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8课 辛亥革命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8课 辛亥革命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28 08:4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辛亥革命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地位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中的第三课,是在学生学习了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中国近代化艰难历程的又一段新的历史体验。本课与教材前两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及下一课《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说教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同盟会的史实、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从各种资料中提取信息并初步具备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通过学习,进一步感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有些学者认为革命是成功的。但革命果实又被袁世凯窃取,有学者认为革命又是失败的。因此,我突破难点的办法是,通过辛亥革命的目标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辛亥革命的结局,从而认识到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二、说教法
图片教学法:图片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与语言文字比较,学生对图片信息接受得快,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的优势也在于图片资料丰富,故选用这一方法。
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模式,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说学情
本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对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等知识还是知之甚少,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比较差。教学中要考虑学生实际,补充一定的知识,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利于他们在青春转型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
新知导读
  
今天我们来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辛亥”与“甲午” “辛丑”一样,是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方式。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辛亥革命,则发生在第77个辛亥年。这个辛亥年,在清朝历史上是宣统三年;在公历纪年上,是公元1911年。
  
孙中山故居
广东中山市翠亨村
年轻时的孙中山(17岁)
1866.11.12~1925.3.12
新知讲授
简介孙中山
1).组织准备和发展——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时间 创办的革命
组织 创办
地点 创办
刊物 革命纲领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同盟会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民族主义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2.革命高潮——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晚,由于起义计划泄露,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在熊秉坤等率领下,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在守库士兵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  
武昌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武昌起义拉开了整个辛亥革命的序幕。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一个多月内,全国有十多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后形势图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呼。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月3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孙中山题词
孙中山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换算
民国 公元
+1911
公元 民国
一1911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清宣统帝溥仪于1912年2月宣布“退位”。从此,两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宣告结束。
溥仪宣布退位诏书(原件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爱新觉罗·溥仪
1906.2.7~1967.10.17
宣统帝
清朝末代皇帝
《京师公报》印发的号外
  1912年2月13日,《京师公报》印发的刊登清帝宣布退位,以及优待皇室各条件的号外。
1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讨论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
革命性质
革命功绩
革命教训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
2.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3.同盟会创办刊物
辛亥革命
的酝酿
1.武昌起义的准备
2.武昌起义的爆发(时间)
3.武昌起义的胜利
4.清王朝土崩瓦解
5.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都城、纪元)
6.清宣统帝下诏退位
7.袁世凯篡国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开始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的评价
知识小结
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课堂反馈 巩固练习
1.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2.高举“三民主义”旗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 )
A.洪秀全 B.林则徐 C.梁启超 D.孙中山
3.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为民国十四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选择题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回顾这段历史,你有哪些感触?哪些人物和事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一)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