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强化练习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wps打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强化练习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wps打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09 17: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强化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小瑜同学用焦距为的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图中的放大镜到书本的距离大于
C. 图中的放大镜如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将变小
D. 图中的放大镜所成的像在真实文字的下方
如图,小强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他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 蜡烛置于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 蜡烛置于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 蜡烛从点向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D. 蜡烛从点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 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
B. 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
C. 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
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
为了便于司机看清车后的路况,很多汽车尾部装有摄像头,倒车时可将车后景象显示在驾驶台屏幕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倒车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车后景物通过摄像头成的是虚像
C. 若摄像头上沾有水滴,会导致屏幕画面变模糊
D. 倒车过程中,屏幕上看到同一物体的像会变小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某同学经过一节课的凸透镜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他的记录中不正确的是
A. 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B. 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
C.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D. 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全国首个测温警用巡逻机器人如图所示在广州上线,这款警用巡逻机器人有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另外可实现红外线以内快速测量体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摄像头拍摄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 当被拍摄的人远离摄像头时,人经摄像头成的像会变小
C. 在拍摄时,人到摄像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 红外测温利用的是人的体温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弱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之间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B. 当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处移动到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A. B. C. D.
如图所示,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为物体的像,则物体在
A. 图中区域,箭头水平向右
B. 图中区域,箭头水平向右
C. 图中区域,箭头方向向左斜上方
D. 图中区域,箭头方向向右斜上方
将物体放在焦距为的凸透镜主轴上,分别离凸透镜、、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处,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通过实验,可以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请将下面的结论补充完整:
当物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形成______立______的______像。
当物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形成______立______的______像。
当物距时,在凸透镜同一侧形成______立______的______像。
当物距______时,成的是实像,而且是______立等大的。
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
隔着薄膜上的水滴看很近的字,会看到通过水滴形成的 具体描述像的性质的虚像;如果想让看到的字再变大点,应让水滴 填“靠近字”“远离字”或“面积增大”。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透镜和光屏三者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若烛焰与透镜距离为,左右移动光屏到恰当的位置时,可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实像,这个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若烛焰与透镜距离调整为,像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如图所示,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 、 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 些。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倍,则他看到的两条裂纹的夹角是 度。
小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的透镜甲放在距发光体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清晰的______像。接下来她改用焦距为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光屏应该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
如图,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______形成的______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_____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于______镜而形成的______像填“实”或“虚”。
如图所示的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如果图中,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 。
如图所示,在圆柱状的玻璃水杯后面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可观察到小泥娃的像,因为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 的特征。将泥娃逐渐向水杯靠近的过程中,所看到泥娃像的高度将 填“不变”或“改变”,像的粗细程度将 填“不变”或“改变”.
三、作图题
请画出由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是物体,是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标出其焦点的位置。
如图所示,为一点光源,为其像点:
请作图确定凸透镜左侧焦点的位置;
画出发出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表示凸透镜,作图时请保留必要的辅助光线,只画出折射光线的不给分
四、实验探究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使像成在光屏______。
接着小勇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若撤去光屏,小勇也可以在图中凸透镜的_______填“左边”或“右边”适当位置去观察该像。
始终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适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勇又向右移动蜡烛至刻度处,移动光屏,发现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若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中心部分,像会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且变________填“亮”或“暗”。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_填“下”或“上”移动,可以向________填“下”或“上”调节凸透镜,使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
如图所示,小李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
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承接到一个倒立、______清晰的实像,具体的操作是:首先将光屏向右移动,______,直到找到最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______偏离光屏中心。
请你指出用烛焰作为发光物体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存在的两点不足之处:
______;______。
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小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们应该选择______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小华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烛焰像偏上如图所示,是因为忽略了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是______。
如图所示,蜡烛在倍焦距以外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如果想看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应将蜡烛______选填“靠近”、“远离”透镜移动,然后调节光屏找到最清晰的像。
想证课本上“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处时,不能成像”的结论,于是将烛焰放在一倍焦距处,却发现仍能透过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原因是______。
小明和小华分别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一个光具座上,却发现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侧,原因是小明没有使焰心、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可以将蜡烛向______移动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根据实验记录,小明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当小明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时,他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_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若小明在光屏上形成了烛焰清晰的像以后,用不透明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这时光屏上______。
A.像全部消失 B.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C.像的下半部消失 D.仍有整个像,但比原来暗
小华在实验一开始的时候,不管怎么移动光屏,总无法看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有______。
凸透镜倾斜了
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
凸透镜破损了
进行了修改后,小华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
A.
B.
C.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缩小
14. 倒 缩小 实 倒 放大 实 正立 放大 虚 倒
15. 二倍焦距;一倍焦距处或焦点
16. 正立、放大;远离字
17. 同一高度 放大 正立 虚像
18. 凸;实
19. 正立 放大 远
20. 倒立、缩小的实 靠近
21. 光的折射 虚 右 凸透 虚
22. 放大 倒立
23. 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不变;改变
24. 解:
25. 解:
26.
27.
同一高度 中央
缩小 照相机 右边
左 不能
完整 暗
上 下
28. 放大;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投影仪;
上;
火焰在有风的时候会晃动;蜡烛会越烧越短
29. 乙 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照相机 靠近 火焰有一定体积,总有一部分在一倍焦距以内
30. 上 缩小 照相机
第22页,共22页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