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京剧中旦角的唱腔特点和表演特色,简单了解京剧四大行当中的旦角。
2. 欣赏《卖水》表花片段,通过“唱一唱”“念一念”“做一做”活动,感受京剧中旦角的唱腔的特点,了解京剧旦角的基本功,培养学生对京剧表演的兴趣。
3. 能自信地模仿旦角行当的唱,念,做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体会京剧中旦角的唱腔的特点,学会有韵味的演唱简单的唱段。
教学难点:
能自信地模仿旦角行当的唱,念,做进行表演。
教材处理: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京剧中旦角的四个主要行当“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的唱腔特点和表演特色,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我选择将“花旦”作为本节课的感受重点。通过看(名家表演视频),想(了解花旦),说(学说念白),唱(学唱腔),演(模仿动作,身段)等活动,感受京剧表演的魅力。整堂课以学生感受为主,注重学生的体验,对学生的表演,我采取鼓励与欣赏,让他们有成功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法 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随音乐节奏,以旦角台步的方式走进教室,亮相跟学生问好,并请学生说一说,老师刚才是怎样走路的,引出“旦行”。
二、戏曲知识:旦行
1.旦角的分类
师: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以细分为许多行当。我们今天来认识其中的四个主要行当: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2.欣赏图片。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四类旦角所塑造的人物特点。
4.师总结归纳:
青衣: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工为主,其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花旦: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妇女,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
武旦: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
老旦:在剧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
5.欣赏四个表演片段,说一说分别属于旦角中的那个行当?
三、欣赏《卖水》表花片段
1.欣赏《买水》中的“表花”片段。
学生思考:你能从这段表演中看出剧中两人的身份吗?(理由)
她们属于旦角中的哪个行当?
这段表演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唱腔,念白,动作)
2.介绍“表花”片段:
师:这是我国著名京剧大师刘长瑜表演的,名段《卖水》中的片段“表花”,丫鬟梅英和小姐桂英在后园赏花,看到小姐闷闷不乐,梅英就“表花”给小姐解闷。“表花”就是报花名,丫鬟梅英所属的行当是花旦。
3.再次欣赏《卖水》“表花”片段。
学生思考:这段唱腔说到了哪几种花?
采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
哪段是唱,哪段是说?
“说”和我们平常说话有什么区别?
师小结:京剧舞台上的人说话叫“念白”,分京白,韵白,方言白三种。丫鬟梅英说的是京白,音调高,声音尖,清脆明亮。你们想试试吗?
4.感受“念白”
(1)欣赏念白部分,引导学生按节奏读词。
(2)怎样才能读得更像呢?
5.感受唱腔。
师:大家这样快就掌握了“念白”,想不想再模仿一下唱腔呢?
(1)欣赏儿童版“表花”片段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段不同的《卖水》表花片段,是由比你们还要小的小朋友饰演的丫鬟桂英,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边听边在心里默唱。
(2)反复聆听两遍,模仿演唱。
(3)怎样才能唱出京剧的韵味呢?
(4)唱念结合。
6.感受表演
师:同学们唱念的表现真不错,怎样让我们的表现更加生动呢?
(1)再次欣赏儿童版《卖水》表花片段,引导学生观察梅英的动作。
(2)学习照镜子,梳头,擦粉,点胭脂等动作。
(3)边唱边表演。
7.师生表演《卖水》表花片段。
四、课堂小结
大家的表演很精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旦角的魅力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唱,念,做,打”无一不体现出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师希望大家课后继续关注京剧的有关知识,将我们的国粹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