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高频专题训练(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高频专题训练(附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9 19:3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高频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
A.把纸撕成碎片 B.冰熔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 D.把铁丝烧红
2.某实验小组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时,测量步骤为:①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②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③算出烧杯中液体的质量;④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其体积;⑤利用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测量步骤合理,结果准确 B.测量步骤不合理,原因是烧杯里的液体的质量测不准
C.测量步骤不合理,结果偏小 D.测量步骤不合理,原因是烧杯里的液体的体积测不准
3.某同学做“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后,进行了操作总结和新的探索。没有量筒,只用天平、烧杯、水,也能测出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他先测出空杯的质量和装满水时的质量分别为32.2g和132.2g。再用这只烧杯装满待测液体后,天平示数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以下正确的是( )
A.用手直接在右盘中加减砝码 B.测量时为使横梁平衡,可移动平衡螺母
C.待测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 D.待测液体的密度是0.9×103kg/m3
4.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 )
A.3:5 B.5:3 C.2:1 D.3:1
5.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 如图所示的 m-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 40g B.40cm3 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 2g/ cm3
6.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先用天平称出矿石的质量为,接着按下图A、B、C的顺序测其体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矿石的体积为
B.小明测得矿石的密度为
C.浸没的矿石排开的水的质量为
D.按图中A、B、C的步骤测得矿石的密度会偏小
7.如图所示,在“测量花岗石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花岗石
B.称量花岗石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C.花岗石的质量是25g
D.花岗石的密度是2.8×103kg/m3
二、填空题
8.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天平和一个小塑料杯测量酸奶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塑料杯的质量为5g,将塑料杯中装满水,测出塑料杯和水的总质量为77g;再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净擦干后装满酸奶,测出塑料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95g,则塑料杯中酸奶的质量为_____g,酸奶的密度为_____g/cm3
9.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称量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量铁块的________,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得到铁块的密度.“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相同之处有:________(选填下列序号)
①实验目的 ②实验中所测定的物理量 ③实验器材 ④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
10.如图甲和乙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由图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 ___ g,金属块的密度为 _____ kg/m3.
11.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将烧杯中倒入部分液体并记录总质量m,再将其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V,多次实验后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得烧杯的质量是_____g,液体的密度是_____kg/m3,聪明的小明发现此种测量方法会导致测量值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2.小雪用一架天平和一只空瓶判断妈妈的项链是不是纯金的,她先测得空瓶的质量为0.1kg,装满水的总质量为0.5kg,再将质量为0.192kg的项链放进空瓶中再装满水,测得总质量为0.682kg,则项链的体积为_____m3,密度为_____kg/m3。
13.某小组同学想测量铅球的密度,准确测得铅球的质量后,测量体积过程如图所示,则测得的体积比真实值______,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
三、实验题
14.某同学做“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器材有天平、砝码、量筒、金属块、烧杯、水和细线。
小明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________处,发现横梁左端高、右端低,此时他应该把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填“左”或“右”),使指针指在________;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质量,当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天平横梁正好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g,体积是_____cm3,对照下面密度表可知,该金属可能是________。
物质 金 银 铜 铁 铝
密度kg/m3 19.3×103 10.5×103 8.9×103 7.9×103 2.7×103
15.小敏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实验如图所示:
(1)小敏设计的实验步骤是ABD,则测得的密度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小敏发现问题后,重新设计了实验方案,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
四、计算题
16.某同学在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千克/米?
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g) 100 132 148
液体的体积() 40 80 100
17.一个铝球,它的体积是500cm3,质量是540g,
(1)请判断这个铝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问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3)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铝球的总质量变为多少?(已知ρ铝=2.7g/cm3)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把纸撕成碎片,是形状变化,物质种类和状态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冰熔化为水后,状态变化了,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故B不符合题意;氧气罐内氧气用去一部分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小,密度会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铁丝烧红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热膨胀),密度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密度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及影响密度的因素有哪些,例如: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等.
2.D
【详解】
由实验步骤可知,所测液体的质量是准确的,但在测量液体体积时,由于烧杯内壁有残留的液体,会使所测液体的体积偏小,由ρ=可知,测量结果偏大;为防止烧杯壁粘液体带来实验误差,应先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体积,最后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用密度公式ρ=算出液体的密度.故选D.
3.C
【详解】
A.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不能用手向右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故A错误;
B.测量时为使横梁平衡,可通过增减砝码和调节游码,不能移动平衡螺母,故B错误;
CD.水的质量
由可得,水的体积
烧杯的体积
待测液体的体积
这只烧杯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
待测液体的质量
待测液体的密度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由天平平衡可知,天平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ρV可得,
2ρ甲V+ρ乙V=ρ甲V+4ρ乙V,
整理得:
ρ甲:ρ乙=3:1,
故答案为D.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
5.B
【分析】
与纵轴的交点液体体积为0,此时所对应质量为量杯质量
【详解】
由图像可解出图像与纵轴交于20g处,此时液体体积为0,则可知量杯质量为20g;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为20cm3时,总质量为40g,则液体质量为20g,密度,则40cm3的该液体质量.
6.C
【详解】
A.由图中量筒中倒水前后的示数可知,矿石的体积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矿石的密度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浸没的矿石排开的水的体积,则矿石排开的水的质量为:

故C符合题意;
D.按图中A、B、C的步骤测得矿石的密度,由于从烧杯中取矿石,矿石会沾水,使测得的矿石体积偏大,根据ρ=可知,则计算的密度偏小,故D不符合题意。
7.D
【详解】
A、称量时,应该是“左物右码”,且加减砝码用镊子,则左盘应放花岗石,右盘应放砝码,故A错误;
B、在称量过程中,要靠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B错误;
C、由图知,砝码的总质量为25g,游码在3g处,所以花岗石的质量为25g+3g=28g,故C错误;
D、由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花岗石的体积为30ml﹣20ml=10ml=10cm3;
则花岗石的密度为:ρ2.8g/cm3=2.8×103kg/m3,故D正确.
8.90 1.25
【详解】
第一空.将塑料杯中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m水=m水总﹣m杯=77g﹣5g=72g,
塑料杯中装满酸奶时酸奶的质量:
m奶=m奶总﹣m杯=95g﹣5g=90g,
第二空.因同一个塑料杯装满水和牛奶时它们的体积相等,所以杯子的容积:


解得:ρ奶=1.25g/cm3.
9.体积 ρ= ②和③.
【详解】
[1][2]在“测定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根据公式ρ=算出密度;
[3]“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相同之处有都需要测量质量、体积,实验器材和实验中所测定的物理量都相同;实验目的不同“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目的是测量密度,“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目的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由实验目的可知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不同.
10.78.2 7.82×103
【详解】
由甲图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
m=50+20+5+3.2=78.2g,
由量筒的读数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
V=55cm3-45cm3=10cm3,
所以金属块的密度为:
ρ=m/V=7.82×103kg/m3.
11.20 1×103 偏大
【详解】
[1][2][3]由图像可知,当液体的体积由20cm3增加到80cm3时,液体的质量增加了
即60g的液体的体积为
则液体的密度为
由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V'=20cm3时,总的质量为40g;
20cm3的液体的质量为
则烧杯的质量为
把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内的液体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烧杯内有液态的残留,会使得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变小,根据
可知,液体的密度偏大。
12.1×10﹣5 19.2×103
【详解】
[1]空瓶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由可得,空瓶的容积
瓶中装上了项链后再装满水,此时水的质量
此时水的体积
项链的体积
项链的体积。
[2]项链的密度
故项链的密度为。
13.偏大 偏小
【详解】
[1][2]在测量铅球体积的方案中,当铅球从水中取出时,铅球表面不可避免地沾有水,故导致加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大于铅球的实际体积,质量的测量值准确,根据可知,测出的密度值会偏小。
14.0刻度线 左 分度盘中央 79 10 铁
【详解】
[1][2][3]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横梁左端高、右端低,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此时他应该把平衡螺母向左端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4]由图可知,该物体的质量
[5]由图可知,物体的体积
[6]由密度公式可得,该金属块的密度
对照密度表可知,该金属可能是铁。
15.偏大 DBC 111 100
【详解】
(1)[1]将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中时,烧杯中的液体不能全部倒出,使体积测量值偏小,由可知,测得的密度偏大.
(2)[2]要准确测量盐水的密度,可先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读出体积,最后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根据公式便可求得量筒中盐水的密度,故合理的实验顺序为DBC;
[3]由题图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倒入量筒中部分盐水后,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

[4]由图可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5]盐水的密度:
.
16.千克/米
【详解】
设液体的密度为,量筒的质量为m,第一次测量时液体体积V1=40cm3,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为m1=100g,第二次液体的体积V2=80cm3,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为m2=132g,根据液体质量和量筒质量与总质量的关系可知:
V1+m=m1
V2+m=m2
代入数据得:
×40cm3+m=100g ①
×80cm3+m=132g ②
② ①得:
= =0.8g/cm3=0.8×103kg/m3
答:该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17.(1)这个铝球是空心的(2)如果是空心的.问空心部分的体积是300cm3(3)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铝球的总质量变为840g.
【详解】
(1)若球为实心,则由可得,实心铝球的体积应为:
因为V铝<V,所以此球为空心.
(2)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V铝=500cm3﹣200cm3=300cm3
(3)由可知,注入水的质量:
m水=ρ水V空=1g/cm3×300cm3=300g
球的总质量:
m总=m+m水=840g
答:(1)这个铝球是空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问空心部分的体积是300cm3;
(3)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铝球的总质量变为8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