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月光曲
基础巩固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máng gū niang( )chún shú( )地按起了qín jiàn( ),美妙的音乐传向四方。lái yīn( )河畔的人们,táo zuì( )在这动人的乐声中了。
二、选择。
1.下面的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著书立说 著名
B.千丝万缕 条分缕析
C.摆谱 食谱
D.景色幽美 山林幽谷
2.与“霎时间”意思不相近的是( )。
A.刹那 B.顷刻 C.瞬间 D.迅速
3.下面不是直接用来形容海的词语的是( )。
A.微波鄰粼 B.水天相接
C.波涛汹涌 D.波澜壮阔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
纯熟——( ) 微弱——( )
恬静——( ) 断断续续——( )
2.反义词
陌生——( ) 陶醉——( )
幽静——( ) 波涛汹涌——( )
四、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词语。
1.一(架)钢琴
一( )曲子 一( )茅屋
一( )蜡烛 一( )轻纱
2.(浩瀚)的大海
( )的散步 ( )的月光
( )的浪花 ( )的琴声
( )地烛光 ( )地弹奏
能力提升
五、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
2.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缩句)
。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显得格外清幽。(改为比喻句)
。
六、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读了《月光曲》,我们仿佛进入了那如梦如幻的美妙境界。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 ,感受到了鞋匠兄妹俩 的善良品性。
2.下面是三位同学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A.我能感受到盲姑娘为生活所迫,不想让哥哥再为自己的爱好辛苦,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的热爱的无奈。
B.我能感受到盲姑娘其实只是随口一说,她并不是真的想听贝多芬的演奏。
C.我能感受到盲姑娘把一直以来的愿望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
七、课内阅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①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②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③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④忽然,海面上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这段话主要写的是兄妹俩听贝多芬弹钢琴曲时( )
A.联想到的景象 B.听到的景象 C.看到的景象
2.“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句话中加点的部分是否可以去掉 为什么
.
.
3.根据选文中的标注,用小标题概括出兄妹俩所想象的几幅画面和朗读语气。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八、课外阅读。
贝多芬(节选)
“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休想使我屈服。哦,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那该多美呀!对于平静的生活,不,我觉得我已经不再适合过平静的生活了。”这段文字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丧失听力的绝望中写的。贝多芬个子不高,但有强壮的外表,前额鼓得圆圆的,头发浓密,方正的鼻子很短,额骨凸出,有一张狮子般的大嘴(他的同时代人就是这么描述他的)。他长得不算英俊,但他的脸焕发出一种个性的力量。他有着强烈的个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不在看似无法克服的境遇面前屈服。他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一生始终为着崇高的革命理想而奋斗着。他号召人们积极表现人性,弘扬忘我无私的精神以及对人的同情心。他从不在任何人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有一次,当贝多芬在一个疗养地遇见皇帝时,也没有向后者鞠躬。
在贝多芬的作品中,音乐的每一个音符上都反映了他的斗争精神。海顿作曲时通常是没有任何障碍的,而莫扎特则在他的创作中常常受直观主导。贝多芬与这两位前大师不同。这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三位大师对自己的作品会长时间地斟酌,准备好的主题材料常常被他推倒重来。据说,在谱曲开始之前,他的脑子里就记下了准备创作时用的构思和主题。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又开始对作品的结构做改动,反复推敲、修改润色,直至达到他认为最为理想的形式为止。这样的创作过程非常艰辛,所以,他一生的创作数量在所有大师中可能是最少的。
1.用“ ”画出文中描写贝多芬外貌的语句。
2.文章的开头引用了贝多芬的名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
3.文中写“贝多芬在一个疗养地遇见皇帝时,也没有向后者鞠躬”,表现了( )
A.贝多芬始终为着崇高的革命理想而奋斗着。
B.贝多芬弘扬忘我无私的精神以及对人的同情心。
C.贝多芬从不在任何人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
4.贝多芬“一生的创作数量在所有大师中可能是最少的”,请写出你的理解。
。
拓展延伸
九、贝多芬简介。
路德维希 凡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参考答案
一、盲姑娘 纯熟 琴键 莱茵 陶醉
二、1.D 2.D 3.B
三、1.娴熟 柔弱 安静 时断时续
2.熟悉 苏醒 喧哗 风平浪静
四、1.首 间 支 缕
2.悠闲 清幽 雪亮 悦耳 微弱 深情
五、1.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2.贝多芬弹曲子。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六、1.同情和热爱 相互关心、体贴 2.B
七、1.A
2.不能去掉。因为景象不是真实的,是妹妹的想象,再说妹妹是盲人,不可能看得见。
3.①月亮升起(平静) ②微波粼粼(舒缓)
③月亮升高(稍快) ④风起浪涌(激昂)
八、1.贝多芬个子不高,但有强壮的外表,前额鼓得圆圆的,头发浓密,方正的鼻子很短,颧骨凸出,有一张狮子般的大嘴。
2.这样写能够很快地把读者引入贝多芬的世界,让读者了解他的痛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3.C
4.因为贝多芬的创作过程非常艰辛,经常对作品的结构做改动,反复推敲、修改润色,直至达到他认为最为理想的形式为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