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燃料单元过关检测--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燃料单元过关检测--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9 07:3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燃料单元过关检测课后练习基础过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科粤版2012)
练习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用途 B.化学之最
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石墨:用于消毒杀菌 自然界最坚硬的矿物:金刚石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氧气
C.物质鉴别 D.环保知识
氧气和氮气:用燃烧的木条伸入 蒸馏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 减缓温室效应: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减少空气污染:禁止燃烧煤炭等
A.A B.B C.C D.D
2.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加水振荡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3.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水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4.下列物质的性质用途错误的是
A.利用金刚石硬度大作钻机的钻头 B.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作絮凝剂
C.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作电光源 D.利用肥皂水与硬水发生化学变化鉴别硬水和软水
5.下列说法错误的
A.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
B.烧开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较纯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和负极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1:2
6.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长江沿线十年禁止捕鱼 B.生活中出行多乘坐轻轨
C.冬天用天然气炉替代碳炉生火取暖 D.朋友聚餐鼓励使用公筷
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点燃性可燃气体时需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时需要验纯
C.因为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需要催化剂,所以任何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因为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二氧化碳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A.新途径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B.此技术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决定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变化
D.该转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2与O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N2
B 除去MnO2中的KCl 将混合物溶解、过滤,取滤渣洗涤干燥
C 检验氢气的纯度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D 探究水的组成 电解水,分别收集两极产生的气体
A.A B.B C.C D.D
11.学习中及时总结归纳是个好习惯。小峰同学对期中考试前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点燃氢气前要先验纯;②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③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可做电光源;④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⑥用燃着的小木条来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少。其中正确的有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12.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氧气、水、过氧化氢都是含有氧元素的氧化物
B.转化观: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属汞
C.微粒观: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
D.变化观: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可生成氯化氢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3.石墨
(1)石墨由________构成,硬度__________,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_________性能;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_________状固体。
(2)石墨的用途
用于制铅笔芯、电刷、电极,这些都利用了石墨的__________性质。
(3)无定形碳
①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结构与__________类似。
②木炭具有________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能吸附____________。
③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更强,能吸附_____________。
(4)石墨烯: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具有优异的_________。
14.氢气
(1)氢气是自然界中密度________的气体,本身__________。
(2)氢气是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____________。
(4)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______________。
15.用分子结构模型表示的化学变化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反应。下图是用模型法表示的某些化学反应的过程,请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1)请从宏观的角度描述图一中的变化过程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2)请从微观的角度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3)请在图一空白方框内画出相应的微粒模型图_______。
16.中国努力推进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大国担当。
(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_________。
(2)CO2可用于食品保鲜、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CO2气体含量的变化。举出一种可通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__________。
17.水是生命之源:
(1)如图1所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检验正极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正极气体与负极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质量比是___________。
(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2所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4)若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不考虑电极,反应条件是点燃),则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液氮可以创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手术,正确;
石墨不可以用于消毒杀菌,错误;
B、金刚石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矿物质,正确;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错误;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熄灭的为氮气,燃烧更旺的为氧气,正确;
加入二氧化锰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双氧水,没有明显变化的是蒸馏水,正确;
D、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缓温室效应,正确;
应该合理使用能源,不是禁止使用,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选项A错误;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没有颜色的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选项B错误;
C、加水振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但无明显变化,氧气不与水反应,无法鉴别,选项C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说明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说明是氧气,现象明显,所以能鉴别出这两瓶气体,选项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A、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作钻机的钻头,选项正确;
B、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作絮凝剂,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难溶性杂质,加快沉降,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填充在灯管中通电后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作多用途电光源,选项错误;
D、肥皂水与硬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难溶于水的浮渣,而软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浮渣,反而与肥皂水混合后出现气泡,所以利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选项正确;
故选C。
5.C
【详解】
A、由元素的概念可知,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选项正确;
B、烧开水即煮沸,能够将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固体从水中沉降下来,可以降低水的硬度,选项正确;
C、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发生了爆炸,证明氢气不纯净,选项错误;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1:2,选项正确;
故选C。
6.D
【详解】
A、长江沿线十年禁止捕鱼,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符合题意;
B、生活中出行多乘坐轻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符合题意;
C、冬天用天然气替代碳生火取暖,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符合题意;
D、朋友聚餐鼓励使用公筷,是为了减少交叉感染,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质的最小微粒,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需要验纯,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氢气时需要验纯,此选项表述正确;
C、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需要催化剂,但不是任何反应都需要催化剂,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B。
8.D
【详解】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C、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新途径可有效将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制取汽油,此选项表述正确;
B、该新途径可有效将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制取汽油,汽油是石油的重要馏分之一,故此技术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此选项表述正确;
C、催化剂不能决定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变化,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该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故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N2,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将混合物溶解、过滤、取滤渣洗涤干燥,可得二氧化锰,除去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氢气的纯度: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声音很小表示气体较纯,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气体不纯,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分别收集两极产生的气体,并且检验气体,得出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只收集气体,无法得出生成气体的种类,无法探究水的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详解】
①点燃氢气前要先验纯,以防点燃不纯净的氢气而发生爆炸,此说法正确;②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氖原子和水分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此说法错误;③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做电光源,此说法错误;④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此说法正确;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与石墨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不是单质,此说法正确;⑥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此说法错误。故选B。
12.A
【详解】
A、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氧气是单质,认识错误,符合题意;
B、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金属汞和氧气,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故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可生成氯化氢,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1) 碳原子 小(或者很软) 导电 细鳞片
(2)物理
(3) 碳单质 石墨 疏松多孔 色素、异味 色素、异味、有毒气体
(4)导电、导热性
【解析】
(1)
石墨由碳原子构成,硬度很软,是天然最软的矿物质之一,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2)
石墨质软、灰黑可用于制铅笔芯,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制电刷、电极,这些都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
(3)
①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形成的,所以其主要成分都是碳单质,结构与石墨类似;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能力,能吸附色素、异味、有毒气体等。
(4)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4.
(1) 最小 无毒
(2) 原材料资源丰富 放热量多 产物无污染
(3)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
(4)Zn+H2SO4=ZnSO4+H2↑
【解析】
(1)
氢气是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气体,无毒;
(2)
氢能源的优点有:原料丰富(来源广)、燃烧时放出热量多(热值高)、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
(3)
因制取氢气是利用水分解得到,但水的分解一般需要电解,则制取成本高,因氢气是气体,氢气难储存,正在寻找储存氢的材料,则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还在研究之中;氢气难储存,生产成本高,这是制约氢气作为优质能源不能大力推广的关键因素,另外氢气的贮存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4)
实验室制氢气常用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
15.
(1)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氢气+氧气水 化合反应
(2)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
【解析】
(1)
图一中的变化过程是两种单质分子,分子个数比为2:1 ,先离解成原子再重新组合,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过程中,氢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为2:1,先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成氧分子。宏观的角度描述图一中的变化过程可以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2)
根据小题(1)的分析可知,微观的角度得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在图一空白方框内画出相应的微粒模型图如图:。
16.
(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
(2)石蕊溶液
【解析】
(1)
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化石燃料燃烧、动植物呼吸等。
(2)
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CO2气体含量的变化,可通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可以是石蕊试液,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物质的性质,结合题意综合分析。
17.
(1) 氧气2 水氢气+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 1:2 8:1
(3)A
(4)氧气+氢气水
【解析】
(1)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故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正极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正极气体与负极气体的体积比是:1: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生成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16×2):4=8:1;
(3)
由图可知,水电解的过程为: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故顺序为:①②③④。故选A。
(4)
若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不考虑电极),即氢分子和氧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合成一个水分子,则该反应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的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