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精品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文档属性

名称 《化石吟》精品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27 20: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品同步导学案
(“名师讲坛”走进作者、文学常识、生字难词、重点聚焦、难点突破、写作借鉴知识点串讲全揽括;“自主课堂”轻松把握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力阅兵”知识迁移,提升综合能力。三大板块层层推进,助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全面提高学习效果。)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323/V46264.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16.化石吟
第一课时 自主课堂
名师讲坛
题目解说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生字难词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潜行( qián xíng):秘密行走。
裹藏(guǒ cáng):包含,包藏。
葱茏( cōng lóng):(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yōu yǎ):幽静而雅致。
骸( hái)骨:尸骨。
重点品昧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本句拟人兼比喻。人脸上的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化石上的“皱纹”是生命在时光流逝时留下的,如同档案将生命信息保留。
难点突破
本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了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所谓照应,通俗地说就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它必须由前后相关的成双成组的语句或段落构成。如“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结构思路
一(1-2)提问讲述奇妙故事,引出化石。
二(3-6)赞颂化石的神奇与伟大作用。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奇幻( ) 裹藏( ) 潜行( ) 葱茏( )
hái( )骨 猛mǎ( ) qū( )壳 tàn( )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血雨腥风 惊惶失措 荒唐 咆哮
B.超凡卓越 油燃而生 葱茏 掩映
C.无精打彩 莫然置之 皎洁 阔气
D.令人神忘 百感交集 标至 匀称
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成语。
(1)海水干涸,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
(2)形容时间的流逝。( )
(3)让人心底里向往。( )
4.下面诗句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B.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C.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D.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5.指出下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 )
(2)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
6.整体感知。化石所重视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课堂
阅读课文第1至5节,完成后面的问题。
7.诗歌开头连用四个问句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长眠在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一句中“长眠”的含义是什么?“苏醒”的含义是什么?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中“你”指的是谁?这句话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指的是什么?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能力阅兵
1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快速期,建设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
B.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C.梁启超纪念馆已成为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内历史文化厚重的旅游观光。
D.“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年阅读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12.从具体的语言环境考虑,下面三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是什么?
(1)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洁白的花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班级要开展《化石吟》自主性合作学习活动,并要在此基础上出版一期黑板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在黑板报的序言中,语文课代表写道:“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请你仿照他的话,以《化石吟》为例,再续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的诗句写一句批注性评语。
诗句: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围绕某一专题为黑板报再拟定两个栏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鱼化石
艾 青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了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是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
14.第一节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从内容上和第几节形成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诗中可以看出鱼化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理解诗歌内容,判断正误。
(1)本诗表面上是写鱼化石,实际上是借化石来写人,写诗人自己的不幸遭遇。这明暗两条线结合得很巧妙。 ( )
(2)作者由眼前的一块鱼化石展开联想和想像,把笔触伸向几亿年以前的远古,然后又回到现实中来。 ( )
(3)本诗几处运用了对比,如鱼儿生前的自由、快乐与死后的压抑、痛苦;“栩栩如生”与“不能动弹”;“绝对的静止”与“运动”等。( )
17.作者通过对鱼化石的记叙和描写,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huàn cáng qián cōng 骸 犸 躯 叹
2.A
3.(1)海枯石烂(2)日转星移(3)令人神往
4.D
5.(1)拟人 (2)比喻
6.恐龙、猛犸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生物进化的历程。
7.启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探求答案的兴趣,自然地引入到诗歌的下篇。
8.“长眠”指化石被深埋在地下;“苏醒”指化石被人们发现,为人们进行生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9.化石。引起下文的作用。
10.指大自然。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伟大由衷的赞叹之情。
11.D
12.示例:(1)发展你自己!(2)贡献你自己! (3)牺牲你自己!
l3.(1)化石能够说话,是在告诉我们研究应尊重科学。(2)之所以是“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一串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示例:化石背后的故事;珍贵的化石;奇特的化石……
14.活着的鱼。第l、五节。
15.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足地震。
16.(1)√ (2)√ (3)×
17.生活中如果遇到痛苦和挫折,要勇敢地抗争,生命的意义在抗争中才‘能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