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2届新疆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卷·2012届新疆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18 12: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新人教】
命题范围:必修5
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要对现实有用?
我一向认为“知识能用才是力量”,对国学的看法也不例外。?
所谓国学,在我看来就是研究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典籍)的学问。这种学问有什么用 可以先从挖掘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维经验来说,这种思维经验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古人总结的某种思维经验,现在已有更为高深、准确的认识乃至理论了,然而古人在对道理的阐释中却有其独特的感悟,今人看了仍能启益心智,这便有用。例如《老子》讲的辩证法是朴素的,当然不及现代的唯物辩证法高深、准确,但《老子》的有些阐述却相当精辟,因此至今看来仍有打动人心的力度。例如他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说“开凿门窗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间的空隙,才有房屋的作用”(《老子》第十一章,用任继愈先生译文)。现在造房子用砖块、预制板之类,这便是“有”;但如果“有”过了度,整个空间都被建筑材料砌满了,请问那房子还有什么用 因此今人分配住房十分重视究竟有多少“使用面积”。当然他也应该知道,倘若没有“建筑面积”,那么“使用面积”也便不存在了。再把这个实例提高到一般来说,《老子》就作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结论。
又如欧阳修的名作《五代史伶官传序》,其中反对天命论的彻底性不仅比不上后世的唯物论,甚至还比不上某些先秦思想家。文中所讲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也很一般化,近似“老生常谈”。但欧阳修在论证这些道理的时候,却用了生动的事例,并以富有感彩的笔墨表述了他的深刻体会,于是这篇文章便也能打动人心。“人心”这个东西有时很冥顽不灵,往往需要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方式来打动它,方能形成比较牢固的正确认识。正因为如此,所以说“真理是不怕重复的”,只要不是简单的重复就行。?
第二个层次是传统文化中有些思维经验,直到现在尚未见有更为高深、准确的理论可以取而代之,这就显然更表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因而不但有用,而且大有研究之必要。这种思维经验在中国思想史中是不乏其例的(如儒家学说中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的思想),但为了更少疑义而易于论述,不妨以中国艺术史中的思维经验为例。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以“气韵生动”为绘画“六法”之首,从那以后,中国画家无不追求“气韵”,中国有经验的欣赏者也都能从优秀的画作中感知“气韵”,这说明“气韵”作为一种美的表现的确存在,然而至今无人能说清楚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能达到“气韵生动”。推而广之来看,像“气韵”这样在中国艺术史上频繁出现的独特概念无虑数十。每一个概念都像一把钥匙,有可能打开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的宝库,那真是大大有用有益的事情。?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用有益的东西,加以挖掘、筛选、阐释与发扬,便是国学的任务。这个国学的概念,其内涵比旧的以“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的“国学”是大得多了;研究的动机也不完全相同。因为从前研究“国学”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在,现在研究国学则是面向现实的。因此新的国学研究必须大大增加对现实有用有益的内容,以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的建设;国学的发展也必将因此而获得新的强大的生命力。但新的国学研究既然有艰巨的去伪存真、去芜存精的任务,那就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从前“国学”研究中那种求真求实、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也必须充分利用从前“国学”研究中的正确方法与丰富成果。?
国学要真正能对现实有用,看来一方面不能对传统文化采取“玩儿”的态度,更不能把它当作“模特”,常常穿了不断变化的“时装”来表演;但另一方面恐怕也不能一味强调“坐冷板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任何学问要对现实有用,都必须了解
现实,甚至还要转变观念,才能使真才实学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
问题。
(选自《金开诚学术文化随笔》)
1.对于至今无人能说清楚“气韵”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能达到“气韵生动”,这一现象中蕴涵的道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传统文化中有些经验,直到现在尚未见有更为高深、准确的理论可以取而代之。
B.“气韵”和“气韵生动”这些独特概念只可感知,难以具体去表述。
C.中国画家无不追求“气韵”,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气韵”是一个美的表现,它只能存在于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中。
2.对“更不能把传统文化当作‘模特’,常常穿了不断变化的‘时装’来表演。”中所蕴涵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强调国学研究要了解现实,转变观念。
B.强调新国学研究要使真才实学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C.不能只注意传统文化的形式上的翻新,而要对现实有用。
D.新的国学研究要去伪存真、去芜存精。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国学”的概念有三:整理国故;考校古籍为主;研究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典籍)。作者持第三种说法。
B.新的国学研究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从前国学研究的优良学风,利用其正确方法与丰富成果。
C.作者主张国学研究要对现实有用,因为“知识能用才是力量”。
D.“气韵生动”为绘画“六法”之首,说法虽好,能为人感知,但在理论上是不可知的。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兗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 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 礼:用礼节来……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4分)
(2)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4分)
(3)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 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 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8.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6分)
(1)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且夫水之积也 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物华天宝, ;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 小 手
汪曾祺
我们那个地方,过去很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须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都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得这是一桩丢人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产科医生。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要更柔软细嫩。他专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请他的。中小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陈小手当然是有个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陈小手。
接生,耽误不得,这是两条人命的事。陈小手喂着一匹马。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马。据懂马的行家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我们那里是水乡,很少人家养马。每逢有军队的骑兵过境,大家就争着跑到运河堤上去看“马队”,觉得非常好看。陈小手常常骑着白马赶着到各处去接生,大家就把白马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称之为“白马陈小手”。
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陈小手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人来请,立刻跨上他的白走马,飞奔而去。正在呻吟惨叫的产妇听到他的马脖子上的銮铃的声音,立刻就安定了一些。他下了马,即刻进产房。过了一会儿(有时时间颇长),听到哇的一声,孩子落地了。陈小手满头大汗,走了出来,对这家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男主人满面笑容,把封在红纸里的酬金递过去。陈小手接过来,看也不看,装进口袋里,洗洗手,喝一杯热茶,道一声“得罪”,出门上马。只听见他的马的銮铃“哗棱哗棱”……走远了。
陈小手活人多矣。
有一年,来了联军。我们那里那几年打来打去的,是两支军队。一支是国民革命军,当地称之为“党军”,相对的一支是孙传芳的军队。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他的部队被称为“联军”。联军驻扎在天王庙,有一团人。团长的太太(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要生了,生不下来。叫来几个老娘,还是弄不出来。这太太杀猪似地乱叫。团长派人去叫陈小手。
陈小手进了天王庙。团长正在产房外面不停地“走柳”。见了陈小手,说:
“大人,孩子,都得给我保住!保不住要你的脑袋!进去吧!”
这女人身上的脂油太多了,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对团长拱拱手:“团长!恭喜您,是个男伢子,少爷!”
团长龇牙笑了一下,说:“难为你了!――请!”
外边已经摆好了一桌酒席。副官陪着。陈小手喝了两盅。团长拿出二十块大洋。往陈小手面前一送:“这是给你的!――别嫌少哇!”
“太重了!太重了!”
喝了酒,揣上二十块大洋,陈小手告辞了:“得罪!得罪!”
“不送你了!”
陈小手出了天王庙,跨上马。团长掏出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
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
团长觉得怪委屈。
(1)小说的主人公是陈小手,文章开头为什么交代当地“老娘”接生的风俗?(5分)
(2)请简要分析并归纳出陈小手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6分)
(3)文中对团长及其太太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6分)
(4)结合全文谈一下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100字左右)(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赍(jī)发 迤逦(lǐ ) 仓廒(áo) 孤僻(pì)
B.熟稔(niǎn) 拔擢(zhuó) 陨首(yǔn) 茕茕孑立(jié)
C.大厦 (shà) 两栖(xī) 混(hùn)沌 轮廓(kuò)
D.流域(yù) 梵(fàn)文 蜂窠(cháo) 细胞(bāo)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瓦当 激奋 琉璃 富丽堂黄 糟糕 慧星
B.讥梢 消失 静悄悄 交头接耳 六神无主 战战兢兢
C.稍稍 树梢 度日如年 渡船 谙熟 黯然神伤
D.霎时 崩溃 贯例 耗尽燃料 穹宇 慈祥谦和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B.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由于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C.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D.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解放思想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15.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单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地轨道上的“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的分布、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的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60字)
5月27日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和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
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的向前发展。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流传甚广的“人生幸福三诀”说:第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第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第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了这三条,人生就不会太累了。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参见文章第五段,“‘气韵’作为一种美的表现的确存在,然而至今无人能说清楚它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能达到‘气韵生动’。推而广之来看,像‘气韵’这样在中国艺术史上频繁出现的独特概念无虑数十。每一个概念都像一把钥匙,有可能打开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的宝库,那真是大大有用有益的事情。”)
2.C(最后一段,“因为任何学问要对现实有用,都必须了解现实,甚至还要转变观念,才能使真才实学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3.D(“至今无人能说清楚”不等于未来无人能说清楚,更不等于理论上不可知)
4.C(化: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5.B(①是外表②是作战勇敢④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
6.C(“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
7.(1)樊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热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计数”、“晓习”、“委”、“信”,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2)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 (“素”、“因”、“进”、“奇”,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3)尉迥的部将宇文威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 (“寇”、“击走”,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文言文译文: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东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
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早,为官很有声誉。邺(北齐的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石,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列见解,暗里与事理吻合。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颎、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
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亳州刺史,谥号为襄。
8.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
9.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前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10.(1)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入;
落霞与孤鹜齐飞,响穷彭蠡之滨;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龙光射斗牛之墟 人杰地灵
11.(1)写当地由老娘接生的风俗,是为了说明人们思想的封建守旧,突出当地对男人接生的不屑,反衬陈小手接生本领之高,为陈小手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2)陈小手是一位善良的男性产科医生,热爱自己的职业,不在乎人们的鄙视,医术高超,能急人之难,接生从不计较酬金多少,性情豁达。
(3)作者对团长及太太表现出从冷漠到厌恶痛恨的感情。“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表达了作者对“团长”的冷漠,到了“弄不出来”,“杀猪也似地乱叫”,作者的情感渐渐从冷漠上升到厌恶的程度。““这女人身上的油脂太多了,……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油脂”和“掏”是厌恶的继续,“团长龇牙笑”,“觉得怪委屈”更表现出厌恶痛恨之情。
(4)这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联系原文进行阐述,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角度:①没有集中紧凑的故事情节,散文化的情节结构。②语言特色:生动、朴实,口语化,又间以文言词语,富于变化。③于叙事中抒情,在生动的叙事中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
12.A (B稔rěn, C 两栖qī,D蜂窠kē )
13.C(A 富丽堂皇、彗星,B讥诮,D惯例 )
14.A( B误用关联词,“由于”应改为“可是”;C连词误用,“和”应改为“或”,表示两者中间任何一种都“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另外,与“无论”照应,也只能用“或”。 D错用否定词,把意思弄反了。“否认”改为“说”。)
15.(1)“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2)它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3)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地轨道上。(4)它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的分布,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16.5月27日至28日,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
17.(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