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搭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 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搭石》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0 18:5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脱鞋挽裤、间隔、谴责、懒惰、俗语、平衡、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一行人、相背而行、理所当然”等词语;理解词语“脱鞋挽裤”、“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和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词句联想画面的方法,体会搭石的美。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热情谦让、尊老爱老、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感受作者对于家乡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认识作者,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刘章照片:这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刘章爷爷,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文坛最有影响力的20位诗人之一。刘章爷爷从小在农村长大,那里山川,如画;流水,似歌。他热爱他的故乡,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2.课件出示:
把故乡揣在怀里,
晓风残月,
浪迹八方,
即使登上世界屋脊,
灵魂也不会缺氧!
故乡是大真大美,
故乡是大音大象,
故乡的每一块石头,
也像明珠闪光!
在刘章爷爷的心里,故乡是怎样的?(生交流)
3.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大声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横线划出什么是搭石?
2.检查生字词
先来考考你,课文中的词语会读吗?
汛期 谴责 懒惰 俗语 平衡(第一组词谁先来?一起读一读吧。)
间隔 相背而行(第二组词谁会?多音字都读正确了,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吧。)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最后一组,请谁 四字词语也难不倒你。请男生先来读,请女生也来读读。)
3.课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搭石呢?谁能来读读你划出来的句子?
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4.为什么要在小溪里摆上搭石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脱鞋挽裤
这儿有个词,一起来读读?
那“挽”字是什么意思呢?(卷起来)
那“脱鞋挽裤”就是——(脱下鞋子,挽起裤腿)
也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访友也必须——脱鞋挽裤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5.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不便、麻烦、辛苦)
6.是呀,搭石对于生活在那里的老百姓来说太重要了,让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7.就是这样平凡的搭石,作者却不禁这样感叹——
课件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书:一道风景
三、学习课文,概括画面
1.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去领略这道美丽的风景,我请3位同学来读一读二到四小小节,其他同学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2.第二小节谁先来读?
孩子们,在这一小节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呢?还有吗?
预设: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这样的画面吗?
板书:摆搭石 整搭石
3.第三小节谁愿意来读?
●一行人
预设1:这儿有个多音字,你刚才读正确了。文中指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我们称作——一行人,再读一读。
预设2:这儿有个多音字,想一想该读什么?意见不太统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而文中指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我们称为——一行人。再来读一读。
●这一小节中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呢?
板书:走搭石
4.第四小节呢,谁来读?
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还有吗?
板书:让搭石 背过搭石
5.在这么多的画面中,你觉得作者描写得最美的是哪一个画面?(走搭石)
四、学习第三小节,体会画面美
1.现在就让我们一块儿去走走搭石吧。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用波浪线画出让你感受到美的句子。
2.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①紧扣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预设1:生: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的。
预设2:生: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很有节奏感。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
●师生配合读文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请这一大组起立,先跟着我走一走搭石,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搭石可不好走,你们准备好了吗?(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女生走前面,男生走后面。(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板书:协调有序
这一美好的画面已深深印在了我们的心里了吧?
②紧扣“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感受
●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找到了词,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绰”是生字,课前查字典了吗?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两种意思,出示: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样的画面吗?谁也想来说说?
预设评价1:体会得真形象啊!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
值得大家学习。请你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吧。
预设评价2:听你这么一描述,我仿佛感受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展开在眼前,也请你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吧。
●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指名读)
预设评价:如入其境啊。
●谁还想来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试试,那就全班一起读吧。
板书: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③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音乐起)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④孩子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⑤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3.就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再来走一走美丽的搭石吧。
五、学习第四小节,体会景美情更美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出示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读懂了文字里隐含着的美。是呀,正是乡亲们的礼让,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当老人和年轻人都来走搭石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句子:“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尊老)
●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预设①伏
为什么呢?(这是你的读书体会)
“伏”是什么意思?
再看看“伏”字是什么结构?左边——一个人,右边——一条犬。
(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你们知道吗?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呢?
我们再把这个“伏”字放到课文中来读一读吧。
预设②理所当然
说说你的理由。(有你的读书体会。)
●在这一句中还有其他的词语令你感动吗?
●我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引说: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当这位年轻人年老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3.我们发现刚刚体会的两幅画面作者是以一对近义词作为开头的。点红如果、假如。
4.我想请男生来读第一幅画面,请女生来读第二幅画面。
5.相互礼让,尊敬老人不仅形成了一道风景,更积淀成了家乡一处淳朴的民风。
板书:一处民风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难怪作者每每忆起家乡,总是由衷地感叹——(配乐齐读)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她联结者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还是一处淳朴的民风,更是一份浓浓的乡情。
板书:一份乡情
3.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下课!
六、板书
5 搭石
摆搭石 整搭石
走搭石
让搭石 背过搭石
一道风景 一处民风 一份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