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小学语文
2.年级: 二年级下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单元: 第四单元
5.学时数: 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会认7个字,会写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内容分析:《画风》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
3.设计思路:鼓励学生从人名中识字,自主读书,找到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读出人物的心情,想象画风的画面。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导入
?
1、(播放风声)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刚才这是阵什么样的风?(大风、狂风)
2、风可以听得见,可以感受得到,那么,风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画风。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4、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看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直观感受出发,设置悬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
认识生字
?
1、在读课文前,我们来看看朗读要求吧: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回答问题:是谁在画风?
2、谁在画风,有答案了吗?(指名回答:赵小艺、陈丹、宋涛)
瞧,他们来了!(课件出示人物图片)谁能带大家认认他们的名字?(两名小老师领读,去拼音认读)
3、这三位朋友待会儿将和我们一起去寻找画风的秘诀,现在老师还有几个词语想请教大家,你呢个帮帮我吗?(课件出示关键词语,指名读,相机指导)
4、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是谁先提出画风这个想法的?三个小朋友在画风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本课生字主要含在3个人物的姓名当中,以和课文中的人物交朋友的形式认读生字,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接受。
细读课文
领会创意
读出感情
?读第一段对话:宋涛和陈丹
1、有答案了吗?是谁先提出画风的?(齐答:宋涛)他是怎么问的?(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同学们,宋涛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心情怎么样?)(学生根据回答读出不同语气)
2、风容易画吗?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生答,出示陈丹的话)
是啊,风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怎么能画呢?我们来体会一下,如果你是陈丹,这时候心情会是怎么样的?(为难)谁来读好这句话。
3、男女同学对读这两句话。
总结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刚才我们通过体会人物心情的方法读好了这两句话(板书:体会心情),知道了画风可不是件容易的。那么,这3位小朋友有没有放弃呢?是啊,他们开动脑筋,终于想出了画风的办法,他们是怎么画的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4、(出示默读要求,生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他们是怎么画风的,用横线画出你的答案。
读第二段对话:赵小艺和宋涛
1、是谁先想出办法的?她想了个什么办法?(生答课文中句子,板书:旗子 飘,出示赵小艺的画及课文句子)
她为什么要画一面旗子呢?(生答,出示宋涛的话)总结:风虽然不能直接画,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风,赵小艺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你们来夸夸她!
2、那么,这段对话我们该怎么读好呢?用刚才的方法试试好吗?我们来体会一下赵小艺和宋涛的心情,先自己读一读,练一练。
3、朗读展示
(1)你体会到赵小艺这个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启发:面对难题,她是第一个想到办法的人;当好点子突然在脑子里闪现,办法来了,她是什么心情······)(生根据体会到的心情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2)而这时宋涛又是什么反应呢,谁体会到了他的心情?(启发:当看到好朋友想出了好办法时,惊喜;当困惑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时,恍然大悟;当他对赵小艺的创意心领神会时,他和我们一样觉得这个办法妙极了······)(生根据体会到的心情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3)全班齐读这两段话
总结过渡:体会心情的朗读方法好用吗?以后在我们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学会用这个方法读好课文。在赵小艺的启发下,另外两个小伙伴也想出了画风的办法。
读第三段对话:陈丹和宋涛
1、陈丹是怎么画风的?(生答,板书:小树 弯,出示图文)她为什么要画弯弯的小树呢?(她用弯弯的小树来体现风的存在)
2、宋涛呢?他又是怎么画 ?(生齐答,板书:雨丝 斜,出示图文)这下我明白了,他画斜斜的雨丝,是因为风把雨丝吹斜了。
3、现在我们来个PK赛,请女同学练读陈丹的部分,男同学练读宋涛的部分,大家可以试着用我们刚才“体会心情”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待会儿我们比比谁读得更好。
4、展示读:一男一女比赛读,其余同学评一评。
5、在这三幅画中,老师最喜欢的就是宋涛的画了,想知道为什么吗?那我就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吧!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说,边想象:暖暖的春风轻轻地扑面而来,小雨淅淅沥沥地飘落,在天与地之间形成了一道斜斜的雨帘,风儿藏在雨丝里,和雨说着悄悄话,雨丝笑了,笑得甜甜的,他们一起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
6、说说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老师也想试试,好吗?(范读,生齐读)
7、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用了一种什么新方法读课文呢?(启发:我们在脑子里想象······想象画面)这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希望大家在学习中也可以用得上。
读第四段话:赵小艺
看到小伙伴们在自己的启发下,都想出了画风的好点子,赵小艺可开心了,她灵机一动,有在自己的画上添了几笔,看!(出示图文,板书:风车 转 )
(齐读第8段)
?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读好人物对话,并总结出“体会心情”的朗读方法。
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运用刚才学习的“体会心情”的方法自主练读第二段对话,体现由扶到放的指导过程。
在运用刚才学习的朗读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朗读方法——读中想画面。
课堂延伸
?
1、刚才,我们读了课文,欣赏了3个小朋友的画,你们想不想为他们的画配上一首小诗呢?写诗难不难?写诗和画风一样,都不是容易的事,课文中的3个小朋友不怕困难,齐心协力想出了那么多画风的办法,我们班的小朋友也一定能用集体的智慧写出一首好诗的,你们有没有信心呢?瞧,老师已经为你们开了个头!(出示诗,齐读)
2、你们能把这首诗写完吗?友情提示:看看老师的板书吧!
3、你还能把这首诗写得更长吗?想想,风还可以藏在哪里呢?
4、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可以当小诗人了!其实,遇到困难,只要我们愿意开动脑筋想办法,一定能战胜困难的,对吗?
设计写诗的环节,一方面引导学生巩固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创意,另一方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小诗。
四、教学反思
《画风》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着重注意了以下几点: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在教学伊始,我播放风的声音激趣,提供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引导学生说一说对风的感受,让学生回顾生活和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增强观察意识。既而抛出问题:“风可以说一说,可以听一听,还可以感受得到,那么,风能画吗?”引出课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充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
2、在识字方面有特点。结合本课要求认读的字都是姓名用字的特点,首先出示标有三个小朋友姓名的文本,引入本课的识字环节,让孩子们读姓名,认字卡,最后说出三个小朋友的姓名。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要因所要识的字的不同来确定识字方法和环节。另外还要用多种方法在本课中在阅读中巩固识字。
3、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始终坚守“让学生读书,以读为主”这一教育理念。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孩子充分读书,特别是读整篇的课文。在本文的阅读教学环节中,我采用自由读、默读、接读、展示读、齐读、分角色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朗读的乐趣。其次重视借助图画来阅读,这是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提出的一个要求。我借助教材插图,也就是三个孩子画的风,让学生来看图读出课文当中相关的句子,这样既训练了朗读,又理解了内容。低年级要重视引导孩子借助图画阅读,这样运用图文联系的方法取得图文互补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朗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在本堂课上,我采用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但是,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如:学生都通过重读“弯弯的”等词语来表现风。现在想来,只要把表现风的那些重点词“斜斜的、弯弯的、呼呼地转”等再进一步挖掘下去,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这样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感悟,那么朗读时就会有不同的味道了。
3、我在课堂上的激情不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越来越感受到老师站在教室中间所散发出来的能量对孩子们的影响有么重要了。可这堂课我明显游离于外,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朗读时,越来越觉得自己陷入程序化,自己的心中也越来越感到乏味,效果就越出不来了。窦桂梅老师说过:“课堂要有温度,要像一条流动的小河。我和学生的生成,我自己是饱满的。我必须要用我的这根火柴,点燃学生,让学生燃起熊熊大火……老师时时有温度,堂堂见温度,才能让孩子有温度。”
教师要把课上得激情动人,要娴熟地驾驭课堂,要有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但要吃透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熟悉教案,还要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总结探索。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的专业素质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完善。我渴望这种双赢。
课件18张PPT。十五 画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风回答问题:
是谁在画风?宋涛陈丹赵小艺zhào yìchén dānsòng tāo宋涛陈丹赵小艺摸不着旗杆呼呼地转杆着转回答问题:
是谁先提出画风的?
画风有什么困难?谁能画风?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默读第4—9自然段
想想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你想怎样画风?风来了,
风把 小树 吹 弯 了,
风藏在 弯弯的小树 里 。风来了,
风把 吹 了,
风藏在 里。 课后作业画一画、写一写你心中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