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志士与隐士的对话
《短歌行》《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自主学习
1、 大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找出两首诗中的诗眼。围绕这个两个词厘清作者的情感与写作思路。
思考:通过诵读,你读出两位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归
忧
自主学习
忧
(1)所忧为何?
(2)何以解忧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请用原文中的诗句回答
合作探究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为何而归?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向何处?
思考:这些诗句中的尘网、樊笼、羁鸟、池鱼、故渊、南野、田园,分别指什么?作者使用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去如何?
思考:作者在归园之前和归园之后,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简单的谈一谈,这种情感变化产生的原因。
合作探究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一忧
二忧
三忧
思考:诗歌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的“明月”和“乌鹊”代表什么,作者最真实的忧思又是什么?
所忧为何?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史以言志或抒情
有据可依,生动形象,含蓄简洁
用典
人生短暂
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忧
统一天下
志
所忧为何?
唯有杜康
契阔谈 ,心念旧恩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何以解忧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两个人的时代相隔并不久远,生活的背景极为相似,但二人做出的选择却大有不同。请诵读诗歌,体悟情感,结合背景知识谈谈你对他二人的人生选择的看法。
一、知作者
陶渊明
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晚年更名为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开创了田园诗,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共传世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东晋时局动荡,陶渊明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首次出仕做官,到义熙二年(406年)彻底告别仕途,其间一共十三年,有“五进五出”的经历:
⑴公元393年,29岁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
⑵公元398年,35岁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次年冬以母丧辞职;
⑶公元404年,40岁离家,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不久隐居;
⑷公元405年,41岁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随刘敬宣离职而离职;
⑸同年秋再度出仕,任彭泽县令,81天后辞职归隐。
合作探究二
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说到底,出世与入世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在东汉末年乱世中,曹操和陶渊明作为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他们都借助诗歌传达出了自己的心声。
导入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而隐士思想,也历来占据传统文化精神最崇高、最重要的地位。另外,古往今来,很多人同时具备隐士情怀和志士节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可能没有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却能造就人格的丰碑。
合作探究
1.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明确: 《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
合作探究
2.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他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你如何理解呢?请根据曹操和陶渊明的作品客观评价一下。
合作探究
2.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他评价陶渊明:“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你如何理解呢?请根据曹操和陶渊明的作品客观评价一下。
明确: 曹操名作有《蒿里行》《观沧海》和《龟虽寿》等,这些作品风格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在乱世中有顽强进取精神的人,称之为“英雄”也是实至名归。而陶渊明因为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不适应仕途中繁文缛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尽管反复多次出仕,但是最终归隐田园。正是因为他并未完全脱离现实,却有这样的精神气节,“并非浑身静穆”,他才如此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