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课件(共30张PPT)+教学设计+导学案(含答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课件(共30张PPT)+教学设计+导学案(含答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8 20:20: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B.赏赐(cì) 御聘(pìn) 爵士(jué)
C.愚蠢(chǔn) 妥当(tuǒ) 更衣(gēng)
D.炫耀(xuàn) 勋章(xūn) 称职(chèng)
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3分)
(1)“这布是华丽的!精至的!无双的!”(____)改为(____)
(2)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神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____)改为(____)
(3)他们装作是在把布料从织布机上取下来,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栽了一阵子。(____)改为(____)
3.下面各组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宫殿的台阶) 不可救药(用药治疗)
B.御聘(驾车) 呈报(恭敬地送上)
C.华盖(美丽的) 赏赐(给)
D.华盖(伞盖) 称职(相称,能力能够担任)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C.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D.“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皇帝的新装》以皇帝爱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B.“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
C.文中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与虚伪。
D.故事的结尾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是因为小孩子比大人聪明些,能够看出事情的真相。
6.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叙写故事,表现主题。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说:“……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B.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C.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7.皇帝被骗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的原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3分)
A.自己生活奢侈,只想穿新衣。
B.因为两个大臣说谎骗皇帝。
C.自己既愚蠢,又爱虚荣。
D.宫廷里的大小官员、骑士都在阿谀奉承,无耻献媚、讨好。
8.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写下面这副对联。(3分)
上联:骗子空机织布
下联:皇帝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6分)
学习完课文《皇帝的新装》后,语文老师组织了以“走进名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参加辩论】班里就骗子的形象展开辩论,正反双方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骗子能骗到皇帝,说明骗子是智慧的。他们耐心地研究了皇帝的心理,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智慧;他们骗了皇帝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而不是骗百姓,可见他们类似于那些劫富济贫的人,是在惩罚皇帝。
正方:________
(2)【网络跟帖】《皇帝的新装》里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会如何呢?某网络上,有很多初中学生就《皇帝的新装》中说真话的小孩子的命运展开了想象。请你在网上发帖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给自己起个富有个性的网名。
帖子一:网友“岁月单车”:小孩子天真无邪,皇帝愚蠢暴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给了他一个“说真话罪”。
帖子二:网友“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15分)
阅读“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它一次……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完成下面的题目。
10.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话的内容。(2分)
11.诚实的官员、皇帝、百姓都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什么?(3分)
12.试比较下面两句话的不同的表达效果。(4分)
①他并没穿什么衣服!(__________)
②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___________)
13.皇帝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但他还是“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表现了什么?(3分)
14.故事为什么安排小孩子说出真话呢?(3分)
三、课外精练(15分)
失去记忆的贪官
何葆国
反贪局根据群众的举报,依法搜查了交通局局长廖晨生的住宅。这些见多识广的反贪干警一下子惊呆了!廖家四处放着钱:冰箱上、冰柜里、沙发边……一沓一沓的全是钱,有的用报纸包着,有的连银行的封条还没拆开;别的贵重东西更是到处乱放:卫生间一个不起眼的塑料袋里居然有5条金利来领带,阳台上的兰花花盆里赫然躺着几枚金戒指。
廖晨生低下了那他不可一世的脑袋,被带进了反贪局审讯室。反贪局曲局长亲自担任主审。
面对威严的曲局长,廖晨生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浑身像筛糠似的抖个不停。
“你叫什么名字?年龄?单位?”曲局长依照惯例开始审问。
廖晨生支吾了一声,突然口吐白沫,头一歪瘫在了椅子里,差点儿就从椅子里栽下来。记录员小安是学医出身的,他搭了搭廖晨生的脉,听了听他的胸音,对曲局长说:“不像是什么急性病。”曲局长倒了一杯水,喂他喝了几口。廖晨生缓缓出了口气,面无表情地看了看曲局长。
审问重新开始。曲局长立刻碰到了一个难题:廖晨生不知道他是谁了,也就是说他失去记忆了。
“你叫什么名字?”
“我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请你告诉我。”
“你从哪一年开始担任交通局局长?”
“我忘了,我真的忘了,你们快告诉我,我是谁……”
曲局长看出廖晨生不是装的,他是真的失去了记忆。小安对曲局长说:“有的人受强烈刺激后,会发生暂时性失忆症,经过心理指导,特别是通过暗示,能够恢复记忆。”
“那就试试吧。”曲局长想了想,站起身,走到廖晨生身边,关切地问,“你要喝开水吗?”
廖晨生像木头人一样,没有吭声。
“你几岁开始上学?有没有学过一个成语叫作‘寥若晨星’?”曲局长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一边踱着步一边说,“对了,你该是天亮时出生的,你忘了吗?”
廖晨生愣愣的,没有任何反应。
曲局长暗暗叹了口气,心想:我应该说出最能刺激他兴奋点的东西,也许能激发他的记忆。那么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钱!曲局长一下子想到了钱。曲局长在小安耳边说了几句,小安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小安提了一只袋子进来。曲局长从袋子里拿出一大把人民币,在廖晨生面前晃了晃,问道:“这是什么东西,知道吗?”
廖晨生看了看曲局长手里的钱仍旧呆若木鸡。
这贪官人民币见多了,早已麻木了,看来得用美元。曲局长又让小安把从廖晨生家里查获的2万美元拿了出来,送到他眼皮底下,说:“廖晨生,你看看,这是不是美元?”
廖晨生眼睛好像亮了一下,但是仍然没有什么反应。
曲局长很失望,看来廖晨生的失忆症一时半会儿没办法恢复,下午还得把他送到医院检查一下。这样想着,曲局长手伸进口袋,掏出眼镜布,准备擦拭眼镜。只听得“叮当”一声,一枚一角钱的硬币从眼镜布里掉到地上。说时迟那时快,廖晨生一脚踩住了地上的硬币,弯下身从鞋底下把它抠出来,然后动作神速地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廖晨生!”曲局长看在眼里,猛地喝了一声。
廖晨生一个激灵,啊了一声,突然哭起来说道:“我交代我交代……”
曲局长和小安又惊又喜,廖晨生竟然这样恢复了记忆!
“我从小就贪……上小学三年级那年,有一天,庄文海口袋里掉了1分钱,我立即用脚踩住,他找了半天没找到,我半天没移动一下身子,直到他走开才弯下身,把1分钱捡起来……”廖晨生双手抹泪,泣不成声地说。
曲局长和小安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廖晨生的“贪”就是从1分钱开始的,所以让他刻骨铭心,一下子神奇地恢复了记忆!
15.文章开头介绍“廖家四处放着钱”的场景的用意是什么?(温馨提示: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3分)
16.简要概括廖晨生受审过程中的神情变化。(温馨提示:注意筛选关于神情的重点词语,不要重复选)(4分)
两眼发直,眼睛呆滞无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手抹泪,泣不成声。
17.任选一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作简要的赏析。(温馨提示:分析记叙性的句子一般从词语的生动性和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入手)(4分)
18.本文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温馨提示:概括中心思想,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四、语言表达(10分)
19.丑态百出的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回到宫里会做什么?大臣们会做什么?请你大胆想象,为课文续写一个精彩的结尾,200字左右。
19《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D项有误,“称”读为“chèn”。
2.(1)至  致 (2)幅 副 (3)栽 裁
【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致”“副”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B项有误,“御”的正确解释应为:封建社会指与皇帝有关的。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D项使用正确,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项句号写到引号之内。B项句号改为逗号。C项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
5.D
【解析】故事的结尾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是因为孩子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的。正所谓童言无忌。
6.B
【解析】B项,织布机上本身就什么东西也没有,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A项,“没有什么东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C项,“所有的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D项,“每一天每一点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7.C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看,因为骗子说,只有愚蠢的人才看不到这种衣服,所以皇帝等人才受骗,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愚蠢。另外,皇帝一心想穿漂亮的新衣炫耀自己,骗子摸透皇帝的心思,编造巧妙的谎言,使皇帝受了骗。故选C。ABD三项的分析都过于片面,不是皇帝被骗的根本原因。
8下联:皇帝示例:光身游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解答此题首先要紧密结合对联的要求,如语意相关,词性相对,如上文有骗子“空机织布”字样,所以解答要结合文中内容组织语言对出皇帝“光身游街”。
9.(1)我方认为,首先骗子的心术是不正的,动机是不纯的,他们行骗只为个人能得到更多的钱,这不能说是智慧。其次,从骗子骗皇帝的客观效果上看,在欺骗皇帝的同时,也蒙蔽和欺骗了所有的人,并没有起到惩罚皇帝的目的。
(2)略
【解析】(1)这是一场关于“骗子形象”展开的辩论,题干中列出了反方的观点及辩词。辩论的终极目标,是否定彼方论点的成立、肯定己方论点的正确。所以甲方的辩词要能有力论证自己的论点反驳对方的观点。
(2)写跟帖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写跟帖时一定要跟随一个主题去拟写,不能偏离主题。其次写跟帖字数一定不要多,言简意赅,不要啰嗦,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即可,也可以结合别人发帖的格式去写。最后拟写跟帖语言一定不要模棱两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如:网名“真理永恒”帖子“小孩说出了真相,皇帝醒悟,给他一个“说真话奖””。
【点评】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二、10.皇帝看新衣、展新衣。
11.是怕被说成愚蠢得不可救药或不称职。
12.(1)是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 (2)是直接描写市民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用“实在”加以强调。
13.明知有错,但不悔改,表现了皇帝的虚伪、自欺和愚昧。
14.因为小孩子单纯,具有童真,没有心理负担,他既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也不知道什么是顾虑,所以敢于大胆讲真话。
【解析】
10.情节概括题。通读这几段话的内容,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皇帝”为陈述的主体。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诚实的官员、皇帝、百姓都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不敢得罪皇帝。为了表明他们是聪明的,称职的。诚实的大臣因此而不诚实,朴实的百姓因此而不朴实。
12.考查语言描写的不同的表达效果。首先要弄明白是谁说的话,然后根据情节来分析语句的内容。①原是小孩的话。市民加以转述的真话。②市民直接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注意“实在”一词作为修饰语的分量。
13.考查人物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皇帝明知老百姓们讲的话是真的,但他还是“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刻画了一个虚伪、自欺和愚昧的皇帝。
14.考查小孩子说出真话这一情节的作用。童言无忌,敢于大胆讲真话。也是用小孩子与虚伪的大臣们进行对比。
三、15.揭露贪官的罪大恶极,为下文写廖晨生失忆后对钱的刺激毫无反应埋下伏笔。
16.(1)示例:面无表情 (2)呆若木鸡 (3)仍然没有什么反应 (4)一个激灵
17.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廖晨生猛然醒悟,争抢硬币的情形,表现了他动作的敏捷和贪婪。
18.示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莫以恶小而为之。
【解析】
15.考查文章开头的作用。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内容上“四处放着钱”说明廖晨生贪污的钱之多,罪大恶极;结构上这是一个伏笔,因为贪的钱太多,以至于廖晨生对钱麻木,没感觉,为下文写廖晨生失忆后对钱的刺激毫无反应埋下伏笔。
16.考查对人物神情的梳理。此类试题,一般在文中都有原词可以用,只要仔细阅读,根据情节发展,在文中找就行。刚进审讯室廖晨生两眼发直,眼睛呆滞无神;接着“廖晨生缓缓出了口气,面无表情地看了看曲局长。”——面无表情;再是“廖晨生看了看曲局长手里的钱仍旧呆若木鸡。”——呆若木鸡;最后“廖晨生一个激灵,啊了一声。”——一个激灵。
17.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划线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抓住“踩、弯下身、抠、放进”这几个动词,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廖晨生在一元硬币的刺激下,突然醒悟,争抢硬币的情形,表现了他动作的敏捷和贪婪。
18.考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此文廖晨生的“贪”就是从1分钱开始的,一点一点堕落腐化,成为大贪官,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告诉人们: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莫以恶小而为之。
19.【答案】 游行大典终于结束了,皇帝回到宫里,想想自己光着身子游行,越想越羞,越想越恼,恼羞成怒,命手下寻找两个骗子,而两个骗子早已带着金银溜了。皇帝马上下令全国通缉两个骗子。主管安全的大臣拟好通缉令,交皇上过目。皇帝拿起笔,狠狠地在上面写上“同意签发”四个字,正准备交给主管安全的大臣在全国张贴,最诚实的大臣急忙上前道:“皇上三思!通缉令不能发!发了通缉令,就等于承认被骗,全国的人就会认为皇上愚昧,连这样的骗术也不能识破。为今之计,不如改通缉令为嘉奖令,在全国通报表彰这两个‘御聘织师’,并通报批评那个小孩、小孩的父母以及附近的百姓,把那条街叫做‘愚蠢街’,看他们今后还敢乱说!”皇帝点头称是。
嘉奖令签发的第二天,两个骗子从皇宫主管手里理直气壮地领走了二百五十万奖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续写。给文章补写结尾时,需要认真分析文本的内容,文本中出现的人物的性格,按照文本中存在的逻辑来补写。作答本题,可围绕皇帝经过某位大臣的劝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爱穿新衣服的毛病,最终让国家变得富强起来表述。
故答案为:游行大典终于结束了,皇帝回到宫里,想想自己光着身子游行,越想越羞,越想越恼,恼羞成怒,命手下寻找两个骗子,而两个骗子早已带着金银溜了。皇帝马上下令全国通缉两个骗子。主管安全的大臣拟好通缉令,交皇上过目。皇帝拿起笔,狠狠地在上面写上“同意签发”四个字,正准备交给主管安全的大臣在全国张贴,最诚实的大臣急忙上前道:“皇上三思!通缉令不能发!发了通缉令,就等于承认被骗,全国的人就会认为皇上愚昧,连这样的骗术也不能识破。为今之计,不如改通缉令为嘉奖令,在全国通报表彰这两个‘御聘织师’,并通报批评那个小孩、小孩的父母以及附近的百姓,把那条街叫做‘愚蠢街’,看他们今后还敢乱说!”皇帝点头称是。
嘉奖令签发的第二天,两个骗子从皇宫主管手里理直气壮地领走了二百五十万奖金。
【点评】续写文章时要注意:
一是要根据所提供的文章开头、结尾或其他线索,明确续写的方向和路子。
二是续写时,情节的发展要合乎逻辑,人物的思想要前后一致,叙述的语气上下也要一致。要写这次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承接上文,自然过渡。
2、合理想象,生动有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理清童话的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重点难点】
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叶君健译。略有改动。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文体知识】
童话 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 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2.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的
3.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2)“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3)“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4)“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5)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了,为什么却“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5.本文想象丰富而且奇特,夸张大胆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存在的,为什么却又能够令人信服?
6.作者对故事结局的描写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会怎么办呢 是处死那说真话的小孩子,还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管理朝政上去呢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二、质疑问难
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参考答案
一、合作探究
1.(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2)骗子胡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说明了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3.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4.(1)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皇帝爱新衣成癖、奢侈无度的本性。
(2)让一个小孩子戳穿骗局,是因为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敢说真话。同时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故事之中,增强了童话的艺术感染力。
(3)联系课文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很心虚,他害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自信,所以他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这段精彩的、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写,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4)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自欺欺人。
(5)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恰恰暴露了他的虚伪。
5.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上穷奢极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做出逾乎常理、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谀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童话家安徒生在这样的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而大胆的想象,叙述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骗子手段高明,善于设骗;皇帝贪婪虚荣,甘心受骗;官员阿谀奉承,乐于互骗,形成了这篇童话巧妙的布局。既有现实生活的充分依据,又表达了对这样的皇帝和大臣的强烈憎恶之情。文中描写皇帝、大臣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听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体游行的真相以后,还硬撑着把那丑剧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点的逻辑发展,因而能够让读者信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2.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体会想象和夸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3.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真诚、求实、不慕虚荣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人物性格特征
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品格。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分析了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深入文本,看一看这篇童话中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吧!
二、合作探究
1.文章开篇介绍皇帝爱新装的表现有哪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表现: 从治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
从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服
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
目的: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为下文骗子“纺织奇特的布做新衣服”来投皇帝所好埋下了伏笔。
2.在故事情节发展中,骗子们说了一句话起着关键的作用,找一找,并说说它为什么是关键语句?
明确:“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暗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3.第5段写了皇帝怎样的心理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写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到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 再到“仍然觉得”, 运用心理描写,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4.第6段的“诚实”一词有何妙处?
【明确】 “诚实”一词的妙处。“诚实”一词的本义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在这里是反语,是对虚伪的老大臣的无情讽刺。这个皇帝认为诚实、称职、理智的老大臣竟如此虚伪,那官场上的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5.从第8段中老大臣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从老大臣的心理、神态描写来看,他真是愚蠢透顶。 为了保住官职,保住面子, 他不发一言,可见他是一个虚伪愚蠢、胆小怯懦的人。
6.第12段中大臣为什么极力夸赞布料
【明确】老因为他怕别人知道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了保住官位,他只能附和骗子,极力夸赞布料。
7. 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类似,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明确】 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 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 ,“一边 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呢,他只是“看了又看”,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要呈报皇上,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把骗子的话呈报了。
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老大臣和皇帝的心情都非常惊诧,但是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他们三个人都否认自己的愚蠢,否认自己不称职,但写法也有变化:老大臣自恃年高资深,皇帝自以为至高无上,都用反问句,否定语气强烈。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
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话有多有少,有具体的有概括的,各不相同。特别是老大臣的语言,他不仅反复称赞,并且答应“照样背出来”。这些都表现了老大臣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了他当时那种惶恐的心态。
总起来看,写老大臣比后面那位“诚实 的”官员写得详细,因为他是第一个来“看”布的人,关系着这场骗局是否能进行下去,所以,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是为了揭露皇帝,他们处于 陪衬、烘托的地位。大臣的以讹传讹,实质上给皇上更增添了一层虚荣心:大臣们尚且能看见,我怎能视而不见 可见,皇帝不但上了骗子的当,而且还受了大臣们的骗,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正是那个社会的恶习。
8.面对显而易见的骗局,大家却都不敢说真话,他们的原因一样吗?请你分别说一下。
【明确】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怕丢了王位;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怕丢了官职;百姓怕别人说愚蠢,也怕招来杀身之祸。
9.作者为何对皇帝的游行大典作细致的描绘?
【明确】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皇帝的游行大典,目的是揭露皇帝及大臣们虚伪的丑态。这是全文的高潮和结局,使讽刺意味达到了顶点。
10.请仔细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明确:用“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夸张到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
(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明确: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还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这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愚蠢。
(3).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明确:一“转”一“扭”写出皇上做作的丑态。也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4).“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 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明确: 四个“多么”写出了众人的虚伪。
(5).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明确: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说明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也写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穷奢极欲,又为后文行骗作了铺垫。
三、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1.这个明显的骗局为什么大人们没有人去点透?最后为什么让一个小孩来揭穿?
【明确】这些大人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而小孩没有受污浊的世风熏染,还保持着一颗纯真,无邪,无私无畏的心,他敢于说真话。从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2.文中是如何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的?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明确: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
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和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3.本文讽刺艺术高明,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本文上演的可谓是一幕讽刺剧,作者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对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愚蠢、虚伪自私、阿谀逢迎的本质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大臣、皇帝面对子虚乌有的布料、衣服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动作、语言令人啼笑皆非。如皇帝试衣时“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这些带有夸张的描写,让皇帝丑态百出、可笑至极,极具讽刺意味。作者还在老大臣和官员前加了“诚实”一词,用反话将他们虚伪、不诚实的嘴脸揭露无遗。另外老大臣面对空织布机虽然心里清楚自己什么也没看见,但嘴里却对根本不存在的布料大加赞赏,写出其表里不一,让人对其虚伪的嘴脸极为厌恶。
4.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
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敢于说真话,抗战邪恶的人。用真诚去回报社会。
四、文章主旨
本文写了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的故事,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讽了他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五、课堂检测
阅读下面语段,并回答问题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者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个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按照故事情节的安排,这段文字,在全文的结构上,是故事的( C )
  A、开端和结局  B、发展和高潮 C、高潮和结局 D、发展和结局
2、作者让一个小孩子第一个说出真话,表明这个小孩子( A )
  A、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敢于说出真话。
  B、小孩子不懂事,不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C、小孩子不懂事,破坏了游行大典的隆重气氛。
  D、小孩子观察力强,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
3、文中划线部分是对皇帝的( C )描写。
  A、语言和动作  B、心理和动作 C、心理和神态 D、语言和神态
4、老百姓们一开始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赞美这根本不存在的新衣 他们最终说出了真话又说明了什么 请简要回答。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者太愚蠢。” 最终说出了真话说明老百姓的私心比起做官的毕竟少得多,他们回到真理上来是比较容易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安徒生
第六单元
第19课 皇帝的新装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分析了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深入文本,看一看这篇童话中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重点)
2.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体会想象和夸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难点)
3.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真诚、求实、不慕虚荣的良好品质。(素养)
合作探究
课文细读品味
1.文章开篇介绍皇帝爱新装的表现有哪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表 现:
目 的:
从治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
从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服
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
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为下文骗子“纺织奇特的布做新衣服”来投皇帝所好埋下了伏笔。
合作探究
课文细读品味
2.在故事情节发展中,骗子们说了一句话起着关键的作用,找一找,并说说它为什么是关键语句?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暗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合作探究
课文细读品味
3.第5段写了皇帝怎样的心理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写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到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 再到“仍然觉得”, 运用心理描写,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合作探究
课文细读品味
4.第6段的“诚实”一词有何妙处?
【明确】 “诚实”一词的妙处。“诚实”一词的本义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在这里是反语,是对虚伪的老大臣的无情讽刺。这个皇帝认为诚实、称职、理智的老大臣竟如此虚伪,那官场上的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合作探究
课文细读品味
5.从第8段中老大臣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从老大臣的心理、神态描写来看,他真是愚蠢透顶。 为了保住官职,保住面子, 他不发一言,可见他是一个虚伪愚蠢、胆小怯懦的人。
6.第12段中大臣为什么极力夸赞布料
【明确】老因为他怕别人知道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了保住官位,他只能附和骗子,极力夸赞布料。
合作探究
课文细读品味
7. 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类似,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明确】 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 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 ,“一边 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呢,他只是“看了又看”,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要呈报皇上,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把骗子的话
合作探究
课文细读品味
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老大臣和皇帝的心情都非常惊诧,但是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他们三个人都否认自己的愚蠢,否认自己不称职,但写法也有变化:老大臣自恃年高资深,皇帝自以为至高无上,都用反问句,否定语气强烈。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
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话有多有少,有具体的有概括的,各不相同。特别是老大臣的语言,他不仅反复称赞,并且答应“照样背出来”。这些都表现了老大臣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了他当时那种惶恐的心态。
合作探究
课文细读品味
总起来看,写老大臣比后面那位“诚实 的”官员写得详细,因为他是第一个来“看”布的人,关系着这场骗局是否能进行下去,所以,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是为了揭露皇帝,他们处于 陪衬、烘托的地位。大臣的以讹传讹,实质上给皇上更增添了一层虚荣心:大臣们尚且能看见,我怎能视而不见 可见,皇帝不但上了骗子的当,而且还受了大臣们的骗,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正是那个社会的恶习。
合作探究
课文细读品味
8.面对显而易见的骗局,大家却都不敢说真话,他们的原因一样吗?请你分别说一下。
【明确】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怕丢了王位;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怕丢了官职;百姓怕别人说愚蠢,也怕招来杀身之祸。
合作探究
课文细读品味
9.作者为何对皇帝的游行大典作细致的描绘?
【明确】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皇帝的游行大典,目的是揭露皇帝及大臣们虚伪的丑态。这是全文的高潮和结局,使讽刺意味达到了顶点。
合作探究
赏童话品语言
用“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夸张到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
请仔细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合作探究
赏童话品语言
请仔细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还用了“极”“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这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愚蠢。
合作探究
赏童话品语言
请仔细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3.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一“转”一“扭”写出皇上做作的丑态。也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4.“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 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四个“多么”写出了众人的虚伪。
合作探究
赏童话品语言
请仔细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说明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也写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穷奢极欲,又为后文行骗作了铺垫。
5.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明确】这些大人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而小孩没有受污浊的世风熏染,还保持着一颗纯真,无邪,无私无畏的心,他敢于说真话。从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1.这个明显的骗局为什么大人们没有人去点透?最后为什么让一个小孩来揭穿?
合作探究
2.文中是如何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的?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
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和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明确】本文上演的可谓是一幕讽刺剧,作者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对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愚蠢、虚伪自私、阿谀逢迎的本质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大臣、皇帝面对子虚乌有的布料、衣服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动作、语言令人啼笑皆非。如皇帝试衣时“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这些带有夸张的描写,让皇帝丑态百出、可笑至极,极具讽刺意味。作者还在老大臣和官员前加了“诚实”一词,用反话将他们虚伪、不诚实的嘴脸揭露无遗。另外老大臣面对空织布机虽然心里清楚自己什么也没看见,但嘴里却对根本不存在的布料大加赞赏,写出其表里不一,让人对其虚伪的嘴脸极为厌恶。
3.本文讽刺艺术高明,表现在哪些方面?
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4.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
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敢于说真话,抗战邪恶的人。用真诚去回报社会。
文章主旨
本文写了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的故事,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讽了他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1.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从整体构思上看,骗子设计骗局,皇帝及大臣官员乃至百姓们上当受骗,最后演出了一幕皇帝裸体游行的闹剧,体现了极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从局部看,也是如此。写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时,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
2.多角度、多种手法刻画人物。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从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多个角度进行刻画。同时针对不同人物,又运用了不同的写法,避免了手法的单调。
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
3.文章使用的语言,切合儿童年龄特征。
本文的语言切合儿童年龄特征,体现了童话的语言特点。如“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等。
课堂检测
阅读下面语段,并回答问题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者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个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课堂检测
1、按照故事情节的安排,这段文字,在全文的结构上,是故事的(  )
  A、开端和结局 B、发展和高潮
  C、高潮和结局 D、发展和结局
C
2、作者让一个小孩子第一个说出真话,表明这个小孩子(   )
  A、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敢于说出真话。
  B、小孩子不懂事,不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C、小孩子不懂事,破坏了游行大典的隆重气氛。
  D、小孩子观察力强,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
A
课堂检测
 3、文中划线部分是对皇帝的(   )描写。
  A、语言和动作
  B、心理和动作
  C、心理和神态
  D、语言和神态
C
课堂检测
4、老百姓们一开始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赞美这根本不存在的新衣 他们最终说出了真话又说明了什么 请简要回答。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者太愚蠢。” 最终说出了真话说明老百姓的私心比起做官的毕竟少得多,他们回到真理上来是比较容易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