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凸透镜成像规律高频专题提升训练
一、单选题
1.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距透镜焦点5cm处,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正立的 B.倒立的 C.放大的 D.虚像
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物体与凸透镜相距u=8cm时,经凸透镜成正立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u=12cm时,成倒立的像。则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u=20cm时,成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u=20cm时,成缩小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u=16cm时,成缩小的实像 D.当物体距凸透镜u=16cm时,成放大的实像
3.小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点为一倍焦距处,点为二倍焦距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上移动
B.烛焰位于A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B点时,光屏承接不到像
D.烛焰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时,光屏上始终出现放大的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成清晰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6cm
B.图中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C.若在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右移动
D.若蜡烛越烧越短,可将光屏向下调整,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5.学习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明同学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B.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
C.实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的同侧,虚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异侧
D.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6.蜡烛的烛焰发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B.烛焰通过透镜不能成像
C.烛焰通过透镜后成的是放大的实像
D.眼睛在A处还能观察到烛焰在凸透镜上有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7.以下是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像的一些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
A.有些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B.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
C.实像不是放大的就是缩小的 D.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二、填空题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cm,焦距大小为______cm;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9.如图所示,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 、b 、c 、d 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 _____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烛焰放在 ______ 点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且光屏距凸透镜最远。由此可以判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从 a 点向 c 点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 ______ ,像到透镜的距离 ______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____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______凸透镜。
1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6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12.用形状为“R”的发光物体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光屏上成的像应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当物体逐渐远离透镜,可观察到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逐渐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某小组同学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时应在硬纸板处于_____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并且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_____;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置于_____上,并调节三者的中心高度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_____.
三、作图题
14.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通过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像。蜡烛上A点发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的折射光线。
15.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CD是主光轴,MN是AB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用作图法作出该透镜右侧的焦点F。
四、综合题
16.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移动表面(如图所示),并被反射回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来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面。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决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_____(填“实像”或“虚像”)。
(3)当鼠标向前推移时,感光器件上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在向_____移动。
(4)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_____。
17.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请画出图中光线经过凸透镜的径迹._________
(2)移动“F”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甲,请在图中标出物距u,移动光屏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请详细描述这个像的特点:__________,用此规律可以制作__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3)不改变“F”光源和透镜的位置,换一个焦距为5cm的凸透镜,为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如何移动光屏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凸透镜焦距f为15cm,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内距焦点5cm处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放在焦点外侧距焦点5cm处时,物距处于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
当物体与凸透镜相距u=8cm时,经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此时物距小于焦距;当物体距凸透镜u=12cm时,成倒立的像,此时物距大于焦距,则焦距为
8cmAB.当物距为20cm时,物体可能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像;也可能在二倍焦距之外,成缩小的像,故AB错误;
CD.当物距为16cm时,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
A.由图可知,像在光屏的上方,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即像要向下移动,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可知,应将蜡烛向上移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烛焰放在A点上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把烛焰放在B点上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承接不到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烛焰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在F点左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但过F点后,因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承接不到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
AB.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u>f时,v>2f,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当u>2f时,f>v>2f,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由图可知物距为45cm时,像距为15cm,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即满足u>2f且f>v>2f,则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此时45cm>2f且2f>15cm>f,解得15cm>f>7.5cm,故AB错误;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右移动,故C正确;
D.由于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蜡烛越烧越短,烛焰下移,则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呈在光屏的上方,所以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上移,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A.凸透镜可成放大的实像,也可成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凸透镜可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
C.在凸透镜成像中,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故C错误;
D.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因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过焦点,所以根据图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
f=30.0cm﹣10.0cm=20.0cm
故A错误;
BC.根据图示可知,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蜡焰通过透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正确;
D.凸透镜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为眼睛在蜡烛这一侧,折射光线不会进入眼睛,所以眼睛在A处不可能观察到蜡焰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所形成的像(如果左侧有光屏,则可观察到像),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但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无关,故B错误;
C.实像有放大的、缩小的、也有等大的,故C错误;
D.实像一定可以呈现在光屏上,故D正确。
故选D。
8.20.0 10.0 左
【详解】
[1]由图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cm。
[2]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说明物体在2倍焦距点上,则焦距为10.0cm。
[3]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物距增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远离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故光屏应向左移动。
9.a c 变大 变大
【详解】
[1]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小,所以烛焰放在a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所以烛焰放在c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3][4]烛焰从从a点向c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所成的像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变大。
10.放大 靠近
【详解】
[1]已知f=10cm,则2f=20cm,蜡烛在凸透镜前18cm处,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所以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比原来提前会聚成像,所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11.5 变小
【详解】
[1]当物距等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像距也为二倍焦距,由图像可知凸透镜二倍焦距为10cm,凸透镜的焦距为5cm。
[2]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物离透镜越远像越小,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6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将变小。
12.④ 变小
【详解】
[1]因为是在光屏上成的像,所以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成的实像与物体左右、上下相反,故光屏上成的像应是下图中的④。
[2]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体逐渐远离透镜,即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变小。
13.静止 相反 光具座 中央
【详解】
[1][2]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可以探究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实验操作时,两个拉力都作用在纸板上,且方向相反,当在硬纸板处于静止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比较其大小;
[3][4]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应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置于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14.
【详解】
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物距为
u=20cm
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像,此时
u=2f=2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
f=10cm
凸透镜右侧的焦点在凸透镜右侧“10”刻度处,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将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凸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如图所示:
15.
【分析】
【详解】
连接MA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光心O,过光心O做一个凸透镜;由A点向凸透镜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E,连接ME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F,F是凸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
16.漫反射 实像 前 像没有刚好成在光学感应器上(或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下方)
【解析】
【详解】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发生漫反射;
(2)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说明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实像;
(3)感应器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鼠标向前推移时,物向前推移,感光器件上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也向前移动。
(4)鼠标悬空相当于增大了物距这时候像距会变小,因为成像透镜和光学感应器距离是不变的,导致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下方,即像没有刚好成在光学感应器上。
17.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 将光屏靠经凸透镜
【详解】
试题分析:(1)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上图所示;(2)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小于像距的,所以应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这种情况的应用是投影仪;(3)如果换一个焦距为5cm的凸透镜,此时物体就处于二倍焦距以外了,像应成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应将光屏靠经凸透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