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1347年9月抵达欧洲的第一站——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的港口城市墨西拿,11月经水路一下子蹦到北部的热那亚和法国地中海港口城市马赛,1348年1月攻破威尼斯和比萨,1348年3月一鼓作气占领了居于意大利中心位置的工商、文化重镇佛罗伦萨。于是,它在这些城市厉兵秣马、集中兵力,通过陆路、水路,辐射到欧洲的四面八方:从意大利北部经布伦纳山口到蒂罗尔、克恩腾、施泰尔马克到维也纳;在法国,以马赛为起点,横扫了从普罗旺斯到诺曼底的整个国家,巴黎在1348年8月“陷落”;1348年夏,它找到了进攻英国的突破口——多塞特郡的港口,8月攻克伦敦,翌年征服整个不列颠;1349年初,它从法国的东北部越过莱茵河,5月到巴塞尔、8月法兰克福、11月科隆,1350年抵达汉堡、不来梅、但泽……它的远征又转向北欧、转向东欧,1352—1353年,最终来到了俄罗斯,结束了它这次触目惊心、血腥的征程。“它”是谁呢?
黑死病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古代疫病对人们健康的严重危害、古人预防疫病的经验,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2.通过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体系,认识中医在古代疫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3.通过了解西医的特点和在中国的传播,认识西医在疾病诊疗和公共卫生中的作用,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目
录
历史上的疫病
中医药的成就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历史上的疫病
1
壹
疫 病
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天花
古埃及、古代中国等都出现过天花肆虐的现象。
鸟嘴面具是16世纪路易十三的御医发明防传染一身套装,这套装备的作用是这样的,大沿皮礼帽可以防止病人离脸太近,帆布或皮头套上面镶上红色玻璃镜片,防止病人飞溅的口水喷到脸上。为了降低受传染的几率,所有的医护人员都穿上了神秘的鸟嘴面具。一时间欧洲大地上的医生全都变成了一副神秘莫测的模样。这种高度统一的打扮,使他们看起来简直就像新兴宗教的教徒,一群医生一起出现的时候更是这样。一种恐怖的气息立刻油然而生。
但是鸟嘴面具却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医生们仍然大面积死亡,这套服装逐渐被人们和死亡联系到了一起,只要鸟嘴面具一出现就会有人死。虽然医生职业的道德高尚在当时一直受人称赞,但是在民间鸟嘴医生的形象仍然是恐怖的象征。
鼠疫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爆发严重的鼠疫
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暴发鼠疫
14世纪时,欧洲鼠疫(黑死病)大流行
中国明朝末年鼠疫横行
黄热病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黄疸、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主要表现。17世纪在墨西哥暴发,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
斑疹伤寒
是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以恙螨幼虫为媒介将斑疹伤寒传播给人。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等。20世纪早期,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
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感染率也达到了5%。
其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百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士兵回国,各国都在散播好消息,而西班牙十分诚实的爆出本国爆发了流感,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1918-1919年全球大暴发,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
1918-1919年全球大暴发,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
古代雅典暴发的鼠疫使雅典政治走向明显转变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
强大的亚历山大帝国是如何灭亡的呢?
中国明朝末年的鼠疫给明末历史带来影响
近代以来的疫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疫病的防治
材料 古罗马伴随着对外征战和城市的扩大,曾发生过多次瘟疫。但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于是大量修建神庙,定期向神祈祷和献祭,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促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这一委员会被认为是一个“维护城市方便用水、安全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
——摘编自刘琳琳《古罗马城输水道、排水道的建设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
古代世界是如何改善公共卫生条件的呢?
(1)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做重要工程;
(2)中国: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
材料 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人们通过表演“傩”戏,取悦神祇。西汉元康二年宣帝诏:“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最早记载天花、恙虫病。《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天花流行,当地医师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英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于嘉庆十年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人痘接种法。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
古代的疫病是如何防治的?
疟疾治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天花防治:中国古人发明了人痘接种法,该方法在明代中期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疫病防治方法
救治机构的建立
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古罗马时期的医院收治疫病患者
牛痘接种法: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细胞与细菌学说的发展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中医药的成就
2
贰
材料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它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当时的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天人关系等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养生保健等学说。东汉名医张仲景医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临床经验与哲学理论的联系上,创造了辨证施治的医学原则,他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从整体出发,对人体进行生理病理动态变化的宏观研究。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古代中国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成果
战国时的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扁鹊
东汉晚期,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东汉时期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张仲景
针灸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影响深远。
古代中国的草本典籍
唐代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明朝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该著作被称为“东方药学巨典”。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疟疾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1969年1月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是如何发展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的发展
(1)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2)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
(3)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
(4)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3
叁
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1)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2)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3)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威廉·哈维
列文虎克
材料一 1850年后,合信翻译出版了《全体新论》《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妇婴新说》等著作。郑观应在《盛世危言 医道》中,较全面地比较中西医,认为西方医学在关于人体脏腑器官的认识、诊断手法、药物炮制、外科器械等方面都胜于中医。李鸿章指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梁启超此时认为发展医学是变革图强、追求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西医者增多,学习或宣传西医的民间组织和报刊在许多地方纷纷出现。
——摘编自王勇《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材料二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先后建立了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细胞病理学等。鸦片战争后,西医大量传入中国,教会医院在中国内地建立,它们为外国驻军、商人、侨民服务,同时救治中国病人。教会医生和本国教会组织联系密切,能及时输入新技术,使教会医院在中国保持技术优势,治疗范围涉及眼科、内外科、骨科、牙科等。1850年,英国医生合信出版了《全体新论》,成为向中国人讲授西医的重要著作。1915年,在华教会医学校有23所,护士学校、药学校等有36所。1921年,北京高校开展卫生教育运动,由北京教会医学会指导,北京大学负责,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利用暑假做关于公共卫生的演讲。西医传入,中医一统的局面被打破,近代中国人医药观逐渐多元化,中医受到严重冲击,逐渐形成“西医在朝,中医在野”的局面。
——摘编自傅维康等主编《中国医学通史》
鸦片战争后西医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
鸦片战争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西式医院及西医院在中国的发展
①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
②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2)西方公共卫生知识及措施传入中国,影响深远。
①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等,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深化探究
探究一:传统中医和近代西医的区别
传统中医 近代西医
理论上 把人置于自然和社会之中,强调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认识生命现象,注重考察整体间的功能联系 以实验科学为依托,把人作为个客观独立的生物实体单独加以考察,注重局部证据。
技术上 注重“辩证诊疗”,强调“望、闻、问、切 借助先进仪器,诊断讲求精确。
从医资格认定上 没有统一的医疗教育体制。 形成严格的从业资格考核。
医疗实践上 公共医疗设施不完善,医患关系中医生的权威相对不足。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疗实践制度,使得医患关系的处理有法可依
深化探究
探究二
材料一 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人们通过表演“傩”戏,取悦神祇。西汉元康二年宣帝诏:“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最早记载天花、恙虫病。《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天花流行,当地医师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英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于嘉庆十年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人痘接种法。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
材料二 与中世纪相比,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呈现明显世俗性特征。在伊丽莎白女王(1558—1603年在位)前,英国深陷内乱,中央政府无力应对疾病,防疫措施很大部分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经验。为应对1665年大瘟疫,尽管有信徒对防疫措施进行抵制,伦敦市政当局依然强制推行诸多措施来防控疫情扩散。后来英国王室专门在牛津大学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为国家防疫减灾提供医学咨询。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深化探究
答案:
(1)变化:由通过迷信治疫到医学防疫;由祈祷神灵到关注民生,减轻百姓负担;由控疫到防疫;由经验总结转为医学成果;防疫法制化;由国内防疫到吸收国外经验。
(2)因素:文艺复兴推动英国防疫的世俗化;16世纪英国政局动荡,影响中央政府防疫,经验主要来自欧洲大陆;宗教改革运动打击教会权威,加强世俗政府权力;近代科技发展为英国防疫减灾提供保障。
深化探究
解析:本题考查中英疫病及其防治措施。
(1)据材料一“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天花流行,当地医师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可知由通过迷信治疫到医学防疫;据材料一“人们通过表演‘傩’戏,取悦神祇”可知由祈祷神灵到关注民生;据材料一“英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于嘉庆十年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人痘接种法”可知由国内防疫到吸收国外经验。(2)据材料二“与中世纪相比,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呈现明显世俗性特征”可知文艺复兴推动英国防疫的世俗化;据材料二“英国深陷内乱,中央政府无力应对疾病,防疫措施很大部分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经验”可知16世纪英国故局动荡,影响中央政府防疫,经验主要来自欧洲大陆。“尽管有信徒对防疫……强制推行诸多措施”可知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权威,加强了世俗政府权力;据“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为国家防疫减灾提供医学咨询”可知近代科技发展为英国防疫减灾提供保障。
随堂训练
1.19世纪,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等,使西北欧人口死亡率从1800年的每千人30%左右降低到1914年的每千人15%左右。欧洲人口数量从1750年的14000万上升到1850年的26600万。可见,上述变化的原因在于( )
A.医学知识普及并深入发展 B.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C.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 D.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展
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深入发展,使西北欧人口死亡率降低,人口迅速增长,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排除B项;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不能直接影响人口,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的扩展,排除D项。
随堂训练
2.医学界广泛采用消毒手段,大大减少了因外科手术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这直接得益于下列哪一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
A.弗莱明 B.琴纳 C.达尔文 D.巴斯德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运用到医学领域,使得因外科手术感染而死的人数大大减少,故D项正确。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三人的科学研究成就,都不符合材料所述“消毒手段”,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随堂训练
3.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解析:本题结合清末鼠疫考查当时的公共卫生意识。《大公报》的刊文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及预防的方法,有助于增强当时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故C项正确;报刊宣传防疫知识不能加速防疫体系建立,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表明“开启”对疫情的专业研究,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是宣传相关知识,没有体现疫情防控的实际效果,故D项错误。
C
随堂训练
4.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立誓:“我在医神阿波罗……以及所有的神和女神面前宣誓……我将尽我所能和判断,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以医术尽心救治,永远不存任何邪恶之念。”后世称之为希波克拉底誓言。这说明当时( )
A.神灵崇拜盛行
B.医生医术要求较高
C.宗教意识觉醒
D.人文精神影响医学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精神对医学的影响。据材料“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以医术尽心救治”可知希波克拉底誓言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对人的重视,反映了人文精神对医学的彩响,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希波克拉底维护公民利益,体现人文主义色彩,而不是强调神灵崇拜,排除A项;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的是医生的职业道德操守,而非当时对医生医术的要求,排除B项;材料与宗教意识觉醒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D
随堂训练
5.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党中央的坚定领导和统一指挥下,社会各界凝聚力量,使得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在下列古代医学著作中,能表明政府对疾病防治十分重视的是( )
A.《千金方》 B.《伤寒杂病论》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解析:本题考查《唐本草》。依据所学可知,《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医学著作,C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是私人著作,排除。
C
随堂训练
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带领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下列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
A.《肘后备急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
C.“东方药学巨典”对中医药学发展作出贡献
D.中医药学至今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据中心地位
B
解析:本题考查《肘后备急方》的影响。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启发,带领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了青蒿素,说明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故选B项;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伤寒杂病论》,排除A项;“东方药学巨典”是《本草纲目》,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随堂训练
7.《红楼梦》中对“西洋药物”的介绍仅有两处,不到对中医药介绍的1/10。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医祛病除根,治疗效果好 B.闭关锁国,阻碍中西方医学交流
C.西医打针、手术等方式,疼痛程度高 D.西医治疗效果差,受到人们抵制
解析:根据材料“《红楼梦》中对‘西洋药物’的介绍仅有两处,不到对中医药介绍的1/1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中国的对外交往,故选B项;A、C、D三项说法错误,排除。
B
随堂训练
8.晚清时期,孙宝瑄在《忘山庐日记》中记载:“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这反映出( )
A.近代科技改变中国传统疫病观念 B.中国近代生物与医学有较大发展
C.西方疫病的防治效果要好于中国 D.新文化运动使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解析:根据“西人谓疫有虫……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可以看出,西方的医学科技改变了中国人对传统疫病的认识,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人疫病观念的改变,无法反映近代生物与医学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中西的疫病防治效果,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排除D项。
A
谢谢!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学 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古代疫病对人们健康的严重危害、古人预防疫病的经验,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2.通过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体系,认识中医在古代疫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3.通过了解西医的特点和在中国的传播,认识西医在疾病诊疗和公共卫生中的作用,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疫病的危害和古代疫病防治的智慧;中医药在保障古人身体健康中所发挥的作用;西医的传入对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客观作用。
难点:中医理论的推陈出新和走向世界;西医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客观作用。
探学新知
一、历史上的疫病
1.概念: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表现:
(1)古代疫病:
①天花:古埃及、古代中国等都出现过天花肆虐的现象。
②鼠疫: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爆发严重的鼠疫;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暴发鼠疫;14世纪时,欧洲鼠疫(黑死病)大流行;中国明朝末年鼠疫横行
(2)近代疫病:
①黄热病:17世纪在墨西哥暴发,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
②斑疹伤寒:20世纪早期,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
③西班牙流感:1918-1919年全球大暴发,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
3.影响:疫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甚至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
(1)黑死病导致欧洲人口大量死亡,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发生严重饥荒。
(2)古代雅典暴发的鼠疫使雅典政治走向明显转变。
(3)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亚历山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
(4)中国明朝末年的鼠疫给明末历史带来影响。
(5)近代以来的疫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4.疫病的防治
(1)古代的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
①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
A.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做重要工程;
B.中国: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
②疫病防治方法及救治机构
A.疫病防治方法
a.疟疾治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b.天花防治:中国古人发明了人痘接种法,该方法在明代中期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B.救治机构的建立
a.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b.古罗马时期的医院收治疫病患者。
(2)近代医学的发展与疫病防治
①牛痘接种法: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②细胞与细菌学说的发展
a.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b.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二、中医药的成就
1.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2.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
(1)战国时的扁的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2)东汉晚期,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3)东汉时期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4)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5)针灸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影响深远。
3.草本典籍数量巨大
(1)唐代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2)明朝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该著作被称为“东方药学巨典”。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的发展
(1)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2)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
(3)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
(4)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1)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2)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3)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2.历程
(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2)近代以来
①西式医院及西医院在中国的发展
a.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
b.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②西方公共卫生知识及措施传入中国,影响深远。
a.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b.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等,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深化探究
探究一:传统中医和近代西医的区别
传统中医 近代西医
理论上 把人置于自然和社会之中,强调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认识生命现象,注重考察整体间的功能联系 以实验科学为依托,把人作为个客观独立的生物实体单独加以考察,注重局部证据。
技术上 注重“辩证诊疗”,强调“望、闻、问、切 借助先进仪器,诊断讲求精确。
从医资格认定上 没有统一的医疗教育体制。 形成严格的从业资格考核。
医疗实践上 公共医疗设施不完善,医患关系中医生的权威相对不足。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疗实践制度,使得医患关系的处理有法可依
探究二
材料一 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人们通过表演“傩”戏,取悦神祇。西汉元康二年宣帝诏:“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最早记载天花、恙虫病。《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天花流行,当地医师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英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于嘉庆十年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人痘接种法。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
材料二 与中世纪相比,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呈现明显世俗性特征。在伊丽莎白女王(1558—1603年在位)前,英国深陷内乱,中央政府无力应对疾病,防疫措施很大部分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经验。为应对1665年大瘟疫,尽管有信徒对防疫措施进行抵制,伦敦市政当局依然强制推行诸多措施来防控疫情扩散。后来英国王室专门在牛津大学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为国家防疫减灾提供医学咨询。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疫情防控措施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影响近代英国防疫的因素。
答案:
(1)变化:由通过迷信治疫到医学防疫;由祈祷神灵到关注民生,减轻百姓负担;由控疫到防疫;由经验总结转为医学成果;防疫法制化;由国内防疫到吸收国外经验。
(2)因素:文艺复兴推动英国防疫的世俗化;16世纪英国政局动荡,影响中央政府防疫,经验主要来自欧洲大陆;宗教改革运动打击教会权威,加强世俗政府权力;近代科技发展为英国防疫减灾提供保障。
解析:本题考查中英疫病及其防治措施。
(1)据材料一“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天花流行,当地医师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可知由通过迷信治疫到医学防疫;据材料一“人们通过表演‘傩’戏,取悦神祇”可知由祈祷神灵到关注民生;据材料一“英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于嘉庆十年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人痘接种法”可知由国内防疫到吸收国外经验。(2)据材料二“与中世纪相比,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呈现明显世俗性特征”可知文艺复兴推动英国防疫的世俗化;据材料二“英国深陷内乱,中央政府无力应对疾病,防疫措施很大部分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经验”可知16世纪英国故局动荡,影响中央政府防疫,经验主要来自欧洲大陆。“尽管有信徒对防疫……强制推行诸多措施”可知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权威,加强了世俗政府权力;据“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为国家防疫减灾提供医学咨询”可知近代科技发展为英国防疫减灾提供保障。
随堂训练
1.19世纪,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等,使西北欧人口死亡率从1800年的每千人30%左右降低到1914年的每千人15%左右。欧洲人口数量从1750年的14000万上升到1850年的26600万。可见,上述变化的原因在于( )
A.医学知识普及并深入发展 B.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C.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 D.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展
2.医学界广泛采用消毒手段,大大减少了因外科手术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这直接得益于下列哪一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
A.弗莱明 B.琴纳 C.达尔文 D.巴斯德
3.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4.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立誓:“我在医神阿波罗……以及所有的神和女神面前宣誓……我将尽我所能和判断,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以医术尽心救治,永远不存任何邪恶之念。”后世称之为希波克拉底誓言。这说明当时( )
A.神灵崇拜盛行
B.医生医术要求较高
C.宗教意识觉醒
D.人文精神影响医学
5.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党中央的坚定领导和统一指挥下,社会各界凝聚力量,使得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在下列古代医学著作中,能表明政府对疾病防治十分重视的是( )
A.《千金方》 B.《伤寒杂病论》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带领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下列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
A.《肘后备急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
C.“东方药学巨典”对中医药学发展作出贡献
D.中医药学至今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据中心地位
7.《红楼梦》中对“西洋药物”的介绍仅有两处,不到对中医药介绍的1/10。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医祛病除根,治疗效果好 B.闭关锁国,阻碍中西方医学交流
C.西医打针、手术等方式,疼痛程度高 D.西医治疗效果差,受到人们抵制
8.晚清时期,孙宝瑄在《忘山庐日记》中记载:“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这反映出( )
A.近代科技改变中国传统疫病观念 B.中国近代生物与医学有较大发展
C.西方疫病的防治效果要好于中国 D.新文化运动使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深入发展,使西北欧人口死亡率降低,人口迅速增长,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排除B项;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不能直接影响人口,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的扩展,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运用到医学领域,使得因外科手术感染而死的人数大大减少,故D项正确。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三人的科学研究成就,都不符合材料所述“消毒手段”,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本题结合清末鼠疫考查当时的公共卫生意识。《大公报》的刊文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及预防的方法,有助于增强当时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故C项正确;报刊宣传防疫知识不能加速防疫体系建立,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表明“开启”对疫情的专业研究,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是宣传相关知识,没有体现疫情防控的实际效果,故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精神对医学的影响。据材料“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以医术尽心救治”可知希波克拉底誓言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对人的重视,反映了人文精神对医学的彩响,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希波克拉底维护公民利益,体现人文主义色彩,而不是强调神灵崇拜,排除A项;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的是医生的职业道德操守,而非当时对医生医术的要求,排除B项;材料与宗教意识觉醒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本草》。依据所学可知,《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医学著作,C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是私人著作,排除。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肘后备急方》的影响。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启发,带领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了青蒿素,说明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故选B项;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伤寒杂病论》,排除A项;“东方药学巨典”是《本草纲目》,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红楼梦》中对‘西洋药物’的介绍仅有两处,不到对中医药介绍的1/1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中国的对外交往,故选B项;A、C、D三项说法错误,排除。
8.答案:A
解析:根据“西人谓疫有虫……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可以看出,西方的医学科技改变了中国人对传统疫病的认识,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人疫病观念的改变,无法反映近代生物与医学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中西的疫病防治效果,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