋下伏笔。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该句哪几个字富有表现力?


穿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感情
意境

穿




险怪
高峭
汹涌
猛烈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夸张
拟人
比喻
雄奇壮丽 豪迈奔放
1.临古地







思考:描绘出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画面雄奇壮丽.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言志)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作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
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下片鉴赏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1)说明周瑜当时非常年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
(2)以美人衬托周瑜的潇洒风姿。
(3)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周瑜和君主的姻亲关系,是他得到重用的重要表现。
提问:
1、写“小乔初嫁了”有什么特别含义?
你想到了吗?
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命曹植撰《赋》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字公瑾,年轻有为,24岁拜为将、娶小乔为妻,34岁指挥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赤壁战役。
美女 配 英雄
儒将风度:从容潇洒,指挥若定,具有非凡的将略和豪迈的气概。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突出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含英咀华析词语
忆古事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青得意
人才出众
风流潇洒
自信乐观
从容破敌
苏轼为什么写周瑜?
延伸拓展探深意
苏轼为什么写周瑜?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
惠州
儋州
常州
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59岁被贬惠州
62岁被贬儋州
66岁卒于常州
周瑜
苏轼
对比
比较角度
年龄:
生活:
外表:
职业:
际遇:
周瑜与作者比较
延伸拓展探深意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对比当中
苏轼
年龄:47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哀叹自我
仰慕
英雄
壮志
难酬
如何理解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情感如何?他真的消极吗?把酒祭月的行为背后,流露出苏轼什么度样的人生态?
作者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从感叹自己转为自我劝解。人生几何,何必太计较得失,不如放眼大江,举杯赏月!流露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豁达,“人生如梦”,随江东去,何必执着,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延伸拓展探深意
情感变化:
激昂慷慨——惆怅失意——趋于平静
不仅祭奠明月
而且祭奠古人
更是祭奠过去的自己——心灵得到升华
一樽酒
再读下片体会
观眼前之景:
思历史人事:
抒一己之怀:
江山如画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三国周郎
小乔初嫁,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人生如梦
多情

一尊还酹江月
课文小结
苏轼面对滚滚大江,看到赤壁形胜,怀想豪杰周瑜,感叹长江依旧,英雄已逝。
自己虽壮志犹在,而今却“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两句,是这种怀才不遇的悲愤,也是一种人生短暂的悲凉,更是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苏轼与英雄对比,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可见,他并不甘于消沉,故以酒祭月,豪情尽显。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