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万马奔腾 马头琴独奏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万马奔腾 马头琴独奏曲》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1-19 11: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欣赏乐曲《万马奔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2、了解乐曲的相关知识和文化,激发学习兴趣,热爱我国民族音乐。
3、聆听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乐曲。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
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阶段目标: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1、画面播放蒙古风光,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自我感受)
2、.提问:同学们知道刚才听到、看到的音乐画面是哪里吗?(指生回答课前了解的蒙古)
3、欣赏一段蒙古民间风俗场景。
播放一段蒙古民间风俗场景。
看了刚才画面,同学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音乐悠长,舞蹈的动作热情奔放,赛马摔跤的场面扣人心弦)
二、走进蒙古音乐,感受异域文化
师:说的不错,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为祖国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也是功不可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了解他们的音乐以及特有的民族乐器。
三、展示课题,导入新课:欣赏乐曲《万马奔腾》
(阶段目标: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万马奔腾》
学生活动 :感受乐曲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遍乐曲,感受一下乐曲表现的场景。
生:万马奔腾,驰骋跳跃。
师:展现了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前面部分节奏舒缓,描绘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马儿在悠闲的吃草,后面情绪热烈,节奏紧凑激昂,仿佛许多匹骏马奔驰而过,像闪电一般。
师:这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如何?
生:节奏:紧凑 速度:快 力度:强
师: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节奏,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场景。
四、介绍作者:齐·宝力高及其简历
展示乐曲的创作背景
(阶段目标:再次欣赏乐曲,介绍马头琴)
师:播放乐曲《万马奔腾》,演奏者用的什么乐器?
生:马头琴 。
师:课下我们搜集了有关马头琴的相关知识,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讲述马头琴的来历。
五、聆听音乐片段,创编舞蹈动作,讲解知识
1、师:播放音乐片段。
生 :小组创编舞蹈动作,分组展示, 表演《万马奔腾》。
2、师:讲解“反复记号”。
六、欣赏二胡独奏,感受音色区别
师:播放二胡独奏《赛马》,感受二胡音色。
生:总结马头琴和二胡的区别。
师:马头琴的音色柔和、深沉带有一些苍凉感,具有浓郁的草原韵味。
二胡的音色圆润柔和,优美动听。富有歌唱性和表现力。
相同点:都是两根弦。
七、乐曲拓展:当郎朗遇到安达组合迸发《万马奔腾》
(阶段目标:拓展欣赏,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播放郎朗与安达组合演奏的《万马奔腾》。
九、课堂小结:《万马奔腾》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风格,表现了“马背民族”的豪放性格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作业:请同学们下去之后继续收集马头琴曲。收集关于马头琴的故事和知识。与大家共享!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这节课欣赏的《万马奔腾》是由蒙古族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创作的。这首乐曲全世界人民都比较熟悉,因为在2004他 曾在维也纳大厅演奏了这首乐曲。在2008年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齐.宝力高和80名演奏家及40名舞蹈演员共同参与了《万马奔腾》的演出。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音乐欣赏的兴趣,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将会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所以,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以情感感人,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让他们不知不觉的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的音乐表演兴趣和欲望。在欣赏《万马奔腾》时,我把学生引入到创设的情境中,用图片的引导、讲故事的方式讲述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海洋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音乐,这样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我把马头琴和乐队的演奏效果,让学生自己谈感受,并且根据乐曲编创舞蹈动作,既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直接的受到了艺术的感染,把自身的感情抒发出来,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演能力,鉴赏能力,使心灵和音乐融为一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