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9 09:4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沉船年代:南宋早期
沉船尺寸:长30.4米、宽9.8米
沉没地点:中国广东
发现时间:1987年
打捞方式:整体打捞
器物数量:18万件
器物品类:以瓷器与铁器为大宗,另有金器、漆器、铅锡器、玻璃器等
展示地点:广东海上丝路博物馆“水晶宫”
沉船特点: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代经济的发展
牛耕
灌溉
插秧
收获
入仓
扬场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得到什么信息
第一幕 农业的发展
《耕获图》是传为北宋杨威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幅《耕获图》是我国现存描写农村耕获情况的较早画幅,又是一幅风俗画性质的小品山水画。
作物名称 发展成就 集中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第一幕 农业的发展
阅读课本,找一找宋代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幕 农业的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 ”
“苏常熟,天下足”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作物名称 发展成就 集中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①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 引进品种:越南占城稻;
③“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粮仓)
茶树:产茶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南方各地
棉花:种植范围扩大
由南向北
从广东和福建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第一幕 农业的发展
第一幕 农业的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
结合教材P42“相关史事”,想一想占城稻等新的农作物品种的推广有什么作用?
又今江浙间,有稻粒稍细,耐水早,而成实早,作饭差硬,土人谓之占城稻。
——宋史《食货志》
第二幕 手工业的发展
阅读课本,找一找宋代手工业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部门?
类别 发展成就 集中区域
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北宋《纺车图》
宋代纺车
第二幕 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宋代缂丝技术
第二幕 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
南宋棉毯
第二幕 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瓷之国”
宋代瓷器也大多追求单色,定窑的纯白,汝窑的雨过天青,建阳窑的乌金,都不再是色彩的炫耀喧哗,而是回归到更内敛、含蓄、朴素的色彩本质。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李清照《醉花阴》中“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即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枕。
第二幕 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瓷之国”
钧窑【河南·禹州 】
汝窑【河南·宝丰 】
官窑【河南·开封 】
定窑【河北·曲阳 】
哥窑【浙江·龙泉 】
宋代五大官窑
瓷都
第二幕 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瓷之国”
【江西 景德镇 】
南宋蒋祈在《陶记》中记载南宋时期的景德镇,有300多处瓷窑,所制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
《雪霁江行图》中的可眠桅
升降舵与平衡舵
舵楼
第二幕 手工业的发展——造船业
所谓水密隔舱,就是将从头到尾贯通的整个船舱用木板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舱区。即便某个舱区破损进水,船只仍然能够保持足够的浮力,从而为修理和靠岸赢得时间。
第二幕 手工业的发展——造船业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第二幕 手工业的发展——造船业
类别 发展成就 集中区域
手工业 纺织业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发达;棉纺织工具改进和棉纺织品品种增加 四川、江浙、海南
制瓷业 众多名窑、景德镇瓷都:南宋制瓷业中心在江南地区 江西、江南地区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世界领先;世界上现存最早船坞;指南针使用 广州、泉州、明州
第二幕 手工业的发展
第三幕:商业贸易繁荣—都市商业
材料 当时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不用说这种变化是由于都市人口的增加,它的交通商业的繁荣,它的财富的增大,居民的种种欲望强烈起来的缘故。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试着找一找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第三幕:商业贸易繁荣—都市商业
唐朝和宋朝的“市”,有何不同?
西市
东市
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三幕:商业贸易繁荣—都市商业
材料 “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
——《宋朝事实》
结合材料和课本,说一说宋代纸币出现的原因和作用。
第三幕:商业贸易繁荣—纸币“交子”
阅读教材P45“宋代海外贸易图”,结合教材,找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提示可从海外贸易范围、管理机构和在经济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提炼)
比较唐朝和宋朝的海外贸易图,找一找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可以从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和国家政策方面进行说明)
第三幕:商业贸易繁荣—海外贸易
制瓷业中心
纺织业中心
主要粮仓
世界性商港(广州)
世界性商港(泉州)
世界性商港(明州)
商业中心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结合教材P41和P42“相关史实”和史料,想一想,宋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动有何关系?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乱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经历靖康之难……,战乱不休。
材料二 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双作物生长。加之长期经济发展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三凡有可以利用的江河湖泊,凡有可以开凿沟通的陂塘渠道,必尽量加以修治,力求使全国河网化,以尽量扩大土地的灌溉面积,提高农产品数量。
提示:可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政府的政策、劳动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等方面进行概况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万 19.8% 998万 80.2%
唐朝 392万 43.2% 515万 56.8%
北宋 1122万 62.9% 662万 37.1%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结果: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你能从宋代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中得到什么认识?
提示:可从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政府的政策、劳动力、社会环境、科技创新等角度进行思考
本课小结
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随堂练习
1.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现象表明( )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C.中国古代丝织生产达到高峰 D.宋代的制瓷水平领先世界
2. 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
A
B
随堂练习
3. 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④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随堂练习
3. 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④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材料一 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携带)……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
——《宋朝事实》
材料二 宋仁宗曾下诏保安军、戎军榷场每年自西夏“各市马二千匹,博买羊一万口”,对西夏影响极大。同时,宋朝的茶叶、瓷器、丝织品以及《尔雅》、《中庸》等书籍也大量传入西夏。
——《中国通史》
随堂练习
(1)秦朝至北宋货币变化的特点是 。由材料一可看出北宋这种货币最早在四川流通的原因是 ,影响是 。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两宋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写出宋夏边境贸易场所的名称,并分析宋夏贸易的主要影响。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