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 型 新 授 课
教材 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 分析 在上《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已学过氧气的性质,碳及其化合物。对元素及其化合的知识的学习方法已初步掌握。并经过八年级年化学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素养,具有化学探究学习的能力。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因此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学习模式。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并学会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获取信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重点 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实验所需用品等略
难点 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反应的科学探究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学习 方法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归纳总结
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 情境 引入 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展示实物】两件相同大小的锌片和铁片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 你猜它是谁 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观看实物 回顾旧知识,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通过对旧知的回顾,引出新知。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服务于生活
探究 新知 二、金属与盐酸的反应 【提出问题】 还有哪些物质能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 【课件展示】 实验用品,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实验,查找存在的问题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并展示汇报,书写出化学方程式 使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
课堂 活动 探究 三、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 【魔术小课堂】 “点铁成银” 【课件展示】 实验用品,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实验 【课件展示】 金属活动性顺序 引导学生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寻找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规律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并展示汇报,书写出化学方程式 对比分析,寻找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 用新鲜、生动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推理,使学生体验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课堂 活动 探究 巩固 应用 小结 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提出问题】 化学方程式的相同点 带领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 出示习题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规律,总结出置换反应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谈收获与疑惑 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获取信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以致用 检测学习效果 学会反思总结
板 书 设 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 学 反 思 整个课堂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但在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是在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表后没有强调铝比铁活波但比铁更耐腐蚀; 二是探究实验时,金属与酸的反应,铁与酸反应的现象不够明显,应加大酸的浓度或者换用其它活动的金属; 三是金属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时,硫酸铜浓度过高,导致溶液颜色变化不是很明显。 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探究实验应多注重细节,使实验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