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品同步导学案
(“名师讲坛”走进作者、文学常识、生字难词、重点聚焦、难点突破、写作借鉴知识点串讲全揽括;“自主课堂”轻松把握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力阅兵”知识迁移,提升综合能力。三大板块层层推进,助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全面提高学习效果。)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323/V46264.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22.羚羊木雕
第一课时 自主课堂
名师讲坛
作者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9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荣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文学常识
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主要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事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内容。本文使用了一段插叙,写自己和万芳的友情,展现万芳的性格。
生字难词
分歧(qí):(思想、意见等)不一致,有差别。
自作主张:自己作主,自己拿主意。
攥(zuàn):用手握住。
怦怦( pēng):象声词,形容心跳。
树杈(chà):树枝分杈。
寒战(zhàn):寒噤,因寒冷而发抖。
生字分析
主题解说
围绕羚羊木雕记叙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重难点突破
1.怎样理解“这能全怪我吗?”
这一句言下之意是我是被逼的,怪只能怪父母。
“我”和万芳的友谊是多么真挚深厚,童心多么美好,父母的威逼摧残了我们的心灵。告诫人们不能粗暴伤害孩子的心灵,独立成段,表明作者思想倾向。
2.怎样处理好“要木雕”这件事?请你设计方案。
如:妈妈可以委婉地跟万芳的妈妈说这件事,并劝万芳妈妈不要责怪万芳,妈妈跟万芳说,万芳就会把木雕还给我。
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用来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了“我”被逼得向朋友反悔,心灵上经受了一场巨大的痛苦,又担心因此而失去珍贵的友谊,“冷冷的”月光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境。 ’
关于友谊
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 一斯托贝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夏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寒战( ) 怦怦( ) 脸颊( )
逮住( ) 发愣( ) 抹眼泪(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 )影不离 ( )不在乎 ( )声叹气 ( )作主张
3.下面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B.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婆婆嘴:老太婆的嘴。)
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仗义:讲义气。)
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4.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月亮出来了,冷冷的。 ( )
(2)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 )
(3)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 )
(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 )
5.整体感知。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在叙事中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请用三个词语概括文章的结构线索(填空)。
( )木雕——( )木雕——( )木雕
互动课堂
阅读“不知什么时候……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后做题。
6.文中“我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中的“事情“是指7.妈妈让“我”把一盒糖送给万芳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妈妈让“我”把一盒糖送给万芳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从妈妈的眼睛里……像是在等待着什么。”这一句是对爸爸妈妈的描写,表明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9.“屋里静极了”和课文中“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是什么描写?它们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爸爸妈妈执意让“我”要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能力阅兵
知识迁移
11.(2011.福州)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撼( hàn) 匿笑(nì) 鲜为人知(xiān)
B.怡悦( yí) 广漠(mò) 一气呵成(hē)
C.亢奋(kàng) 蹒跚(mǎn) 沧海桑田(cāng)
D.烦燥( zào) 干涸(hé) 相形见绌(chùí)
12.在下面横线处填人适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组成排比句。
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
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
它是丝丝柔和的细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束束温暖的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2012.新疆模拟)漠视也是一种关怀
①他第一次出现便使众人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了一阵阵戏谑的欢笑。他双耳涨红,眼中打着泪花,青筋暴起,从教室的正门,一路走到了最右面的角落,成了我的同桌。
②他的刻苦与奋进让我觉得有些惊异。对于上课连课本都不会翻开的我来说,他的聚精会神,常常让我觉得他是在睁着眼睛打瞌睡。因为,最后一排的学生,不是问题少年,就是终年无法突破倒数的防线。这么一群被众人忽视的可怜儿,似乎常年都看不到阳光。我们从不曾想过努力,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种类似于无用功的挣扎。
③第一次考试成绩下来,后排同学无不瞠目结舌。这个右腿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小个子,原本以为他的刻苦一定可以帮我们这群可怜儿出气,冲上排名前十。谁知,他比我们更恶劣,竟然稳坐了倒数第一。他耷拉着脑袋,一语不发地坐在那儿,直至下课铃响了,他还是不曾离开。
④没过多久,他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上课传纸条,说话,睡觉,无精打采;下课打闹,拉帮结伙,生龙活虎。我们之间,没有一个人忘记他是瘸子。所有游戏里边,只要是沾有跑步的,我们一律不让他参加。我们知道,那样不仅会让我们大失兴致,还会深深地伤害到他。于是,整整一年的中学时光,他都不曾与我们一同嬉戏打闹过。
⑤开学,班主任强行实施一项极为民主的政策——班委竞选。我们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段可以安睡的甜美时光,殊不知,他竟然厉声宣布,每个同学都必须上台参加竞选!顿时,后排男生一阵哀叹。
⑥想想,终日无所事事的我们,说闲话笑话还可以,要我们说演讲词,参加竞选,怎么可能?这不是明摆着让我们出丑吗?但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去说两句。于是,原本死气沉沉的后排男生,忽然热血澎湃地准备起来,忙得不亦乐乎。
⑦轮到我的时候,我在台上结巴了半天,硬是没说出一句话来。最后走下讲台的时候,班上同学忽然大声来了一句:“你到底要竞选什么职务?”我想了半天,还是没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只好顺口说了一句:“劳动委员!”然后,狼狈地在一片欢笑声中下场。
⑧他还未走上讲台,班上的同学就已笑倒了大片。他手中拽个纸条,衣衫陈旧,像个受伤的战士,一瘸一拐地向前方阵地逼近。他等了很久,直至笑声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戛然而止,他才缓缓地念出自己的演讲词:“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竞选的职务是体育委员。健全的你们无法体会到,我有多么渴望自由自在的奔跑……”
⑨没有一个人再笑他。他的眼里盈着热泪,以一种慷慨激昂的方式,重重地叩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门。我记得那天,他歪斜着肩膀,站在讲台上,博得了一片欢呼与喝彩。
⑩他想,自己是不可能当上体育委员的,毕竟,自己形如这般,如何带领大家积极锻炼?可让他想不到的是,班主任不仅让他做了体育委员,还让他成为了自己的科代表。
?“老师,你不觉得我有问题吗?我可能胜任不了这两个职位。”他有些沮丧地说。
?“我没有看到你有什么问题啊!难道,你觉得自己有问题?”班主任一脸疑惑。
?他艰难地伸出了自己的一只脚:“老师,我是个残疾……”话未说完,悲咽的哭声便冲破了后来的谈话。
?“哦,原来是这样。可你那天的演说实在太精彩了,致使我没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我觉得这无关紧要。难道,你觉得它很重要?”
?他以为,自己的老师一定会先热语寒暄地安慰他,而后,再将先前的成命收回。岂知,老师竟是以这样一种漠然态度,回绝他的辞请。
?后来,他成了班上最得民心的学生干部。他的开朗、豁达、毅力,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包括所有的后排男生。但关于他和班主任的那段简要谈话,我们却是毕业后才知道的。
?那一次短暂而冷漠的谈话,终于让他重新正视自己,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继续这段本是不幸的人生。但谁能说,这故作漠视的冷淡中,就没有人性的光辉和对弱者的无上情怀?
13.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①他进教室受到同学们嘲笑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沮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具体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次短暂的谈话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班主任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他”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l.zhàn pēng jiá dǎi lèng mǒ
2.形 满 哀 自
3.B
4.(1)景物描写 (2)心理描写 (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
5.(1)讲述了“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赠送给了好朋友万芳,父母却逼“我”要回来,“我”对朋友做了反悔的事。 (2)查问送要回
6.要回赠送给万芳的羚羊木雕。
7.换回羚羊木雕。
8.神态坚决让我要回羚羊木雕
9.环境描写 “屋里静极了”来渲染父母与 僵持的紧张气氛。“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以寂静无声衬托我的孤独无助和内心痛苦。 以寂静无声衬托我的孤独无助和内心痛苦。
10.同意奶奶的观点。奶奶更明事理。她也知道羚羊木雕贵重,但是,她更懂得执意让孩子要回羚羊木雕,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多不好,对孩子间的感情影响多不好,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多不好。她把情义看得重于财物是深明情理的。
11.B
12.略
13.②他刻苦奋进没有收获,受到打击放弃努力 ③他参加班干部竞选意外当选 ④他成了班上最得民心的学生干部
14.(1)灰心丧气,写出“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对身兼双职的不自信。 (2)冷漠,漫不经心,表现了老师用忽视缺憾的方式米鼓励“他”的良苦用心。
15.第⑦段写“我”竞选时没有准备,狼狈下场,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更能体现他对这次竞选的认真,重视程度。
16.班主任语言简洁,一方面表明自己看重学生能力,增强“他”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两次反问,加强语气,让“他”克服心理障碍,重新正视自己。“他”敏感、自卑,但对生活仍充满希望,能反省自己,有悟性,豁达开朗。
17.作者认为漠视也是一种关怀,忽略他人的缺憾,用平等的方式相处,同样能表现人性的善良。第二问示例:①赞成,有时过多关注会增加心理压力,漠视其实是换一种方式相处,忽略他人的缺憾,可以让他们重新正视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②不赞成,有缺憾的人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与帮助,漠视他们的感受,会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