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燃料5.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课后练习能力提升九年级化学上册(科粤版2012)
练习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是
A.臭氧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氮气用作保护气 B.活性炭用于除异味
C.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 D.氧气用于炼钢
3.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微粒观: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B.根据守恒观: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变为20mL
C.根据结构观:氦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化学性质相同
D.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4.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雾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D.将二氧化碳通入含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变成红色
5.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CO2可作为气体肥料 B.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
C.CO和CO2都能用于灭火 D.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6.如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个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 橡皮塞和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 打开止水夹,观察气球和U形管的变化
A.没有明显变化,U形管左右水位不变
B.气球膨胀变大,U形管水位左高右低
C.气球膨胀后又瘪下去,U形管水位右高左低
D.气球比原来更瘪,水全部进入锥形瓶
7.在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8.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活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U型管内水面A处上升,B处下降
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若U型管内水面仍然保持相平,原因可能是石灰水的量不足
D.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放小白鼠的瓶中,木条熄灭
9.固态二氧化碳又名干冰,下列关于干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不是冰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干冰做制冷剂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D.干冰可用于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10.为了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气体,应该将混合气体
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过灼热的铜粉
C.通入氧气后点燃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11.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采用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石灰水 B.通过灼热的CuO
C.点燃 D.倾倒混合气体
12.利用如图装置研究碱式碳酸铜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固体由绿色变为黑色
B.装置②③中出现的现象,可证明有H2O和CO2生成
C.取装置①中剩余固体,加入稀硫酸,振荡,溶液变蓝
D.将装置②中固体改为足量碱石灰,仍可证明有H2O和CO2生成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3.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工业制法:______。
14.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5)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的反应_____________;
(6)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用(1),(2),(3),(4),(5)填写本题最后2空)。
15.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Ⅰ.碳的多样性
(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
(2)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Ⅱ.“碳中和”的实现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3)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_________的加剧。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___________。
(4)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CO2的捕集。
①NaOH吸收。NaOH溶液吸收CO2生成 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CaO吸收。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
(5)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的再利用。
①该反应中,除CH4外另一种生成物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MgO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将以下物质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二氧化碳 B.活性炭 C.氮气 D.氧气 E.氢气
(1)可用作气体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_;
(2)可用作净水除味剂的是______________;
(3)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________;
(4)能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___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故选择D
【点睛】
2.B
【详解】
A、氮气用作保护气,这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食物等发生反应而致使变质,故A错误;
B、活性炭除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多孔的特性,能吸附异味,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是利用了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气的特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误;
D、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能助燃的特性,能使燃料更剧烈燃烧,产生更高温度,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择B。
3.D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因为不同的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不同,故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mL,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二氧化碳通入含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和作用的原料,可作为气体肥料。正确。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可燃,错误。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不能用于灭火。错误。
D、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错误。
故选A。
6.B
【详解】
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二氧化碳被消耗,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膨胀变大,U形管中的液面会出现左高右低的现象。
故选:B。
7.C
【详解】
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A错误;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选项B错误;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C正确;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但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D错误;
故选:C。
8.C
【分析】
小白鼠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详解】
A、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尽,呼出的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装置内压强减小,故U型管内水面A处上升,B处下降,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变浑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若石灰水的量不足,U形管内的水可继续吸收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压强减小,U型管内水面A处上升,B处下降,若U型管内水面仍然保持相平,则只有装置漏气,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后,装置内氧气耗尽,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放小白鼠的瓶中,木条熄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不是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易升华,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干冰做制冷剂利用的是其升华吸热,获得低温,属于物理性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干冰易升华,可用于制造舞台烟雾效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
A、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反而除去了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通过灼热的铜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与铜粉不反应,无法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C、通入氧气后点燃,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
A、CO不与石灰水反应,CO2能与石灰水反应,通入足量石灰水,可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此选项正确;
B、CO可与灼热的CuO反应,CO2不能与灼热的CuO反应,通过灼热的CuO可除去CO,不能除去CO2,此选项错误;
C、CO具有可燃性,CO2不能燃烧,用点燃的方法不能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此选项错误;
D、CO与CO2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用倾倒的方法不能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2.D
【分析】
根据碱式碳酸铜分析的产物及产物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详解】
A、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为黑色的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正确;
B、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正确;
C、①中剩余固体为氧化铜,氧化铜溶于硫酸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故选项正确;
D、碱石灰既能吸收水,又能吸收二氧化碳,且吸收过程无明显实验现象,不能证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13.
【详解】
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工业制取;
14.
(1)
(2)
(3)
(4)
(5)
(6) (1),(2),(4) (5)
【分析】
(1)
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
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
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5)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此时红色石蕊溶液变成紫色,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6)
多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1),(2),(4);一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5)。
15.
(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单质
(3) 温室效应 尽量采用公共出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 1:1
(5) H2O 催化剂 放出
【分析】
(1)
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
单层石墨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3)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尽量采用公共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
(4)
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5)
①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故另一生成物为H2O;
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镁不发生变化,故作用是:催化剂;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热量。
16.
(1)E
(2)B
(3)A
(4)D
(5)C
【分析】
(1)
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气体燃料,故填:E;
(2)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B;
(3)
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故填:A;
(4)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填:D;
(5)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也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且氮气可用于生产氮肥等,故填:C。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