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28 08: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版块:说教材
第二版块:说教法
第三版块: 说学情
第四版块: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主义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
说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
多媒体演示法
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中学历史学习,形成了初步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且已经培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对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爱国爱民族之情。但是他们依然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尚缺乏理性思考,需要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和说明。
说教学过程
新知导读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悲壮的氛围中进行“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从情绪上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同时体现出师生同喜同悲,融为一体的课堂气氛。
倾听一曲:《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定向导入,创设情境
动脑筋:
你知道这首歌的背景是什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柳条湖
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新编《九一八小调》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东北各地起了义勇军,
铲除卖国贼,打倒日本兵,
攻城夺路杀敌人,
游击抵抗真英勇!
日本军队好几十万,
消灭不了铁的义勇军!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 张学良密电
思考并分组讨论蒋介石持何态度?为何持这种态度?结果怎样?
目的:层层设疑,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东三省沦陷
万人坑
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看一看: 日本侵略军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
再现历史真实,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仇恨和对蒋介石政策地义愤。
赵一曼
杨靖宇
日军残忍的解剖杨靖宇的尸体,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东北人民、没有撤走的东北军和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做的?
目的: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感
华北危急!!!
由政府到人民到抗日武装,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自然明白局部战争开始,感悟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西安事变
作为蒋介石的部下,张、杨为什么敢“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
想一想
目的:通过学生合作讨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当时国家面临沦亡的危机、中共的主张、张扬的爱国情怀蒋介石的一意孤行等,可谓一举多得。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中 共、
国民政府:
亲日派、亲美英派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突出中共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和 平 解 决
西安事变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对时局有何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2页,认识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九一八事变
时 间
地 点
策划者
结 果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关东军
占领沈阳,四个月
后东北三省沦陷
中国局部抗战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西安事变
时 间
发动者
结 果
意 义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 杨虎城
(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点拨提升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郞参拜靖国神社
拓展延伸
你有什么感想,应怎样对待中日关系?
联系实际法,让历史与现实结合,学以致用。引导和告诫学生树立勿忘国耻的爱国情感,并树立民族责任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