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读唐诗》
执教者 李久亮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基本用了相同的节奏,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音乐显得更为活泼。第四乐句在“泉“上延长至两拍,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第二乐段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开始的节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六度的大跳和重音的运用把情绪推向了高潮。连续的附点音符的运用使音乐有了一种推动感,强调了激动的情绪。高潮过后,又转向平稳,重复了第一、第三和第四乐段的旋律,好像高潮过后的思索,在细心聆听祖先的诉说。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六年级音乐课。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大,个性强,对课本音乐兴趣不高。所以,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 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 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 充分利用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 给学生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歌曲的情绪,旋律变化,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轻快、柔和、富有弹性的声音跟唱歌曲《读唐诗》,并且能够创编表演动作,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唐诗以及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合作,感受传统文化唐诗的魅力。
难点 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通过朗诵耳熟能详的唐诗配合精美的春天景色引入本节课,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演绎活动,提高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2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展示学校的春天:百花盛开,密封在花丛中飞舞,欢乐的小鸟愉快的歌唱,到处春意盎然。提起学生兴趣。在美妙的背景音乐中,教师有表情的朗诵《春晓》,引出课题《读唐诗》。 有学生一起跟随朗诵。 搞活课堂气氛,引入本课。
教学过程 初听《读唐诗》这首歌,感受歌曲的情绪。 聆听,体会赞美、骄傲、自豪的情绪。 学会聆听
再听《读唐诗》这首歌 分组合作 找出唐诗素材。
三听《读唐诗》这首歌, 轻声跟唱。 感受节奏
教唱节奏,朗读歌词 听伴奏,学生读歌词。 锻炼节奏感,读歌词的美感
教师自弹自唱 轻声跟唱。 感受歌曲旋律美
带领学生自选乐器合作伴奏 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 初步感受乐器的魅力,感受伴奏的乐趣
引出用绘画的方式展现歌曲的小组 学生用绘画展现歌曲,其他学其他小组跟唱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鼓励学生展示 学生用舞蹈的方式展现歌曲,其他小组跟唱并伴奏 锻炼学生综合音乐素质
简介作者,引出《登鹳雀楼》 学会聆听 感受唐诗与歌曲的结合,体会唐诗的音韵美。
10.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表现唐诗 小组合作自选乐器展示唐诗 感受乐器声音的美妙,在学会合作演奏的同时,感受唐诗的音韵美
课堂小结 2分钟 今天我们欣赏了《读唐诗》这首歌,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这首歌,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了其他的唐诗。我们体会到了唐诗的美妙,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应该读唐诗、爱唐诗、颂唐诗,让文化自信的种子扎根于我们心田,茁壮成长!
布置作业 1分钟 1.学生通过绘画、舞蹈、乐器演奏等形式展示不一样的唐诗 2.为学过的唐诗谱曲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下来,我都是按照活动目标进行下来的,基本上都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跟唱部分,孩子们不能积极的演唱,都显得很“羞涩”,如何调动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积极参与演唱还需要我再找其他方法予以调动。 音乐活动是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比较难以克服的一个教学领域,通过尝试合作演奏的方式哦,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学习,而且学习的氛围也变的轻松了很多,六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个人的“独演”“独奏”,对他们来说都会觉得“不好意思”,通过合作演奏,大家都会参与其中,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 这节音乐课的功夫全在课下。孩子们自己搜集资料,创编舞蹈,完成诗歌配画,这样才有了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如果能把乐器的演奏技能在课下教授一部分,孩子们在课间的时候玩一玩、乐一乐,上课的时候再适用于乐器合作演奏会不会更加顺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