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测试题 A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4*15=60分)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 ( )
A.北高南低 B.南高北低
C.西高东低 D.西高南低
2.下列哪座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 )
A.横断山 B.长白山 C.大兴安岭 D.雪峰山
3.下列A、B、C、D所示四列山脉为我国地形的天然界线,其中位于第二级阶梯
内的山脉是: ( )
4.山区不包含的地形类型是: ( )
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崎岖的高原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那么”淮南、淮北“分别属于我国六个温度带中的( )
A. 寒温带、中温带 B. 中温带、中温带
C. 亚热带、暖温带 D. 亚热带、热带
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淮河以北更适合橘树生长,枳是橘的优良品种
B. 淮河以南一月均温小于0℃,适合橘树生长
C.淮河以北一月均温小于0℃,不适合橘树生长
D. 橘树在淮河以南生长,与降水有关,与气温无关
7. 关于我国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地降水比较均匀
B.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大致同
C. 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集中在春季
D. 降水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8.下列关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放养牲畜为主 B. 以饲养牲畜为主
C. 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D. 以种植花生为主
9.我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是( )
A.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显著
B.气候类型单一,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类型单一,大陆性气候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0.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地区均为内流河
B. 外流区域河流深受夏季风影响
C. 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大
D. 越往北河流汛期越短、流量越小
11.“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石油”这句话说明了长江有丰富的( )
A.太阳能资源 B.水能资源 C.煤、石油资源 D.森林资源
12.兼跨长江中、下游的省的简称是( )
A.苏 B.赣 C.湘 D.鄂
13.有关治理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游加强水土保持 B.下游修建水库
C.上游退耕还草、还林 D.下游加固大堤
14.我国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
A西南地区 B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C华北平原 D西北地区
15.我国西南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 ( )
A这里多山区处
B处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C地形、气候复杂
D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读下图,“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写出每个数字代号表示的山脉名称:
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⑦ ; ⑧ ;⑨ 。
(2)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我国下列地形区的名称:
①四大高原中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的高原 。
②三大平原中位于秦岭以南的平原 ;以黑土地著称的平原 。
③四大盆地中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盆地 ;沙漠分布最广的盆地 。
17.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在_______一线。
(2)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__月份降水最多,北京的年降水量比吐鲁番的年降水量_(填“多”“少”),造成两地降水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地形”)。
(3)读图分析,北京郊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__。
18.读我国四大区域示意图及沿36°N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a为 海。A、D地区的分界线为 (山脉)-淮河一线。
(2)图中的四大地理区域,冬季气温最低的是 地区;太阳能、地热能最丰富的是 地区。(填字母)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句诗词中的“春风”是指 (冬/夏)季风,B地区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
(4)从“沿36°N地形剖面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特征是 。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7省市区域平均降水量为近60年以来同期最少。据长江水文站资料显示,长江中下游一些站点水位创下历史同期最低纪录。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
(1)受灾地区主要位于秦岭﹣﹣①________河一线以南地区,主要属于________带(温度带)和________区(干湿区)。
(2)A~G为此次受旱较严重的省区,其中B是________省,C是________省,D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F省的简称是________。
(3)E省地处________平原,该平原成为“鱼米之乡”主要是受惠于________气候(气候类型)的影响。读图,该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4)干旱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举2例即可)。
20.读“中国地形地势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武到山东省的青岛输电线路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线路经过的地形区有________高原、________山脉、________平原。
(3)黑河-腾冲线的东南侧人口密度________(大、小)。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阶梯。
(4)我国人口分布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人口的大规模迁移 B.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力度
C.国家政策的调控 D.自然条件的差异
21.读中国政区略图,回答问题。
(1)图中A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A、B、C、D四省中,有两个简称的是__________,不与自治区相邻的是__________(均填省名)。
(2)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出:
①邻国:蒙古 ②内海:渤海 ③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
(3)长江发源于________省,黄河注入________海。根据黄河、长江的流向,可以判断出我国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曲线PP′是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该线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造成该线东西两侧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 A 3.C 4. A 5. C 6. C 7.B 8. A 9.D 10. B 11.B 12.B 13. B 14. B 15. D
二.非选择题
16.(1)天山昆仑山秦岭喜马拉雅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横断山
(2)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北平原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位于新疆中部的天山,②是位于新疆南部的昆仑山,③是东西走向的秦岭,④是喜马拉雅山,⑤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⑥是太行山,⑦是巫山,⑧是雪峰山,⑨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
(2)我国四大高原中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的是黄土高原;三大平原中位于秦岭以南的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以黑土地著称的是东北平原;四大盆地中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是四川盆地,沙漠分布最广的是塔里木盆地。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地形有关知识,要知道我国重要地形区的位置。
17.秦岭—淮河 7 多 海陆位置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或雨热同期)
【解析】
【详解】
(1)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
(2)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7月份降水最多,北京的年降水量比吐鲁番的年降水量多,造成两地降水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海陆位置的差异。
(3)读图分析,北京郊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期。
【点睛】
本题考查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18.(1)东海 秦岭 (2)A C
(3)夏 塔里木河 (4)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9.淮 亚热 湿润 湖南 江西 合肥 浙 长江中下游 亚热带季风 高温多雨 温暖湿润 农业灌溉(工业、居民生活)用水不足(紧张) 河流水位下降,影响水上航运
【详解】
(1)由材料可知,受灾地区主要位于秦岭和①表示的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和湿润区。
(2)A~G为此次受旱较严重的省区,其中B是湖南省,C是江西省,D省是安徽省,行政中心是合肥;F省是浙江省,简称“浙”。
(3)E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平原成为“鱼米之乡”主要是受惠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该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4)干旱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有灌溉水源不足,影响上游航运。
【点睛】
本题考查南方地区有关知识,要知道南方地区水田农业区的有利条件。
20.(1)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黄土 太行 华北
(3)大 一
(4)D
【解析】
(1)我国河流大都为自西向东流,所以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根据图示:图中的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武到山东省的青岛输电线路经过黄土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
(3)黑河-腾冲线是我国的人口分界线,以东人口密度大,以西人口密度小。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4)我国黑河-腾冲线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疏。主要的因素是自然条件,黑河-腾冲线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较少,东南地区,雨热同期,人口稠密。所以我国人口分布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的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我国人口分布。
21.(1)哈尔滨 云南 福建
(2)略
(3)青海 渤海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400 草地 气候
【解析】
试题分析:
(1)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据图可知:图中A省为黑龙江省,其简称为黑,其行政中心是哈尔滨。B为云南省,简称为云或滇、C为福建省,其简称为闽、D为湖南省,其简称为湘,福建省与浙江省、江西省和广东省相邻,它们都不是自治区。
(2)蒙古是一个内陆国,位于我国的北部;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位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在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最大的省区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广东省是第一人口大省,山东其次,河南第三。
(3)长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是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三大河流;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这两条河都自西向东流。根据黄河、长江的流向,可以判断出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4)图中曲线PP′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该线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草地,气候是该线东西两侧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辽阔的疆域、河流和湖泊、土地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