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测试题 B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4*15=60分)
1.下列叙述中与我国地势无关的是:( )
A.许多大河滚滚向东流入太平洋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D.在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回答2、3题。
2.此图能反映出我国地势特征中的:(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地形复杂多样 D.山区面积广大
3.图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4.一般来说,山区不利于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
A.旅游业 B.林果业 C.牧业 D.粮食的生产
5.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因素 B. 纬度因素 C. 地形地势因素 D. 人类活动
6.我国从北到南可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山东和吉林分别属于( )
A. 亚热带、中温带 B. 暖温带、亚寒带
C. 暖温带、中温带 D. 亚热带、亚寒带
7.关于我国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水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B. 我国降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C. 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南方降水量少,北方降水量多
8.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小兴安岭、长白山位于( )
A. 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地区
C. 干旱地区 D. 半干旱地区
9.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常年温和多雨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全国各地都有明显干湿季
D.气候大陆性强
10.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
A. 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 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
C. 全国大多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D.外流区受夏季季风影响,内流区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11.关于长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和水量最大的河流
B.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运输量居各河之首
C.长江是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流
D.长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12.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青藏高原 ③四川盆地 ④横断山区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13.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位于( )
A.宁夏、河南 B.陕西、山东
C.内蒙古、山东 D.内蒙古、河南
14.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发生的地区是 ( )
A东北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
15.我国华北地区容易发生干旱的自然原因是 ( )
A人口多,工业发达
B耕地多
C降水较少,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D浪费和污染严重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读中国地势和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能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一线是____(填“OP”或“MN”)。
(2)①~⑦代表山脉,山脉⑦的走向是________,山脉②的走向是________。
(3)A~F代表主要地形区,E为_____高原,F为_____平原。
(4)⑤地的气候为________气候。
(5)F所在区域为________(干湿地区),塔里木盆地居于____(温度带),准噶尔盆地居于____(温度带)。
17.读海口、漠河、吐鲁番、五道梁四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四幅图中,代表漠河的是 ,代表海口的是 (填序号)。
(2)四地中,降水量最少的是 (填序号及名称),主要原因是 。
(3) A、D两地冬季气温相差 (很大/不大),夏季气温相差 (很大/不大)。
(4)B地气候属于典型的 气候。
18.下图为侵入中国的某次寒潮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寒潮路径①经过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2)寒潮对经过地区天气的影响是________。
(3)除了寒潮,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还有(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
(4)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其多发地区是________,寒潮导致气温变化最大,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有________。
(5)2020年12月29日,广西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请说说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________。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__________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
(2)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因此被称为“_______”。
(3)下列支流中,位于长江北岸的是______________
A. 湘江 B. 乌江 C. 赣江 D. 汉江
(4)长江干支流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___(中温带/亚热带),______________ (有无)结冰期。
20.阅读材料并结合图甲、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某科学考察队3月12日从黄河上游A点附近出发考察黄河水文特征,沿着干流向中下游考察,4月下旬到达B点附近,考察黄河中游治理情况,5月初到达C点附近考察“地上河”景现,5月中旬到达入海口,考察黄河三角洲变迁。
(1)黄河发源于____山脉北坡,曲折东流,注入____海,上游与中游分界点是____,中游与下游分界点是____。
(2)图乙中,考察队按顺序先后见到的景观依次是____、____、____(填具体名称)。
(3)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到下游沉积形成了 (______)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河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下面一段话是考察队雇员(为考察队服务的人员)记录的部分见闻和感受,请找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写出三处即可)
3月12日我们从兰州出发,一路上先看到了河套平原的小麦长势喜人,即将进入收割期。紧接着的几天,我们看到了黄河包头附近河段出现了
大量凌汛。4月下旬考察了陕北的黄土高原治理情况,只见这里到处都是森林,就好像进入了长白山原始森林一样。5月初到达了黄河下游,考察了“地上河”,只见黄河穿行在峡谷之间,波涛汹涌,河水浑浊不堪。因为此时正值盛夏,暴雨频发,水土流失严重。5月中旬到达了东营附近的黄河三角洲,只见这里芦苇丛生,鸟语花香,环境保护非常好。
错误①_____;错误②_____;错误③_____。
21.暑假期间济南市某学校八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赴图示区域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和“自然生态之旅”。小组成员通过沿途观察记录,积累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资料,收获颇丰。
(1)第一站从济南出发乘车至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的西柏坡。西柏坡地处B山脉。该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你能说出它是哪些地理分界线吗 (至少两条)
(2)第二站领略了巍峨的山地风光,参观了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后,前往壶口瀑布。亲眼看见黄河奔腾咆哮、浊浪排空的气势。你能根据提供的图示信息说明黄河在流经哪个地段后泥沙含量大增吗 主要原因是什么
(3)第三站越过黄河,进入陕西省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在去延安的途中,同学们发现沿途地表植被生长比较茂密,与他们的想象有很大的反差。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你知道当地的人们采取了哪些治理和改善的措施吗 (至少两条)
(4)第四站从延安南行至陕西省省会西安。西安南依A (山脉)。我国有多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该山脉。
(5)返程从西安乘火车返回济南,完成本次的“红色之旅”和“自然生态之旅”。返回途中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 B 3. C 4.D 5.B 6.C 7.B 8. A 9. B 10.D 11.B 12.B 13. A 14.B 15. C
二.非选择题
16.MN 东北—西南 西北—东南 云贵 华北 温带季风 半湿润区 暖温带 中温带
【解析】
【详解】
(1)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图中能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一线是MN。
(2)①~⑦代表山脉,山脉⑦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的雪峰山,山脉②的走向是西北-东南走向的祁连山。
(3)A~F代表主要地形区,E为云贵高原,F为是华北平原。
(4)⑤地是华北平原,这里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
(5)F所在区域为半湿润区,塔里木盆地居于暖温带,准噶尔盆地居于中温带。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形及分界线。
17.(1) A D
(2) B吐鲁番 深居内陆
(3)很大 不大
(4)温带大陆性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上面四幅图中,代表漠河的是冬季气温最低的A,代表海口的是全年高温的海口。
(2)四地中,降水量最少的是B表示的吐鲁番,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3)A、D两地冬季气温相差很大,因为受纬度差异大的影响,夏季气温相差不大,因为全国普遍高温。
(4)B地属于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8.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 台风 干旱(或者洪涝) 西北地区(或者北方地区) 春季和秋季(只答“春季或者秋季”不给分) 使越冬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风、降温天气引发疾病。(或者:它带来的寒冷,带来了雨淞、雾淞等,影响供电、通讯、交通和工农业生产,它还带来大风,可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分析】
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但寒潮也有有益的一面,一是可以使地面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二是寒潮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三是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四是寒潮可以带来风资源,例如举世瞩目的日本宫古岛风能发电站,寒潮期的发电效率是平时的1.5倍,
【详解】
(1)入侵我国的寒潮多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主要有3条路径,其中路径①主要经过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
(2)寒潮会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引发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3)寒潮属于气象灾害,除了寒潮,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还有台风、干旱、洪涝等灾害。
(4)入侵我国的寒潮多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因此其多发地区是西北地区;寒潮是主要发生于冬半年的自然灾害,其危害主要在春季和秋季,气温变化大,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5)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具体来说,寒潮可以使越冬农作物遭受冻害;寒潮引发的大风、降温天气会引发疾病,影响人们健康;寒潮引发的大风、雨淞、雾淞、雪灾等,会影响供电、通讯和交通。
19.(1)东
(2)水能宝库
(3)D
(4)亚热带 无
20.(1)巴颜喀拉;渤;河口;桃花峪;
(2)黄河凌汛--黄土高原打坝淤地--黄河大堤;
(3)B;
(4)错误1:3月12日我们从兰州出发,一路上先看到了河套平原的小麦长势喜人,即将进入收割期;
错误2:只见这里到处都是森林,就好像进入了长白山原始森林一样;
错误3:只见黄河流经在峡谷之间,波涛汹涌,河水浑浊不堪,因为此时正值盛夏,暴雨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解析】
【详解】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山脉北坡,曲折东流,注入渤海,上游与中游分界点是河口,中游与下游分界点是桃花峪。
(2)考察团看到的景观依次是:黄河凌汛--黄土高原打坝淤地--黄河大堤。
(3)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到下游冲积形成了华北平原,所以华北平原又称为“黄淮海平原”。
(4)错误1:3月12日我们从兰州出发,一路上先看到了河套平原的小麦长势喜人,即将进入收割期,因为此时离收割期还有一段时间;
错误2:只见这里到处都是森林,就好像进入了长白山原始森林一样,因为这里植被稀少,不可能像原始森林一样;
错误3:只见黄河流经在峡谷之间,波涛汹涌,河水浑浊不堪,因为此时正值盛夏,暴雨频发,水土流失严重,此时还未进入夏季,雨量较小,下游是流经华北平原,不是峡谷。
【点睛】
本题考查黄河各河段有关知识,要知道各河段的问题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21.(1)太行山;①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②二,三阶梯的分界线;③山西与河北的分界线(2)河口到陕县;该河段位于黄土高原,支流多,流域广,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3)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移民建镇等。(4)秦岭;①1月0等温线;②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③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④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5)郑州
【解析】
(1)从图中看出,B是太行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还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
(2)从图中看出,黄河在河口镇至陕县地段的泥沙含量大增,因为该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差,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众多支流携带大量泥沙汇入黄河。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当地的人们采取治理和改善的措施有: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移民建镇等。
(4)从图中看出,A是秦岭,秦岭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1月O℃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等。
(5)从西安乘火车返回济南,返回途中经过的省会城市是河南的郑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