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电教案例设计
摘要:
(一)、谈话激趣,形象揭题;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四)、感情寓意,拓展延伸。
关键词:自主 探究 合作 尊重学生个性阅读和感悟
一、教学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借物明理的文章,课文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由于文章中的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情描写的不同。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之处,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读出对两个罐子的不同看法,力求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然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体现,张扬,在课堂中尽情发言,抒发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感悟,体现语文课标的新理念。
二、教学对象分析
现在的学生很有个性,总工些学生对事情的想法与众不同,当然,对文本的理解他们会这样,要想使这些个性健康的发展,就要教会他们全面的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很好的典范。
三、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文本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让学生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铁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教学目标阐明
目标 范畴 教学内容 学
理解 应用 知识 反应 价值 判断
知识 与能力 1、学会课文要求会写、会认的生字、词语 √ √ √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 √
情感 1、分角色感情朗读,体会陶罐的谦虚、铁罐 的傲慢无礼 √ √ √ √
2、懂得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 √ √ √ √
过程 与方法 1、学会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 √ √ √
2、掌握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 √ √ √ √
五、教学策略
①在上课之前做好预设,对课文内容、目标、重难点要把握好,想一想学生对课文会有什么多元化的解读,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②逐步放手,同时注意引导、组织。③随时应变,随机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
六、教学准备
图像、课件。
七、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形象揭题
(学生唱完歌)问:喜欢这首歌吗?老师知道你们不但喜欢唱歌,还喜欢读书,告诉我读的故事书有多少本?10本、20本……,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很高兴你们交了很多朋友,今天再交两个朋友:陶罐和铁罐(出示图像:陶罐和铁罐)。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
A、有的学生会把课文从头到尾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此时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或者两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用“开始陶罐和铁罐……然后……最后……”的句式串连、概括课文的内容)
B、学生经过老师的引导,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很不简单,这需要对课文很熟悉,才能高度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课件显示第一自然段,请学生朗读此段。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词语点红,联系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点拨理解“奚落”的意思,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下面把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2、同桌互相读读铁罐的话,说一说:你心中的铁罐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描蓝相应的句子)(学生看法各不相同:骄傲、不懂礼貌、看不起别人……)
3、学着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4、教师启发: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把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点红“谦虚”,理解意思,想:陶罐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描红相应的句子,学着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它的谦虚。
抓住学生在回答时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5、全班交流铁罐有什么长处和短处?陶罐有什么短处和长处?小组分角色朗读、表演。
(四)、感情寓意,拓展延伸
1、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结局呢?
2、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
3、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让学生通过“光洁、朴素、很有价值、连影子也没见到”等词句,学生用查资料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陶罐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也没有了?
4、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课件出示陶罐在博物馆保存,铁罐却变成了一堆土,得到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5、加深理解: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傲慢 谦虚
八、教学评价与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从中感悟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在这节课中,我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线,引导他们通过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地读,不断使他们感悟到陶罐既有长处又有短处,铁罐也是既有长处也有短处,让学生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跟同学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在这节课中,我大胆实施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站在铁罐和陶罐的角度去揣摩它们的心态,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力求让学生的个性在一个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张扬,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