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中国现代文学天团
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
鲁郭茅巴老曹: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和曹禺
一、鲁迅
他,我们都在熟悉不过了,我们都读过他的《祝福》,也读过他的《少年闰土》。他写过许多讽刺现实的小说,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他也是新文化的倡导者,提倡大家都用白话文写作。
二、郭沫若
郭沫若出生于四川,是我们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他的一部《女神》让无数人着迷。
三、茅盾
茅盾的一生写了非常多的小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多产作家,他写的《子夜》是我国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四、巴金
巴金的作品非常朴实,被称为中国文学的良心,真和善始终贯穿在巴金的写作过程中。
五、老舍
老舍在文坛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也是语言方面的大师,可惜由于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他跳入北京太平湖自杀。
六、曹禺
他在剧作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作品多次被放上银幕。
这六个人在我国文坛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受到千千万万的读者喜爱,纵使时光如何流转,也改变不了人们对他们的爱和尊敬。
飞扬的旋律,青春的诗情
放号:阳平 去声?
读去声,解释成吹号,但是,诗歌内容跟号角不沾边。
读阳平,是号叫——呐喊——惊叹——赞美的意思,和这首诗的疯魔状态匹配。
导入新课
山海关有一副对联非常奇妙,在那里存在几百年了,几乎没有人能够读出来。这个对联就是:
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可是有个人一会功夫就读出来了:“海水朝(hǎi shuǐ cháo ),朝朝朝(zhāo zhāo cháo),朝朝朝落(zhāo cháo zhāo luò);浮云长(fú yún zhǎng),长长长(cháng cháng zhǎng),长长长消(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这个人就是郭沫若。
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
知识小卡片:郭沫若名字的由来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郭沫若作品主要是新诗,这也被视为他在文学史上成就和贡献最高的方面。其实,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出生于四川乐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却对时代剧变极为敏锐。1914年负笈日本,学的是医学,后来弃医从文,这一点和鲁迅很类似。他是一个生命活力极强的人,在文学创造之馀,他几乎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开始研究刚引起学术界关注不久的甲骨文字,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名列“甲骨四堂”之一,他们分别是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他是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代表剧作《屈原》,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走近作者
淡抹浓妆总入时,两朝恩遇鬓成丝。
曾夸召对虚前席,又见讴歌奉和词。
考古偏能剽甲骨,后今何癖注毛诗。
生民疾苦仍如此,孤负先生笔一支。
——无名氏《刺郭》
走近作者
郭沫若轶事
萧三郭沫若合作联珠对
1961年3月,诗人萧三到海南岛儋县参观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当时这两个单位正值初创时期,条件很差。师生们一面开荒建房,一面上课学习。萧三为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提笔撰一句云:生产产诗歌,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情最热;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萧三将下联空着,并题附言:“希望有后来高明者对下联。”事有凑巧,时隔三天,郭沫若也来这里参观,看了上联,便信手为之续出下联:劳动动教研,教研研劳动,红旗照耀光中施教,教益通红。
郭沫若轶事
妙解怪字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位日本学者来中国登泰山,沿途的风景令他们流连忘返,赞叹不已。穿红门,过万仙楼,北行一段,自然风光绝佳,盘路西侧的石壁上镌刻有“丿虫二”两字,引起日本学者的很大兴趣,他们向陪同的中国学者询问,这两个古怪的字意思是什么?还真把在场的人都难住了。游山归来,日本学者仍追问“丿虫二”的读法和意思。于是,我国学者们便翻书查卷,多方请教专家教授,可就是得不到满意结果。后有人带着临写的这两个字找到中国科学院,请教郭沫若。郭看了这两个字,沉思片刻,提笔在“丿虫二”两个字外边各加两笔,“丿虫二”变成了“風月”。郭沫若笑道:“这两个字应读作‘风月无边’,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罢了。”
初中教材中选了《天上的街市》这首作品,它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都收入了作者的第一部诗集《女神》: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诗歌背景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和课文中的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相比,虽然浪漫的想象是本色没有改变,感情的激烈程度显然降低了不少。
两年前稍早的时候,作者在日本写下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作品,发表在次年一月的《时事新报》的副刊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知识卡片:《女神》的思想内容
1.个性解放、争取圆满人格的强烈要求。 如:《天狗》《浴海》《地球,我的母亲》
2.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凤凰涅盘》《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
创造精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笔立山头展望》《晨安》《光海》。
3.爱国情思的抒发。 《炉中煤》《凤凰涅盘》。
知识卡片:新诗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你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
“五四运动”
提示:这首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
“新文化运动”
诗歌背景
知识卡片:“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 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5月4日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定为青年节。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知识卡片:“五四运动”
知识卡片:“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诗歌结构
第一、二行,展示了海洋雄伟壮丽的景色。
第三、四行,由景入情,抒写了对眼前景观的强烈主观感受。
第五至第七行,对“力”的讴歌和赞美。
这首诗歌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情感赏析
这些词语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这些红色的词语是不是完整的意象?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1.雄奇壮阔的意象
诗句中的意象应为:
怒涌的白云 壮丽的北冰洋
无限的太平洋 滚滚的洪涛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宇宙素描,渗透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
这些词语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2.排比、反复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力”是全诗的诗眼,是“五四”精神的象征。
“力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
“力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创造新时代的文明。
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声响,体现其神韵,反映其韵律。
表现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以及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
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这些词语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3.抒发的感情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诗人以澎湃的激情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力,强烈体现了诗人破坏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勇猛革命精神。自由宏阔,雄奇奔放,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十分显著。
诗人以浪漫主义者的激越情怀,把整个世界都当作自己的呼唤对象,他和应着时代的节拍,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喊出时代的强音。在他的呼号之下,怒涌的白云列成阵势,壮丽的北冰洋掀起了让人感奋的力量,“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的全部力量来把地球推倒”,这种伟大的力量要“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毁坏,要破坏旧世界,冲破黑暗牢笼,荡涤污泥浊水! 创造,要建设一个新世界。毁坏与创造需要以人的热情和伟力而完成,“不断的努力”是成功的希望所在。最后诗人开始呼号创造的伟力,他要将这伟力汇入所有的艺术之中,诗人相信力的艺术将改变世界的面目。这首诗自由宏阔,雄奇奔放,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十分显著。
沃尔特·惠特曼,1819年5月31日出生于纽约州长岛,1892年去世,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草叶集》是他的代表作,几度增删修订,成为美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一部诗歌经典。 《草叶集》体现了惠特曼时代的“美国精神”,是惠特曼用诗歌记录的美国史。
惠特曼将生活之景、之物、之人展现于读者眼前,赋予无限的想象,节奏奔放自如;他歌颂自由,呼吁民主,不拘于世俗规矩的束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的诗歌影响了千千万万读者,对一代又一代的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沃尔特·惠特曼:
不论是善是恶,我将随意之所及, 毫无顾忌,以一种原始的活力述说自然。
1.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抒发情感的?
明确:诗人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以浪漫主义者的激越情怀,把整个世界都当作自己的呼唤对象,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
问题探究
2.如何理解诗歌标题的含义?
“放号”是欢呼、是呼喊、是呐喊、也是赞歌。
问题探究
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遍及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的呼唤的巨人。
通过对自然的抒写,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窥视到他充实的内心,感受到他如沸的激情,而抒情形象所显示的这种独特感情、心理,正反映了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表达了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
3.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问题探究
4.“滚滚洪涛”在诗歌中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明确:诗歌中的“滚滚洪涛”既是诗人回国途中所见之景,也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五四”运动所产生的巨大声势,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也象征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
问题探究
诗歌艺术
展现《女神》雄浑豪放的浪漫主义风格。
诗人以大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营造壮阔、恢宏的意境,诗人想象“我”站在地球的边上,眼观大洋,耳听海涛,并把太平洋想象成为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竟然要把地球推倒,把相距遥远的北冰洋和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天空的云海和海洋的洪涛联结起来,创造出一种阔大而超越的意境。这些神奇的想象、壮丽的场景同诗中表现的进取、乐观精神,及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构成了诗歌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句式自由,节奏鲜明。
作为一首自由体的新诗,诗人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使得诗作显得自由奔放。本诗还运用排比句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过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
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诗歌艺术
一百多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曾在《“晨钟”之使命》里这样激励青年一代: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
青春,如同朝阳,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风华正茂的我们,仿佛拥有着整个世界。
今天,广大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时代也需要我们用坚实的肩膀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