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四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四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2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9 15:3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碳酸盐专题
教学设计理念
初中化学各单元的知识相对独立,但也有联系、相互补充。本节内容是归纳具有共同组成特征物质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基本理念——“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因此,本课亮点在于最大限度地整合教材资源,突出核心知识,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解惑释疑和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学习内容安排由简入深,循序渐进,基础知识与综合提升并重,兼顾每一层次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盐的俗名及用途、几种碳酸盐与酸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条件后,知道了某些盐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但是未对种类繁多的盐进一步分类、总结它们的异同。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都出现了某些碳酸盐的知识,但未于本单元的知识进行联系。十一单元重点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碳酸盐,它们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是每年中考的必考点、易错点,这是由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所决定,即便在高一,还需在深入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不同点,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分类、系统归纳、类比、辨析等方面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前一单元常见碱的俗名及用途,本单元常见盐的俗名及用途,学生对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几种物质的俗名及用途容易出现混淆;对分散在各单元、不同学习内容中出现过碳酸盐的知识感觉凌乱、记忆困难,应用时找不准依据、思路不清晰。所以本次专题复习采取系统归纳与实验探究活动相结合,由学生自我归纳、自我总结、相互评价等方式,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②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归纳、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总结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等科学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
六、教学方法
系统归纳法、实验探究法,分类讨论法
七、教学准备
实验用品、PPT、纳米黑板(实物投影)、希沃授课软件、手机
八、教学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几种碳酸盐是每年中考必考点,且考查多方面的知识。碳酸盐知识分散在各单元,因此,教学设计先通过系统归纳几种碳酸盐的俗名及用途,书写重点用途的化学原理,并以此引导学生总结碳酸盐的化学性质之一;再通过几组单一物质鉴别实验,让学生以实验现象为载体,总结碳酸盐的化学性质之二;最后,以一道经典混合物鉴别题为背景,让学生应用本节所学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利用实时实验情景,学生互评方案可行性,高度概括、学以致用。
2、教学环节:(见图表)
新课引入 生活相关,激发兴趣 几种碳酸盐在生活、生产被广泛应用,也是中考热点。
系统归纳,务实基础 归纳几种碳酸盐的俗名、用途,互查互补
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设计4种方案区分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课时活动
学以致用,实践检验 讨论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成分,并设计实验验证
大胆展示,互评互学 手机展示学生现场实验视频,互评其可行性
课后反馈 巩固所学,自我提升 链接2016中考,结合生活现象、实验探究、中考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因为它们都有共同的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我们把这类盐称为“碳酸盐”。这几种碳酸盐在生活、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也是每年中考的重点。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碳酸盐。 请同学们在两册课本里找到曾经学过这三种碳酸盐的知识、按照老师的思维简图进行归纳,填写它们的俗名、用途;有些用途还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请大家完成学案。 查阅课本,填写学案,自我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让学生知道各章节知识并不是完全独立,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4min
【学生共同归纳】 这是一位同学的归纳成果,大家一起来看看。如果他的归纳与你有所不同,请小组内讨论后自由上来补充或纠正。 学生讨论后填写学练卷,再上讲台补充或纠错。 思考讨论问题,分辨对错。 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的习惯 2min (04:04)
【阶段小结、板书】 在全班同学努力下完成了几种碳酸盐的俗名及用途归纳。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解释用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碳酸盐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是碳酸盐的化学性质之一。 学生仔细观察,回答:都能与酸反应生成CO2和H2O 让学生掌握物质有共同组成则某方面有共同性质。 1min (07:04)
【学生实验】 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实验用品里有两瓶丢失标签的无色液体,只知道它们是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请用四个不同的实验方案区分这两种液体。四个方案请选不同类别的试剂。 【学生实验:】学生做两种无色液体鉴别实验。 老师巡查,给予适当的指导 学会思考、交流合作,并学会简单实验设计,掌握基础实验的方法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明白实验设计过程的一些基本思路 8min (12:38)
【学生分享实验成果】 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他们组的设计思路及实验方案。 学生发言分析思考过程 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参与到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以强带弱,帮助同组同学进步 2min (17:00)
【阶段小结、板书】 从上述实验方案分析,碳酸盐除了能跟酸反应、还能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 继续追问:碳酸盐跟碱或盐反应需要什么条件? 板书:碳酸盐还能与碱或盐反应都生成沉淀,此为第二个化学性质。 细心观察,思考问题。 让学生从物质分类观角度综合考虑; 让学生大胆实践。 2min (18:15)
【深入探究】 溶液中溶质只含一种碳酸盐的检验方法我们刚刚已经学习了,如果溶液中还混有其他溶质,又该如何处理呢? 实验探究情景: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在空气中会有怎样的变化?请分析溶液的组成。 现在大家心中充满了好奇,那么就请用桌上老师提供的 药品和仪器来验证一下,看看这份溶液的组成。 老师拍摄他们做实验时的视频资料,通过希沃授课助手传输到纳米黑板,为后面的学生发言,老师总结做准备。 思考NaOH溶液在空气中变化后的几种可能情况 学会思考,并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能力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明白实验操作过程的一些基本思路 8min (21:30)
【视频展示实验方案、相互评价可行性】 请同学们观看某某同学的实验视频,分析他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并帮助理清思路。 学生发言各方案是否可行,及其原因。 让学生把思维过程有条例地展示,锻炼语言组织能力 5min (26:00)
【形成书面方案】 可行的方案,大家已然掌握,现在请形成书面方案。 学生形成方案,我巡视后找出典型错误和优秀样板准备投影 思考问题,严谨的书写方案 落实细节,规范书写 3min (31:24)
【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 根据刚才的实验,碳酸盐在混合液中的鉴别方案并不像单一物质鉴别时任选其一便可达到目的,而是要根据实际情景选择恰当的鉴别方案。 思考问题,总结方法 由解决实际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并总结出一般规律。 3min (33:26)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碳酸盐的俗名、用途及两个化学性质,单一物质鉴别和混合液中的鉴别。其中难点在混合液鉴别时选用恰当的方案。 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知识 回忆知识,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1min
【课堂反馈、链接中考】 再用所学设计实验方案,解释生活现象 巩固所学,内化提升 5min
十、附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碳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