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 二 节 细 菌
峨山初中 彭年红
2011年11月17日
想一想
1 夏天吃剩的肉汤易腐败,是由于细菌造成的,那么,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
2 手上如果不经常洗,就会有许多细菌,那么细菌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一 细菌的发现
1 荷兰人虎克:1665年研制了一台显微镜(放大200~300倍)
2 法国人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巴斯德幻灯片 9实验:
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繁殖产生的。
巴氏消毒法
二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 细菌的形态:
杆状、螺旋状、球状等。
2 细菌的结构
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未成形的细胞核。
特殊的结构:鞭毛、荚膜、
芽孢(是一种休眠体)。
细菌个体十分微小。
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三 细菌的营养
异养:就是依靠现有有机物生活。
四 细菌的生殖:
分裂生殖
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个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细菌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1.你吃过细菌的亏、上过细菌的当吗?
2.那你受到过细菌给的好处吗?
讨论:
细菌性痢疾
食物中毒
有害
白菜软腐病
甘蔗黄锈病
有益
1.细菌的形态主要有 、 、 。
2.细菌细胞的主要结构有__ 、__ 和__,
但没有成形的__。
3.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细菌的人是 。微生物之父是 , 他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并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 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4.以下各项中,不是细菌的是( )
A、大肠杆菌B、乳酸菌 C、苏云金杆菌 D、链球菌
课堂练习:
杆状
球状
螺旋状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列文.虎克
巴斯德
自然
B
基础题
5.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少数细菌
对人类有益
B.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C.细菌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D.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少数细菌对人
类是有害的
6、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芽孢 D、鞭毛
7、细菌形成的芽孢是:( ) A受精卵 B生殖结构 C孢子结构 D细菌的休眠体
8、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A孢子生殖B分裂生殖C有性生殖D出芽生殖
B
C
D
D
细胞核 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壁 遗传信息库
细胞膜 用来抵抗不良环境
细胞质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荚膜 保护细菌
鞭毛 作游动的器官
芽孢 有线粒体,但没叶绿体
把下面与细菌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列文 虎克是怎样发现细菌的
细菌的发现者
列文 虎克——
列文虎克和他制造的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
虎克当年寄文章文章给英国皇家学会的信中所付的图之一。
他惊叹地记录道:
“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在人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小居民,比整个荷兰王国的人还要多。”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
列文 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雨水和牙垢等物质,发现了很多呈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的小生物,有的单个存在,有的连在一起,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细菌。
肉汤在开口烧
瓶中加热沸腾
将瓶颈烧软
拉成鹅颈形状
肉汤在鹅颈
瓶中加热沸腾
几天后
肉汤腐败
四年后肉汤
仍没有腐败
巴斯德实验
大肠杆菌
乳酸杆菌
炭疽杆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迂回螺菌
螺旋菌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三型
葡萄球菌
金黄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球菌
状球
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
炭疽杆菌
乳酸杆菌
杆状
螺 旋 菌
霍乱弧菌
螺旋状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细胞壁
细胞膜
荚膜
细胞质
DNA
鞭毛
细菌的结构示意图
讨论:1、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异同 ?
2、试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有
无叶绿体
未成形
有
有
有叶绿体
成形
无
有
无叶绿体
成形
有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
可进行
自制有机物
细菌没有叶绿体
不可进行
利用现有的
有机物生活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自养)
(异养)
营养方式
营养方式
速度:20分钟~~30分钟,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
分裂生殖
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 是细菌的休眠体
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的能力
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如果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要你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
比一比,看
谁算得快?
想 一 想
假如晚上不洗手,早上时(12小时后)手上的细菌是多少?
用这样的手再去拿东西吃会怎样?
100×28 =
25600
25600×3=
76800
细菌的那些特点与他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5.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通过与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腐烂的梨;CAI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通过查阅书籍、网站,收集细菌有关的资料。
【教学方法】谈话法、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 习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短片,引导学生获取信息 聚精会神观看短片,总结了解的新知。 培养学生从短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细菌的发现 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总结或补充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进一步质疑巴斯德实验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的?如何证明的?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阅读课文——细菌的发现,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认真听讲、体会。分析、思考,讲述巴斯德实验的背景、过程及结论。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及对疑问进行合作学习的习惯。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科学的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体会到科学的新发现要具备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运用媒体展示逐步放大的大头针上发现的细菌,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媒体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不同形态,归纳三种类型的细菌,引导学生交流了解的媒体展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推测、总结。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媒体展示绿色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总结。 观看逐步放大的大头针,体会细菌的微小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细菌的三种形态,和同学交流自己了解的细菌种类。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细菌的结构。学生观察、归纳细菌与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推测其营养方式和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 让学生体会细菌个体的微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和交流的习惯,通过交流扩大其知识面;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观察要按一定顺序来进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掌握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
细菌的生殖 展示腐烂的梨,播放细菌分裂的短片引导学生计算手上的细菌数量,引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的卫生习惯 了解梨的腐烂主要由细菌大量繁殖引起;通过观看,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通过计算,了解细菌的生殖速度快,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从短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
小 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疑问,寻求帮助。指导学生决疑问可以通过实验,查阅资料、上网、讨论交流等方法解决。 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解答同伴的疑问。了解解决疑问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交流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
【报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一、形态
1、个体微小。 2、类型有杆菌、螺旋菌、球菌等。 3、单细胞个体
二、结构
1、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2、有的有鞭毛、荚膜、有时能形成芽胞。
三、生殖
分裂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