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学习目标
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过程和影响;
知道《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历史意义;
讲述拿破仑主要活动,学会评价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
路易十六是1774年即位的,此时的法国,经过自称“朕即法律、朕即国家”的路易十四的高度专制、“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路易十五的荒淫挥霍之后,就像一个用力过度的发条,已经松弛下来了。
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路易十五实施的加重税收等措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1715—1786年国家税收总额从8600万锂提高到5.4亿锂……同时,因为关卡林立,在各大城市还征收商品入市税……这一切,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障碍。
—《世界近代史》
根本原因
法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
这场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进步思想家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主张:自由、平等、民主
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01
代表人:伏尔泰
02
地位: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思想之王”、启蒙运动的旗手
03
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代表人:孟德斯鸠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代表人:卢梭
主张:提倡自由、平等、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否定封建王权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
——卢梭《社会契约论》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影响: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 激化。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 机更加严重。
法国大革命前的最后一个国王是路易十六。他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锁匠国王,不理朝政,整天修锁、修表。路易十六结巴,不愿意见大臣,他宣称欧洲没有他打不开的锁,革命时他被抓住关在监狱里,要上断头台了,那锁他却没能打开。他的王后是奥地利玛丽公主,从小娇生惯养的姑娘嫁到法国做王后。玛丽王后花钱就跟撒传单似的,债台高筑,根本没有数字概念。她买一条项链500万法郎,没钱就跟银行家即第三等级借钱,追债的天天去她家。王后嫁到法国王室20多年,整天不干正事,尽搞些个化装舞会、宴会啊,乱七八糟,骄奢淫逸。从来没有去外面看一看百姓们生活得怎么样,没有进过一户普通巴黎市民的家。
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三级会议(教士、贵族、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始于1300年,通常是在国家困难时召开,故不定期。
1789年5月,法国的封建统治已经日暮穷途。国王路易十六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不得不召开多年不开的三级会议,讨论征税的问题。
法国大革命前夕等级制度情况简表
等级 人员组成 人口 纳税 特权 土地
第一等级 教士 12万 不纳税 征收什一税 占有全国耕地的10%
第二等级 贵族 35万 不纳税 享有特权 占有全国耕地的25%
第三等级 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和市民 2600万 纳税 无 农民占35%资产阶级占30%
1201名代表,包括291名贵族300名教士以及610名第三等级成员
按照原来的方式,三级会议分三个等级分别开会,每个等级,都只有一票表决权。在这次会议中,第三等级坚决要求增加自身的政治权利,主张三个等级合并开会,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此后,第三等级的代表自行成立 “国民议会”,作为民众的唯一代表,提出制定宪法的要求。
法国大革命爆发
国王被迫让步,一方面同意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议会”,要求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都加入;另一方面却暗中调集军队,企图以武力控制局面。消息传开, 巴黎民众不断聚集并武装起来,支持制宪议会。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
巴士底狱高100英尺,围墙很厚,有八个塔楼。上面架着大炮,里面有个军火库,装有几百桶火药和无数炮弹。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巴黎,活像一头伏在地上的怪兽,虎视眈眈地在那里随时准备扑上来,吞掉每一个胆敢反对封建专制的人。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
《人权宣言》
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议会通过了多项法令,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和封建地租。
旧制度的死亡证
新制度的出生证
评价:
进步性:倡导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
局限性: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出身的不平等,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成立共和国
国王路易十六被迫接受宪法,但暗地里致信欧洲各国君主,呼吁他们武装干涉法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联军, 进逼巴黎。法国各地人民拿起武器,组织义勇军救援巴 黎。法国军队在瓦尔密击退侵略者,将敌人赶出国境。
1792年9月。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王呼吁外国君主军事干预的信件随即被发现,巴黎民众强烈要求惩办国王。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以叛国罪送上断头台。
结成反法联盟 保王党妄图复辟
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各国君主深受震动,他们害怕革命传播,决定绞杀法国的革命。英、荷、西与普、奥等国结成反法联盟,从几个方向进攻法国。法国国内的保王党势力乘机抬头,妄图复辟。
革命高潮:雅各宾派专政
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雅各宾派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迷恋暴力,他认为暴力打天下,暴力治国,这招最管用。
他怀疑你是共和国的敌人,你就得上断头台,到最后甚至罗伯斯庇尔的私敌,统统都给送上了断头台。当初他做律师的时候,打官司输了,你赢了,行,你是共和国的敌人,上断头台!打赢过我的,都得上断头台。他追一个女孩儿没追上,然后他就把这女孩儿的老公一家全送上了断头台,还让这女孩儿在底下看,你后悔吧,跟我多好!可你偏偏要跟他。所以当时的断头台,是法国最繁忙的机器。罗伯斯庇尔恐怖专政的这一年是法国最恐怖的一年,统计这一年被杀的人数,有的说5000人,有的说4万人,还有说6万人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1794年爆发了“热月政变”。热月政变发生之后,雅各宾派的统治就被推翻,罗伯斯庇尔上了断头台。
法国人非常幽默,在罗伯斯庇尔的墓碑上刻了这样一行文字:“我,罗伯斯庇尔长眠于此,过往的行人啊,请不要为我哀伤,如果我活着,你们谁也别想活。”
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据估计:在恐怖时期未经审判而匆忙处死者约4万人,其中第三等级占到了80%以上。同时,还把成千上万一时不理解大革命的农民,也一律认定为反革命,予以大规模的绞杀,…….有的村庄几乎全被杀光,连儿童、婴儿也难幸免。
——《法国大革命反思》
高潮结束
1794年7月,“热月政变”后,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的高潮过去了。
法国大革命失败了吗?
这只是代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
特点:①规模大 ②最彻底 ③最典型
性质: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意义(影响):
①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②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革命的彻底性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典范,具有世界性影响。
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之后,反法联盟卷土重来,人民渴望和平时期早日到来,资产阶级更期望能稳统治秩序,历史把一位英雄送到了法国人民面前——
拿破仑--"荒野雄狮"
16岁——炮兵少尉
24岁——准将
26岁——少将
27岁——中将
30岁——夺取政权(1799年,雾月政变)
33岁——终身执政
35岁——称帝(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拿破仑上台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很快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国家机器。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对内措施:
1、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2、主持制定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拿破仑
《拿破仑法典》
颁布时间:1804年
原则: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影响:
对法国: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世界: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拿破仑虽然当上皇帝,但在欧洲君主眼中,他仍然是革命的后继者。反法联盟一次次与法国较量,一次次败在拿破仑手下。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2
2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后,确立了战胜欧洲干涉力量,夺取欧洲霸权的目标:
1、打败欧洲的武装干涉,在法国周边建立卫星国;
2、战胜英国,夺回海外殖民地,把英国势力驱逐出欧洲大陆;
3、夺取“天然疆界”。
2
如何认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
拿破仑帝国的覆灭说明了: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强于资本主义力量
目的 性质 意义或结果
前期 战争 捍卫法国革命成果和国家政权 正义性 进步性 抗击反法联盟的军事进攻,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后期 战争 扩大统治范围,发展霸权利益 侵略性 争霸性 导致欧洲民族国家的反抗,使帝国覆灭
1813年,法国和反法联盟(欧洲大陆的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瑞典等封建国家和英国)在柏林西南的莱比锡城下进行决战,这一战后来被称为是“民族之战”,使拿破仑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
拿破仑帝国覆灭
1814年,反法联军攻入巴黎,封建王朝复辟,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流放到意大利海岸附近的厄尔巴小岛。
1815年3月,拿破仑从监禁地(地中海中的厄尔巴岛)潜回巴黎,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重登皇位。 6月,反法联盟在滑铁卢展开了大规模的会战。法军全线溃败。拿破仑的政治生涯从此结束。(兵败滑铁卢)
我希望能够把我的骨灰安葬在塞纳河畔,安葬在我如此热爱的法国人民中间……
——拿破仑临终遗言
1815年10月,这位末路英雄拿破仑和他追随者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他一直郁郁寡欢, 1821年5月5日病死于该岛,享年51岁。
评价拿破仑
总评
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功绩
颁布《拿破仑法典》;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又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局限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课堂总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