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九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韶关市九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9 14:24:58

文档简介

保密☆使用之前
2022 届高三·十一月·九校·联考
地 理
本试卷共 6 页,20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考场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并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答卷无效。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图其他答案,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必须用黑色签字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对应的答
题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再写新的答案,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非答题区
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 2B 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均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请选择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本题共有 16题,每小题 3分,满分 48分。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
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 25°36′N 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图 1)和洱海地区
地形图(图 2)。完成 1~3 题。
图 1 图 2
1.洱海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内陆湖,盐度较高 B.海拔高,冬季有结冰
C.地处石灰岩地区,湖水含沙量大 D.湖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2.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
A.冬季晚上 B.夏季晚上 C.冬季白天 D.夏季白天
3.洱海对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①气温日较差变大 ②降水年际变率大 ③风频变大,山风增强 ④点苍山东坡夜雨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 1 页(共 6 页)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
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
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 3,完成 4~6 题。
图 3
4.图中枯草秸秆所起的作用是
A.黏合沙粒 B.吸取地下水 C.拦截水分 D.减少下渗
5.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A.技术难度小 B.成土时间短 C.环境污染小 D.资金投入少
6.沙漠改造后,西瓜长势喜人最主要原因是
A.土壤温差变大 B.土壤保水性变好 C.土壤肥力增强 D.光照变强
华为首席财务官(CFO)孟晚舟被加拿大扣押 1028 天后,于当地时间 9 月 24 日 16:27 从加拿
大温哥华机场(49°13′N,123°06′W)乘坐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从加拿大起飞后进入北极,借道
俄罗斯领空,途径蒙古领空,然后进入中国领空,于北京时间 9 月 25 日 21:51 顺利抵达深圳国际
机场,回到祖国与家人团聚。图 4 中 APB 是孟晚舟包机回国航线,根据图文材料,回答 7~9 题。
图 4
7.孟晚舟归国的飞行时间、起飞当天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分别是
A.约 14 小时 约占 1/3 B.约 14 小时 约占 1/2
C.约 16 小时 约占 1/3 D.约 16 小时 约占 1/2
8.与中加传统的商业航线(AQB)相比,孟晚舟归国选择北极航线(APB)的原因可能是
A.经过北极,航程更短 B.白昼时间长,利于航行
C.全程顺风,节省燃料 D.避开美国领空
第 2 页(共 6 页)
9.孟晚舟归国的北极航线,沿途①②③④四地对应的陆地自然带景观分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冰原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冰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 14.117 8 亿,年平均增长率 0.53%,比上
个十年下降 0.04 个百分点;男女人口性别比为 105.07;65 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达到 13.5%,15 岁
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9.1 年提高至 9.9 年。据此完成 10~12 题。
10.下列属于“七普”反映出的我国主要人口问题的是
A.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过高 B.老龄化问题突出
C.劳动年龄人口素质降低 D.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
11.在现有人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不包括
A.生活压力增大 B.产业升级缓慢
C.生产成本上升 D.消费意愿下降
12.2021 年,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其有利影响有
①改善我国人口结构 ②保持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③应对人口老龄化 ④促进幼儿教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位于巴基斯坦科里斯坦沙漠边缘,由中国中兴能源承建的巴基斯坦 900 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地址
选在荒芜的盐碱地上,光伏板在平整后的地面上安装,每块光伏板之间的距离和高低几乎完全一致。
园区内的部分光伏板安装了先进的太阳能自动清洗机。建成发电后可满足了当地近 28 万户家庭居
民用电需求,为电力缺乏的巴基斯坦提供清洁电能。图 5 为该项目的位置与部分光伏板示意图。据
此完成 13~14 题。
图 5
13.每块光伏板之间的距离和高低几乎一致的原因是
A.利于自动清洗机的操作,实现智能化管理
B.间距一致,可加大风速利于清除板面风沙
C.高低一致,有利于接受太阳辐射提高能效
D.距离和高低一致,可减少占地面积
14.据了解,光伏板下的沙漠植被恢复明显,是因为光伏板有效
①阻挡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水分的蒸发 ②降低风速,削弱地表风沙侵蚀
③反射太阳光,驱赶周边的动物,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④遮盖有效减小板下温差,利于作物生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 3 页(共 6 页)
智慧城市是指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基础,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手段,整合城市运行核心
系统的各项数据,对城市的服务、管理和产业活动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智慧运行的
发展新模式。图 6 为宁波杭州湾新区位置图,该新区于 2010 年成立,属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新区
城市建设由管委会统一规划,采用集约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吸引了现代医疗、汽车智能驾驶研究、
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是我国智能城市建设的典范。2018 年 5 月,中国移动浙东信息通信产
业园落户新区,助力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园吸引了阿里、百度、白山云等大型互联网和云服务
企业入驻,将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据此完成 15~16 题。
图 6
15.众多大型互联网和云服务企业集聚杭州湾新区产业园可以
A.提高居民生活的智能化,加快经济发展
B.促进产业协作创新和升级、提高城市等级
C.共享高规格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成本
D.提供系统化的数据共享,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16.对比传统城区,新城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优势不包括
A.城区统一规划建设,利于打造符合智慧城市要求的高标准基础设施
B.住宅长期短缺的矛盾得到扭转,住宅建设快速发展
C.城市公共服务部门协同发展,利于实现城市系统化智慧运行和管理
D.采用集约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利于推进城市数据的集成、融合、共享
二、非选择题:共 52分。第 17~18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
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2 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小题。(20 分)
辣椒为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即不耐旱也不耐涝,喜欢比较干爽的空气条件。在中国主
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云南,陕西和内蒙古托克托县。辣椒对温度的要求:种子发芽适温为
23-30℃,低于 15℃则不能发芽。辣椒幼苗要求较高的温度,温度低,生长缓慢。结果期土温过高,
尤其是强光直射地面,对根系生长不利,且易引起毒素病和日烧病。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位于北纬 30°,东经 108°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石柱辣椒春种秋收,以传
统土壤育苗方式培育的辣椒苗移栽时,容易携带病虫害,影响着石柱辣椒的单产和品质。为解决这
一问题,石柱依托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市农科院的技术支撑,成功将原本多用于花卉育苗的“漂浮
式育苗”方式引入辣椒苗培育。这种育苗方式装有轻质育苗基质的泡沫穴盘漂浮于水面上,让穴盘
上的幼苗从基质和营养液中吸收水分与养分。大大提高移栽幼苗成活率。目前辣椒种植面积 30 万
亩,年产鲜辣椒 27 万吨以上,是渝、鄂、川最大辣椒的生产基地和“中国调味品原辅料(辣椒)
种植基地”。成功开辟了重庆、成都、武汉等辣椒大市场。
图 7 是石柱县交通图。
第 4 页(共 6 页)
图 7
(1)与内蒙古辣椒产地相比,说明石柱县辣椒种植气候条件的优劣(8 分)。
(2)与传统育种方式相比,分析石柱县“漂浮式育苗方式” 的优势(6 分)。
(3)作为“中国调味品原辅料(辣椒)种植基地”,分析石柱县发展辣椒调味品产业的社会经济
条件(6 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2019 年 2 月 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该区域
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下表是粤港澳大湾区与
世界其它大湾区基本情况对比。图 8 为港珠澳大桥和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
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为珠江三角洲
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表 1 为世界四大湾区对比。
表 1
图 8
(1)与世界其它三大湾区相比,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6 分)
(2)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8 分)
(3)据材料对比其他湾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8 分)
第 5 页(共 6 页)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从 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黄海冷水团亦称黄海中央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这一冷水团实际上是冬季时
残留在海底洼地中的黄海中央水团。覆盖海域面积 13 万平方公里,拥有 5000 亿立方米的水体。黄
海冷水团所在海域温跃层仅位于海面下 20 米-30 米,远浅于海面下 100 米-200 米的全球平均水平,
黄海冷水团夏季底层水温在 4.6℃-9.3℃,近底层水的溶解氧不低于每升 5 毫克,是一个温差大、盐
度低且以低温为其主要特征的水体。
推测黄海冷水团温跃层的成因及其对海洋养殖捕捞的影响。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大洲岛是目前海南沿海最大的一座无居民岛屿(以前有渔民居住),又称为“燕窝岛”是中国
被称为“东方珍品”的燕窝唯一产地。由于利欲的诱惑,渔民滥采偷采,金丝燕生息的环境常被人
为破坏,金丝燕群逐渐减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每年还能采燕窝近百个。到八十年末期降到十个
八个。金丝燕在大洲岛面临绝种,据有关科研人员蹲点观察,岛上仅存十余只。为了恢复和保护金
丝燕群数,政府断然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在岛上建立保护站、派驻巡护员,引进科研人员等。
监测表明大洲岛金丝燕的种群数量从 2009 年的仅为 30-40 只,到 2017 年的数量不少于 60 只,种
群数量明显变大。
分析驻岛巡护员和科研人员在金丝燕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
第 6 页(共 6 页)2022 届高三·十一月·九校·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C C B B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B C A A C B
二、非选择题
17.(1)优势:位于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适合辣椒的播种及生长;多雨雾,昼夜温差小,利于
开花结果;强光照射天数少,利于其根系生长。(4 分,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可)
劣势:属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较多易涝;结果期多高温天气,不利于辣椒生长。(4 分)
(2)漂浮式育苗管理方式相对简单;耗费劳动力相对较少;病害少,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移
栽成活率高。(6 分,每点 2 分,答对 3 点即可)
(3)辣椒种植面积大,产量大,原料充足,品质优良;周边地区有喜食辣椒调味品的习惯,市场
广阔;多条铁路、公路经过,靠近机场,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6 分,每点 2 分,答对 3 点即
可)
18.(1)土地面积大,发展空间广阔;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运输能力强,客、
货吞吐量大。(6 分,每点 2 分)
(2)完善珠三角区域交通网络;便捷了珠江口两岸的联系,缩短了时空距离;进一步促进大湾区
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增强核心城市辐射功能。(8 分,每点 2 分)
(3)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推进世界级湾区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巨大人口压力;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新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就业,增
加居民收入;发挥政策优势,吸引大型企业进驻,促进经济发展。(8 分,每点 2 分,答对 4 点即
可)
19.原因:在增温季节,相对于变性剧烈的上层水和周围的沿岸水,才显现为冷水。(2 分)夏季,
太阳辐射强,浅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水温高;夏季由于降水量大,并且注入海域的淡水多,
受之影响浅层海水盐度低;而较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和淡水的影响小,水温低、盐度高,所以在水
深 10-30 米深处出现了水温和盐度突然变化的温跃层。(4 分,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可,其他答
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影响:冷水团能在夏季保证一定深度的海水处在相对低温高盐的状态,水温非常适合深海养殖
作物的生长,同时对附近洄游鱼类的洄游路线也有极大影响;若冷水团稍有异常,就可能会导致整
个海区的温度和盐度剧烈波动,进而导致那些深海养殖的作物大量死亡。(4 分,答案合理可酌情
给分)
20.巡护员: 限制(制止)游客和渔民上岛,对上岛游客和渔民进行监督,禁止采摘燕窝;阻止
各种人为噪音的产生等,保护金丝燕的栖息环境;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游客和渔民保护金丝燕的
意识 。(6 分,每点 2 分)
科研人员:研究金丝燕的生活习性,为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借助科学技术,人工辅助培育金丝
燕幼鸟。(4 分,每点 2 分)
第 1 页(共 1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