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松鼠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小学语文学科
2年级: 五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4所属的章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
5学时数:40分钟(第一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2、内容分析:
《松鼠》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文辞优美,围绕松鼠外形的漂亮,性情的驯良,行为的乖巧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松鼠的特点,无论是在表达方式的选用,还是在说明语言的选择上,都与前面学过的《鲸》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层次清晰,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要点能力的好素材。
3、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设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抓住课文要点,学会一定的说明方法,并加以运用。本文文笔优美,拟人手法的应用拉近了学生与松鼠的距离,生动形象的语言很挈合学生的口味。
4、设计思路:
根据导读提示,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本文介绍了松鼠的哪些特点?
第二个环节:与《鲸》在表达方式和语言方面有什么不同?第三个环节: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欢?教师重在引导,通过合作探究方法,学生自己找出答案。
三、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2分钟)
?
(?1)学完《鲸》这篇文章后,鲸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
(3)今天,我们跟着法国作家布封去认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松鼠,老师出示课件。
?根据老师的提问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巩固上节课所学,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二)品读课文
(30分钟)
(三)
拓展延伸
(7分钟)
?
1、默读课文全文,并给每个自然段列个标题。
2、思考:课文介绍了松鼠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3、你最喜欢松鼠哪方面的特点,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预设:
同样是写外形,《鲸》和《松鼠》的写法截然不同,请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同桌之间交流看法。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著,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教师小结:因为很喜欢松鼠,所以作者与松鼠成了好朋友,在他眼里,松鼠不再是一只普通的小动物,而是一位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一位值得敬重的朋友。所以,写自己欣赏,喜欢的朋友还能用冷冰冰的数字吗?不能,所以作者的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朋友无尽的喜欢。
(3)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最喜欢松鼠的哪方面?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4)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5)总结: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三)拓展延伸
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可爱的动物,有些动物在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几十万年,由于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的捕杀,很多珍稀物种已经灭绝了,有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出示幻灯片,藏羚羊,白鳍豚,东北虎的生存状况介绍。
?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试拟小标题。
三名同学上台板书标题
学生可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阅读课文,可采用表格,画简笔画,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生自由读,把松鼠的外形特点记下来,再来比一比谁说的松鼠最漂亮?
老师范读,同学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学生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也可以做笔记。准备充分后,上台说说,要注意有条理,用语简洁,不重复啰嗦。
学生自由朗读,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推选代表说出不同点。
学生自由讨论
学生观看幻灯片,设计一则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广告语。
?此环节主要训练同学的语段概括能力。
教师相机点拨拟小标题的方法。
板书字词同学作老师评判。
教师适时点评,肯定学生的见解,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引导同学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掌握不同的说明方法,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教师让说得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你是怎样记住松鼠的这些特点?教师适时总结,外貌描写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教师范读创设了情境,学生的想象产生了共鸣。
教师点评,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运用所学说明方法。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艺性说明文和一般说明文在表述上的不同,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由杂乱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的理性认识。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更加关爱动物。
?
?(四)、布置作业(1分钟)
四、作业:1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抄写喜欢的语句。2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
?
?课后的作业重在词语的积累和说明方法的运用上。
四、教学反思:《松鼠》
《松鼠》这篇文章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写的一篇文辞优美的说明文,它不同于一般说明文,一般说明文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非常冷静客观的介绍,语言力求准确,很少掺杂情感与想象的成分。而《松鼠》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松鼠在他的眼里不再是普通的小动物,而是一位灵性十足的小朋友。所以他对松鼠进行了人格化的描写。
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强调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的阅读教学理念。学生的阅读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以及文本意义重新构建的过程。从这一意义来说,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读和自己感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鼓励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个方面交融一处,
这堂阅读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一理清文章脉络,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松鼠的?二对比阅读,掌握说明文的不同说明方法,即《鲸》与《松鼠》两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三品读文章,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这篇阅读课文的教学,我重点抓住松鼠的美丽外形,我首先出示松鼠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松鼠的外貌特点。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松鼠的美丽。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松鼠,演一演松鼠。再与《鲸》这篇课文介绍鲸的外形时所用的方法进行比较,体会拟人和比喻手法的妙处。在学习松鼠是怎样活动的内容时通过观看了松鼠活动情景的动画,再次让学生体会到了松鼠的可爱。在学习松鼠搭窝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划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鼓励学生用这些词说一句话,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复述塔窝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那能力。学习最后一段时,让学生自读自悟。我问:“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把知道的踊跃表达,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存在不少缺陷,在教学第一环节时,因拘泥于教参的结构划分,生硬地区分乖巧和驯良的异同,纠结于2自然段到底是写乖巧还是驯良,忽视了这两者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对于一堂阅读课,我的讲解过细了一点,文章是一个整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品读文章,有时的感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同的人生阅历,能品出不同的语文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于从学生的角度来挖掘课文中的兴趣点,挖掘课文中最有价值的地方,做一个优秀的引路人,而不是一个纯粹的讲解者。
教学设计者:长沙市芙蓉区育才二小 李丽红
课件29张PPT。松 鼠 驯xùn 珑lóng 缨yīng 榛zhēn 榉jǔ 栗lì 橡xiàng 矫jiǎo 舵duò 蛰zhé 苔藓 tái xiǎn 狭xiá 勉miǎn驯良 乖巧 矫健 机警
追逐 强烈 溪流 触动
锐利 苔藓 错杂 狭窄
遮蔽 清秀 勉强 躲藏 用一句话来说说布封笔下小松鼠的特点?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中心句)
漂亮、驯良、乖巧
(第1节)(2——5节)结构:由总到分
总 点 具 体
介绍漂亮驯良乖巧讨 人 喜 欢(第1段)(第2段)(第3~4段)松鼠的特征:返回三个特征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先说说我的“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坐姿 吃相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格外漂亮身子竖直,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再说说“我”的“驯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常吃食物:树林晚上杏仁、榛子、榉实
和橡栗等(不侵犯人类)(不骚扰人类)(不伤害人畜) 最后说说我的“乖巧”:从动作、行为上:横渡溪流、从搭窝特点上:选择窝址、避开危险叫声特点搭窝过程、
窝口设计跑跳敏捷、储藏冬粮 比一比,《鲸》和《松鼠》这两篇文章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松鼠》运用了拟人,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这两篇文章都是介绍动物的说明文,《鲸》的语言精炼平实,《松鼠》的语言生动形象。品味语言准确的语言:例:1、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经常”一词指大多数时间,而非全部时间都在高处活动,说明观察之仔细,表达之准确。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准确的语言: 2、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只要稍微就跑躲逃准确的语言: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船”中的“有人说”能删去吗? 这表明仅仅是听说而已,并非亲眼目睹。体现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反过来也说明其余内容是他观察之仔细,表达之准确。揣摩运用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本文除了符合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语言还非常生动,请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句来分别说明。----:运用拟人手法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
1.描写松鼠的漂亮---“面容清秀” “玲珑的小面孔” “美丽的尾巴”
2.描写松鼠的活动---“歇凉”“练跑”“玩耍”
3.突出松鼠的灵性---“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
4.用动作说明松鼠的精明能干--- “搬” “编扎” “挤紧” “踏平”
5.写松鼠生活 居住情况---“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作者为何能如此惟妙惟肖地把松鼠的特点展现在大家眼前呢?1 观察仔细。
2喜欢松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呢? 学了这两篇课文,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鲜明的事物特征
合理清晰的结构
准确生动的语言
恰当选用说明方法仿写训练: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大家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段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学以致用请你分别以“漂
亮”、“驯良”、
“乖巧”为中心
描述一种小动
物。再见 课后收集松鼠的其他资料,结合课文的介绍,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手抄报。
作业布置