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专题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18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阅读教材“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五四运动的性质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
知识梳理
1、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1)背景
①_____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 ”等正义要求遭到拒绝。
②英、美等国操纵会议将德国在______的权益转让给___。
巴黎和会
二十一条
中国山东
日本
(2)经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19年5月4日起 1919年6月5日起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北京
上海
青年学生
工人阶级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
集会、游行罢课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①北京政府释放_____。
②参加 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被捕学生
巴黎和会
史料一,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义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史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天地”的打开带来的主要影响。
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彻底反帝反封建
影响:促进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创造条件。
2、五四运动的性质
(1)是一场以先进_______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 ______的伟大________。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 、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______。
(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 。
青年知识分子
反帝反封建
爱国革命运动
民族尊严
社会革命运动
启蒙运动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______在中国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_____的结合。
(2)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 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3)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 革命的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
工人运动
思想上
新民主主义
史料二 1939年3月”,当中国共产党所支持的中国青年联合会在延安成立的时候,决定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全国各地许多机构都纷纷接纳了这项建议,国民政府也曾予以接受。1940年《中央日报》刊发社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当时学生的一个爱国运动;是全国青年一致团结的救国运动”。1944年4月,重庆国民政府却把同为青年发动,但与国民党历史更紧密的黄花岗烈士殉难日,即3月29日定为“青年节”。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又重新把5月4日正式定为“中国青年节”。自此以后,双方都坚守自己的方式来庆祝“五四”。 --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青年节”的演变历程中,提取一项有效信息,并加以说明。
信息2:国民党1944年修改青年节日期。说明:国民党出于阶级立场和维护统治地位考虑,为争取青年对其统治的支持,故调整青年节日期。
信息1:国共两党1939年都认可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
说明:两党都强调了青年在民族救亡中的地位,因此成为动员青年传承五四精神、激发青年抗战热情的重要途径,对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起着指引和导向的作用。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
(1)时间:从_______后开始。
(2)中心:北京和 。
(3)方式:
①发表文章:
李大钊发表的《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组织社团:
A、1920 年3月,李大钊发起_____研究会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B、1920年5月, 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俄国十月革命
上海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学说
陈独秀
史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和 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 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和军阀割 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发展中国的计划完全不感兴趣。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域进行激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形响下,开格转向马声思主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开始大量涌现,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的北京大学则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图书馆主任李大创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并称赞布尔什维克革命能媲美法国大革命,是“伟大的、世界性的及基本的力量”
--摘编自(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
①辛亥革命未能取得成功; ②西方列强不断侵略; 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④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⑤五四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⑦近代教育发展与知识分子的进步追求。
史料二 它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五四运动”前后,各种各样的“主义”峰拥而入中国。......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大多)就风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史料二中的“它”指什么历史事件 联系所学知识,从社会影响角度分析“它”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
事件:
关系:
①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②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③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
阅读教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2、中共一大召开的概况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4、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
5、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
6、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及意义
7、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历程
知识梳理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1)国内
①思想上:________的广泛传播;
②阶级上:_______的持续发展;
③组织上:中国各地共产党 的建立。
(2)国际:_____的帮助。
马克思主义
中国工人运动
早期组织
共产国际
2、中共一大召开的概况
(1)时间: 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后移至浙江嘉兴 游船上。
(3)内容
①通过纲领,确定了 这个名称。
②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 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____
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 任书记。
1921
南湖
中国共产党
无产阶级
共产主义
陈独秀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____的大事变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_____。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____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_____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____有了光明的前景。
(4)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_____。
开天辟地
领导力量
中国革命
中国人民
中国命运
焕然一新
4、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
(1)党的最低纲领
①消除内乱,_____,建设国内和平;
②推翻国际_____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③_____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最高纲领:
组织_____,用_____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______
打倒军阀
帝国主义
统一中国
无产阶级
阶级斗争
共产主义社会
史料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②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史料二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近代史》
(2)结合史料二,简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和进程的
①一开始就明确了党的最高目标 ,但对国情认识仍不科学;
②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初步树立了革命分两步走的历程设定
5、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
(1)必要性:在大力开展_____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
战线。
(2)可能性
①中国共产党的努力: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召开,通过了关于_____问题的决议
②孙中山的态度:提出了_ 的主张,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
工人运动
革命统一
广州
国共合作
新三民主义
6、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及意义
(1)标志:1924年1月,中国_____________召开,通过___________三大政策,____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意义
①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_______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②以“ _”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次
革命统一战线
打倒列强,除军阀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7、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历程
(1)开展
①1925年,国民政府在 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____的势力, ________得到巩固和统一。
②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 ,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___ 流域,基本推翻了 的反动统治。
(2)失败:
①1927年4月12日, 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②7月15日, 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
广州
陈炯明
广东革命根据地
北伐
北洋军阀
长江
蒋介石
汪精卫
史料一 (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甚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1)据史料指出中共推动国民革命的原因,并分析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的影响。
原因:
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国民革命需要势力集中的党的领导--国民党;
③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中国共产党力量较弱。
影响:
①对国民党:推动国民党革新,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②对共产党:利于中国共产党宣传主张,扩大影响,壮大队伍。
史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做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2)依据史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①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
②国共两党合作;
③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
④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课标解读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爱国主义是核心)
(2)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①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
②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课标解读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①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②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2)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①新的领导核心:革命性最强的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②新的指导思想:中共制定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新的群众基础: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支持
④新的国际环境: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得到广泛的国际援助
⑤新的革命成就: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课标解读
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深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影响
①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②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③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
④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
⑤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1.(2020·山东等级考)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如图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课标解读
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家,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贵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C
2.(2020·江苏高考)如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
该封面内容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B
3.(2020·浙江7月选考)《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表示了工人阶级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B
4.(2019·全国卷Ⅱ)1919年 11 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
5.(2018·全国卷I)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