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8 21:51:22

文档简介

01-20学年开封市五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慢读,已有不少学者、批评家一再提出。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就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大量蜂拥而来的碎片化资讯,如何保持稳定
清酲接受,就是个难题。而从事教学、研究的人,在一些量化评价标准之下,要是如尼采提
倡的那样“缓慢地取得”,恐怕得做好舍弃许多实际利益的准备一一你很可能被快速奔跑的
其他人所抛弃
障碍也来自认识上的误区。譬如说,有些人可能认为从事理论工作,把握宏大的文学
历史问题才是重要事务,仔细阅读、分析,属于次等级的雕虫小技。理论和文本细读的对立
其实是一种伪对立。正如英国文艺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指出的,那些杰出的理论家无一不
是“仔细的读者”。确实,读他们的理论著作,会深刻体会到他们对某一文化脉络的经典作
品的熟悉,和他们在解读这些作品上的细致和深入。这一点,古今中外优秀理论家概莫能外
慢读这个说法容易被理解为专指阅读速度,其实可以说速度只是个前提,更重要的是阅
读者的心态与方法。不要过分执着于你事先设定的目标:开放你的情怀、心智以对待将要面
对的世界;通过磋商、辩驳、思考和接纳获益,并将这一收获加入你阅读的记忆库中
慢读意味着缓慢,意味着耐心,但更要求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方法。在文学阅读方面,这
种能力和方法首要的是对语言、形式的敏感。重视文学的历史政治社会维度的人可能会有异
议,他们着急地想从文本中拎出观点、含义,不耐烦绕圈子式地从形式入手。慢读者则会首
先从作品的美学、形式着手。这并不是内容和形式的二元论,历史、政治、社会内容与审美
形式是意义的整体,但在阅读的次序上,审美、形式是关注的起点
相较于普通读者,慢读更是对专业读者的要求。一个人长期阅读会自然形成记忆库。由
于文学与特定政治、社会、经济、哲学等相连,记忆库里这方面相关的外缘性知识储备不可
或缺。但文学也有自身的经验、模式、成规的历史,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在主题、情节、语
言上的关系,作品细节背后的原型、模式、成规,以及如何从事物表象看出象征意涵,凡此
种种,需要调动记忆的辨认能力和联想能力。因此,有效的阅读者不仅要有历史文化视野,
也要对文学各文类的特质、它们的演变脉络、它们带有原点或准则性的经典文本形态,具有
超越普通读者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达到这一目标没有速成的路好走。从这个意义上说,慢读
作为一种方式,作为一种阅读能力—将是一辈子的事情
(摘编自洪子诚《谈谈慢读传统》)
高一期中联考卷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器&腿2021-2022 学年开封五县上学期高一联考试题
语文试卷参考详解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答案】D
【解析】D 项,“但并不指阅读速度”错误,原文说的是“速度只是个前提,更重要的是阅
读者的心态与方法。”。
2.【答案】A
【解析】A 项,“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表述不准确。结合开头内容“慢读,已有不少学
者、批评家一再提出。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
大量蜂拥而来的碎片化资讯,如何保持稳定心态,清醒接受,就是个难题”分析,文章开篇
提出了论题,但没有提出中心论点。
3.【答案】D
【解析】A 项,“对每一部作品细致深入地解读”错误,原文提到的是“对某一文化脉络的
经典作品的熟悉,和他们在解读这些作品上的细致和深入”,并不是所有作品。B项,“解读
作品需调动辨认和联想能力,因此,能超越普通读者深入理解文学特质即为有效的阅读者”
强加因果,且结论不正确。原文为“有效的阅读者不仅要有历史文化视野,也要对文学各文
类的特质、它们的演变脉络、它们带有原点或准则性的经典文本形态,具有超越普通读者的
深入理解和把握”。C项,“普通读者不可能成为专业读者,不需要记忆库”文中无依据,“自
然也不需要慢读”不正确。文中说的是“相较于普通读者,慢读更是对专业读者的要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4.C“主要借汪生俊判社会上一些干部贪婪受贿、滥用职权的不正之风。”错误。小说主要
是为了赞美坚守心灵绿地的人的高洁品格,呼吁人们要拒绝诱惑,坚守初心。
5.①农民求他办事时,想尽快打发他走时的“不耐烦”;②农民送礼时他的内心的“拒绝”;
③收下“礼物”后的“惶惶不安”;④面对秀绒不愿送还钱财时的“生气”;⑤看到农民撕
扯和翻阅卷宗通报后的“极大的不安和急切”;⑥送还钱财后内心的“畅快”。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此题要求分析侯志峰的心
理变化过程。基本思路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浏览与侯志峰有关的文字,重点分析和把
握他的心理状况;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他的心理发展过程进行适当地“切分”,并准确概括;
最后形成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链条”。六条每条一分,言之成理即可。
6.①人物上:暗示人物的心情,环境优美怡人衬托出侯志峰送还钱财之后内心轻松愉悦。②
情节上:照应标题, “远处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也象征侯志峰内心的高尚纯洁。③效果上:
引发读者的猜想,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社会环境描写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
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
要作用: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
下文作铺垫;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
物性格;象征暗示作用;揭示或者深化作品主题;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等。三条一条
两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诗文阅读(34 分)
7.C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错,应该是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
8.答案:并不矛盾,(1 分)这种表达恰恰表明了诗人对生命的辩证看法(1 分):苍白的生
命、单调的生命不是完整的生命,只有将正义与勇敢、热烈与忠诚、博大与希望集于一身的
生命,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生命。(3分)告诉人们要正视生死,珍爱生命。(1 分)
9.C 项【解析】“君主昏庸”错,原句意思是指大唐政权不会发生改变,稳固如初。
10.D 项【解析】“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有误《登高》这一句表达的是老病孤独,
颠沛漂泊的悲哀。
11.①羁旅漂泊之苦,客居思乡之愁。《登楼》中“伤客心”表明是寓居在外之作;《南征》
“偷生”两句表达了远离家乡,常年颠沛流离的愁苦。
②时局动荡之忧,爱国忧民之思。《登楼》中“万方多难”表明诗人对政局动荡的忧虑,“北
极朝廷终不改”写出对国家的热爱以及战争必胜之心;《南征》中“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
心”一联道出诗人虽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
③空怀济世之心,无人赏识之悲。《登楼》尾联写当世没有像诸葛亮一样的贤相,诗人空有
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路;《南征》尾联表明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
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本题可根据标
题、注释和诗歌中表明情感的关键词联系诗人生平分析作答。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
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12(1)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3)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4)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5)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6)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
四、课内基础知识(12 分)
13.C 解析: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14.D 解析:A 项正常顺序应该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扬州路烽火”; B 项的正常顺序
应该诗“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C项的正常顺序应该是“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15.答案 C【解析】C 解析: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一种诗歌体裁,一般而言包括绝句和
律诗,对音韵、字数有严格的要求。“近体诗”概念是由体裁而非时间延伸出来的。
16.D 解析:D项 体现作者宽广的政治胸怀的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的诗句应该是“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答案】D【解析】(1)记录: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知情:知道事件的情节(多用
于有关犯罪事件)。结合前文的“时间”和“客观的”分析可知,应选用“记录”。(2)竞速:
比赛速度。竞赛:互相比赛,争取优胜。结合后文的“中国速度”分析可知,应选用“竞速”。
(3)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感天动地:使天地也为之感动,
形容感人至深。语境强调“中国精神”感人至深,应选用“感天动地”。(4)挺立:直立。矗
立:高耸地立着。语境强调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强而挺拔地立于天地之间,应选用“挺立”。故
选 D 项
18.【答案】B【解析】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采取了……防控”成分残缺,应在“防
控”后加上“措施”;二是中途易辙,应将“中国采取了……展现了……”改为“中国采取
的……展现的……”。综合分析,B项修改最恰当。
19.【答案】A【解析】根据前文“我们要继续用好……制胜密码”以及后文“我们有足够的
信心……疫情防控战”可知,括号中的句子的主语也应该是“我们”,据此可排除 B、C、D
三项。
20.【答案】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为底蕴、才做锋芒,青年才俊是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理想信念是伟大复兴的宣言书。
【解析】 根据材料所给的内容,可知放在句子开头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腹有诗书气
自华”,放在句末的是“生力军”“宣言书”。据此可以确定要表达的判断句的主体,然后将
相关的内容和主体划分为一组。从语意和结构上看,“学为底蕴”“才做锋芒”并列,“不忘
初心”“继续前进”并列;根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语意,可知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理想信念”这些内容有联系,和“宣言书”是同一分句的归属;根据“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语意,可知“学为底蕴”“才做锋芒”“青年才俊”和“生力军”是同一分句的归属。按照
给定的句式和语意联系,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21.【答案示例】 《念奴娇·赤壁怀古》用宏博之词绘壮丽之景,借豪迈之人发豪情壮志。
全词雄浑苍凉,境界宏阔,实为宋词豪放风格代表作品。
【解析】可从语言、意境、形象、情感等方面切入。
22.参见高考阅卷标准
(1)叙事要有一定的波澜,要有至少一处生动的细节描写。
(2)能够写出所选人物的精神风貌风貌和你个人的真实感受以及对于人物的情感态度。2021-2022 学年开封五县上学期高一联考试题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简易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1.D 2.A 3.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4.C“
5.①农民求他办事时,想尽快打发他走时的“不耐烦”;②农民送礼时他的内心的“拒绝”;
③收下“礼物”后的“惶惶不安”;④面对秀绒不愿送还钱财时的“生气”;⑤看到农民撕扯
和翻阅卷宗通报后的“极大的不安和急切”;⑥送还钱财后内心的“畅快”。
6.①人物上:暗示人物的心情,环境优美怡人衬托出侯志峰送还钱财之后内心轻松愉悦。②
情节上:照应标题, “远处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也象征侯志峰内心的高尚纯洁。③效果上:
引发读者的猜想,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诗文阅读(34 分)
7.C
8.答案:并不矛盾,(1 分)这种表达恰恰表明了诗人对生命的辩证看法(1 分):苍白的生
命、单调的生命不是完整的生命,只有将正义与勇敢、热烈与忠诚、博大与希望集于一身的
生命,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生命。(3分)告诉人们要正视生死,珍爱生命。(1 分)
9.C 10.D
11.①羁旅漂泊之苦,客居思乡之愁。《登楼》中“伤客心”表明是寓居在外之作;《南征》
“偷生”两句表达了远离家乡,常年颠沛流离的愁苦。
②时局动荡之忧,爱国忧民之思。《登楼》中“万方多难”表明诗人对政局动荡的忧虑,“北
极朝廷终不改”写出对国家的热爱以及战争必胜之心;《南征》中“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
心”一联道出诗人虽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
③空怀济世之心,无人赏识之悲。《登楼》尾联写当世没有像诸葛亮一样的贤相,诗人空有
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路;《南征》尾联表明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悲。
12(1)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3)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4)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5)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6)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
四、课内基础知识(12 分)
13.C 14.D 15.C 16.D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D 18. B 19. A
20.【答案】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为底蕴、才做锋芒,青年才俊是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理想信念是伟大复兴的宣言书。
21.【答案示例】 《念奴娇·赤壁怀古》用宏博之词绘壮丽之景,借豪迈之人发豪情壮志。
全词雄浑苍凉,境界宏阔,实为宋词豪放风格代表作品。
【解析】可从语言、意境、形象、情感等方面切入。
22.参见高考阅卷标准
(1)叙事要有一定的波澜,要有至少一处生动的细节描写。
(2)能够写出所选人物的精神风貌风貌和你个人的真实感受以及对于人物的情感态度。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