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字词句》过关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字词句》过关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8 17:1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字词句》过关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
班级: 姓名: 得分: .
一、根据语境和拼音写词语。
(1)地球,这位hé’ǎi( )可亲的母亲,为人类kānɡ kǎi( )地ɡònɡ xiàn( )出了自己的一切。
(2)原始森林是人类祖先的yáo lán(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zī yuán
( )。
(3)我们终于来到了海南的旅游胜地——tiān yá hǎi jiǎo( )。
(4)ɡuā pénɡ( )的角落里长有不少tái xiǎn( )。
(5)雨衣上还长着两只xiù tǒnɡ( ),不是那种dǒu penɡ( )式的。
(6)树下忽然传来孩子们的jiào rǎnɡ( )声和bènɡ bènɡ tiào tiào ( )的脚步声,吓得蜗牛连忙suō huí( )了脑袋。
二、填同音字组词。
1.【yá】 山( ) ( )虫 天( )
2.【yīnɡ】 黄( ) ( )桃 老( )
3.【yínɡ】 晶( ) ( )屏 轻( )
4.【dǔ】 目( ) ( )塞 打( )
三、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排闼(tà) 璀璨(cuǐ) 遨游(áo)
B.威胁(xié) 耙地(bā) 闺女(ɡuī)
C.和蔼(ǎi) 肆虐(nüè) 盘踞(jū)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制造了这块绿洲。
B.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C.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3.给下列加点词语找反义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紧密)
B.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破灭)
C.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温顺)
4. 读下面一段话,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 )句。
①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②这些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③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④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A.① B.② C.④ D.③
5. 下列关联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B.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就别无去处。
C.庄稼之所以长得好,是因为他把地浇得肥肥的。
D.因为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所以他不走。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晶莹的一个球体。
B.目前,“智慧武汉”城市免费WiFi的热点数已超过9000个左右。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四、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1.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2.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
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4.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风沙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补充句子)
3.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条清清的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油油的田地环绕,两座山推开门把青青山色送进屋来。(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校园门口的绿化区经常被踩踏,同学们觉得需要立一块牌子,提醒人们爱护花草。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牌子上的宣传语。
行人 花草 文明 爱护
踩踏 绕道 彰显 含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最大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9.地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看起来好像__________________。
10.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根据意思写出相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1.欣赏下面的一组漫画《现代人的“另类生存”》,并给四幅图画分别选择恰当的文字解说。(填序号)(2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A.把健康交给了药丸。 B.把联系交给了手机。
C.把腿脚交给了汽车。 D.把思考交给了电脑。
2.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这个文段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1自然段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6分)
(1)第1自然段采用( )的说明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A.举例子、列数字 B.列数字、作比较
(2)“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 )
A.矿产资源形成不易。
B.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的严重后果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
(3)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 )
A.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B.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
3.下列现象属于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吗?如果是,请在后面打“√”。(3分)
(1)工厂把废水排进长江,使得长江的水质变坏。( )
(2)大量开采煤矿,导致山体塌方。( )
(3)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 )
参考答案
一、(1)和蔼 慷慨 (2)摇篮 资源(3)天涯海角
(4)瓜棚 苔藓 (5)袖筒 斗篷 (6)叫嚷 蹦蹦跳跳 缩回
二、1.崖 蚜 涯 2.莺 樱 鹰 3.莹 荧 盈 4.睹 堵 赌
三、AABBD C
四、1.A 2.B 3.D 4.C
五、1.示例:我一到周末,就去图书馆看书。
2.示例:吹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
3.老人说,那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
4.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示例:①行人绕道,花草含笑。 ②爱护花草,彰显文明。
7.再说,又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8.删去“最大”。
9.示例:湖水又清又静 一面美丽的镜子
10.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六、1.B D C A
2.示例:画面③:我觉得我们应该少开车,多走路。一方面我们可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可以节能减排,减少空气污染。
七、1.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2.(1)A (2)B (3)A 3.(1)√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