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简图,了解大洲和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5、能够在地图上辨别大陆、岛屿、大洲、半岛、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
1.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及位置关系。
2.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地球仪、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征看,初一学生好说,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爱质疑、表现,喜欢发表见解,具有一定探索精神,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由于刚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地理空间能力尚未建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维,尽量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从知识掌握上看,地球的形状以及地球仪知识的学习,以及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不久,对一切新知识还很新鲜,学习积极性会较高,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另外,本节的教学内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关键在于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广泛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操作练习法、读图引导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屏幕展示天宫二号发射图片)同学们,月圆中华梦。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在这中秋佳节万家团圆之时,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二号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它的成功发射预示着我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成功与火箭分离后,天宫二号将在离地球近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绕地球飞行。(展示天宫二号绕地球飞行的图片及加加林说的话)为什么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为什么加加林说: “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而不应叫‘地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的海陆分布》。 (PPT出现课题)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一」:观察地球仪,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例示意图。经科学家的测算,地表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学生思考)既然地球的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着,那么当初人们在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做“水球”呢?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创设情境组织辩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1.提出问题:观点a: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观点b: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为准确
2.学生辩论:把全班分两大组,双方展开辩论,并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评价鼓励后印证双方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活动二]: 1.观察地球仪,投影展示南北半球,思考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读图并思考从东、西半球看,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较大?
3.思考:东半球、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是否比海洋大?
小结: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我们发现世界的海洋和陆地分布不平衡。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所以人们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
(拓展延伸)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是无数的科学家及航空航天英雄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地球和宇宙还有很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希望未来的我们也能够加入他们探索的行列。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人类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追求真理是人类永恒的目标。
过度:(出示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我们找一个出发点,绕地球走,能否回到原出发点?其实有一个例子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当年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沿大西洋一路向西,最后又回到西班牙。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是相连的。那如果让你乘车完成环球航行,你能实现吗?同学们都知道当然不能。因为地球上的陆地是分散的,被海洋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部分。他们形态各异,面积不等,而尽管地球上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但习惯上人们把海洋分为四大部分。在认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与陆地、海洋相关的几个概念。
「活动三」1、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等景观图,让学生在地图上区分这些地理事物
2、.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有关大陆、大洲、岛屿、大洋、海以及海峡的有关概念。
3.提问并抢答: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等相关位置让学生判断。
设计意图:文字与图结合,分组抢答辨认。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并做到生生互动。
「活动四」:观察地球仪,课件出示东西半球图,学生初步熟悉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1.每组选三个代表,在空白的海陆分布图上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熟悉七大洲的轮廓及面积大小排序。拼图游戏:用大洲轮廓图各组进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评出最快的组奖励)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3、掌握七大洲的位置以“分组讨论”形式完成下列问题。
①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那些?
②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那些,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那些?
③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全在南半球的大洲呢?
④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纬度最高的大洲是____ 。
4、熟悉四大洋的轮廓及面积大小排序
5、读图并分组回答:
①太平洋沿岸有哪几个大洲?
②印度洋沿岸有哪几个大洲?
③大西洋沿岸有哪几个大洲?
④北冰洋沿岸有哪几个大洲?
运用问题情境和分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活动五】游戏抢答,巩固练习
1、分别演示将课件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鼠标拖动到相应的位置
2、快速抢答,东西半球图上七大洲四大洋的辨认。
3、判断正误:①地球上,陆地面积远远大于海洋面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②北极圈内几乎全为陆地!南极圈内几乎全为海洋!
4、郑和下西洋,经过了哪些大洋?到达了哪个大洲?
5、哥伦布是从哪个洲出发?跨过哪个大洋?到达了哪两个大洲?
设计意图: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识图、读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又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回到社会实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活动六】总结提升,作业布置
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进行总结。
2、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简图,特别提示注意重要经纬线的位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加深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印象,提高绘图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